這是20170818的作業。
昨晚聽了永澄老師的分享,我有以下三點收獲:
1、做多不是一個很好的狀態,關鍵是要做增量。
永澄老師從進化論、博弈論的角度講解了為什么做多不是一個很好的狀態的原理。之前,我還有疑惑,但聽了之后就清楚了。其實正如永澄老師所說的:做多不是一個好的方式,做得越多,系統越重,生存度越降低,做的越多,系統越重,生存度越降低,最后趨近于動不了的狀態。這里的做多是指低水平重復勞動而沒有思考,但如果有思考有聯機,又是圍繞自己的目標做多,我想那就是增量而不是存量。所以,我們要思考的是這是我們的增量還是存量。
我覺得之前有一段時間我陷入了做存量的狀態,每天都在重復同樣的工作,又沒有時間去思考,感覺精力除了被透支外,也沒有成長,就陷入了永澄老師的做多的狀態,確實感覺動不了了。所以,后來停下來,開始盤點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開始思考自己的目標,再做事就感覺不是存量,也熱情滿滿。
2、遲鈍比敏捷更重要。
這是反直覺的一個觀點。我們常常會夸獎一個人很敏捷,常常會覺得誰做的快就一定是好的。但未必如此。有時候遲鈍下來,等待第二反應,弄清原理再做,應該更能達到目標。這方面也是我的弱項。
我之前做事都想的是如何完成,而較少思考為什么完成?所以,就像本次躍遷,因為之前自己安排不當,報了兩個訓練營一起學習,結果目前感覺下來,都有很多的能力需要轉化,但自己的時間明顯不夠花。所以,這就是一個教訓。不過,兩個訓練營確實都有很多的干貨值得我進一步進行拆解,所以,下一步就是多花一點時間進行思維導圖拆解,進行內化,進行分享,將其變成自己的能力。這才是最關鍵的。
3、如果聰明是選擇對自己有利的事情的話,那么利己請先要利他。
這個觀點我很贊同。其實從大系統上,利他應該是一個優勢策略,而我也從這方面獲益不少。所以,相信人性本善,把這作為自己的處事原則堅持下去。
今日問題:
你為人處世的原則是什么?
答:善行,責任、誠信、公正、尊重、感恩。心理咨詢的基礎原則,我其實一直都在用,然后再加上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