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八個月,初入職場的新鮮感、經濟獨立的成就感逐漸褪去。團隊里的一個小伙伴的離開后,周圍各式各樣的聲音也愈發嘈雜。同時驟然增加了許多工作,讓我難以應付。幾乎是不停地在與自己的抵觸情緒作斗爭,強迫自己去打開那些個“爛攤子”文件夾。
接手來的凌亂的廠商資質文件和報價單、法務審計采購稽查部反反復復的審批修改意見、陌生號碼對項目進度或款項的追問、臨床和護理不著急不理解不推進不負責的態度、IT對耗材主數據的催促與責怪,當然還有自己滯后的工作進度、時不時的低級錯誤……白天充滿慌亂和焦慮,晚上充滿無奈和挫敗。
為什么有的人會把自己份內的工作往外推還理直氣壯?為什么跟臨床和護理的溝通總是在做無用功?為什么要把簡單的事情越攪越亂?自己適合采購嗎?適合醫療圈嗎?要不要考研?要不要試試別的崗位?
供應商:我在醫療圈十幾年了,沒見過你們這樣的。買不買還不知道家底都被刨出來了,你們到底要干什么;如果是因為您公司法務在專業上的無知,我建議你們公司應該配備質管人員,您公司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
法務:比選不是法律意義上的招標,我們就不參加了;這個我沒法決定…
審計:比選也是招標,招標法怎么規定的?blabla…評審要求高級職稱,在坐各位有誰是高級除了我?!…
IT:你們這個數據到底什么時候能給?你們這嚴重滯后我們后面活都干不了了……
臨床:買個東西那么麻煩,你們一點都不專業,我以前要什么人家馬上就送來了,哪像你們這樣子……
護理:我們太忙了,好多事情…你自己去問主任,他們想要什么我哪不知道,我們也沒有意見……他們要什么不就買什么……辛苦你了哈!
靜下來分析,無力感的來源與解決:
1.挫敗:與在學校不同,工作中常常感覺已經很努力但得到的反饋卻是各方的不滿和嫌棄,特別是臨床的負反饋,對懷著一顆救死扶傷的愿望走進醫療圈的我是一盆冷水…心里本來總是想哪怕是間接的,也算是為人類健康做了貢獻了(又紅又專的先進老干部思想)。而有時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確很多方面都很欠缺……如何跟大佬們溝通大概還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去摸索……躺在椅子上思考人生往往都是無疾而終,“多讀書多看報 少玩手機多睡覺”,想辦法讓自己高效地放松和休息吧,不要再用eating和shopping解壓了(都是借口…要不跟抗壓倍兒棒的羽中哥學打麻將吧);
2.不專業:一是對醫療產品不甚了解,比如產品核心性能、市場情況,產品繁多零碎,課本上學的原理跟實際工作考察的性能并不完全匹配,這點要跟臨床、設備科、李欣老師、供應商多多交流請教,臉皮要厚一點;二是對采購工作缺乏把控力,不知道哪些是應該做的(如法律要求的從業必備的資質是否應由法務主責審查,而供應鏈負責對行業地位如榮譽證書等加分項進行考察?產品注冊證審核是否應該在設備科?比選文件模板是不是應該由法務來擬定?),不知道如何判斷各方信息(如法務和審計的建議哪些是“摳字眼”、哪些是的確有風險,他們能接受的解決方案的底線在哪里,供應商的信息是真實的還是有導向性的,自己說話是不是缺乏思考,主任的意見哪些是客觀的);三是對時間缺乏規劃,有時候真的很嫉妒摩羯的規劃力和獅子的執行力,浩然哥冬冬哥羽中哥高璐姐的建議要去琢磨琢磨(身邊的大佬還是很多),規劃好自己的時間,形成自己的工作方法,“老人家”事半功倍不是吹的。
3.工作沒有大局觀和目的性:這點其實是被璐姐點醒的。有段時間時常覺得自己就是個資料搬運工,一個初中學歷的文員稍加培訓就能替代,甚至智能化高度發現的未來就能被機器所代替(扯遠了)。對企業來說只是個走流程的流水線工人,對自己來說提升也很有限,換個企業流程和要求不一樣了,還是個新人。自己真正存在的價值是什么呢?
采購的門檻不高,但一個優秀的采購其實要求很高,財務法務審計產品性能市場價格趨勢供應商心理咱玩的是綜合實力…醫療的采購要求就更高,國家政策在變化,私立醫院雖然是趨勢,但它不可避免的要借助公立醫院的拐杖,一方面外部有種種障礙,公眾觀念要轉變,一方面內部組建中,體制和運營都要借助公立醫院的經驗,“醫”帶著公立醫院的詬病,“管”缺乏醫療行業經驗(想想我們遇到的種種困難,可能都是醫管分工合治磨合出的繭子)。磨合出來了就是“小華西”,磨合不出來那就很難收場。
魯迅是在儒家思想下成長起來的,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夠跳出原來的圈子,去批斗和改變儒家思想里的糟粕。我們也是一樣,現在的確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只有從這些成長起來,才能知道問題在哪里,怎么去改。否則換了公司或崗位,也只是換了一批人和問題較勁而已。私立醫院采購&醫管分工是很新的領域,相關經驗和書籍更是幾乎空白,機遇和挑戰并存。
洋洋灑灑幾乎要飄到天上去了,也許回到現實仍是滿地雞毛。“無論馬云做什么樣的決定,我的任務就是讓這個決定成為最正確的決定”,盡管這條路上有諸多不確定,盡管質疑不確定和退縮的聲音存在并且還會長期存在(頑固派是很難被打倒的),盡管人不可能只靠信念活著,但why not try?現在是這樣實屬無奈,十年之后還是這樣就是我們這代“先驅”無能了。(成功了是"先驅",不成功……那…不過是一份工作而已…阿Q有時候還是可以拿出來Q一下的)
崩塌又重建,重建又地震,地震再重建……心理建設一直在路上。
#璐姐的吐槽讓我意識到,大吼大叫哼哼唧唧發牢騷只會引起別人的反感,特別是在辦公室,誰的工作都在撓頭,負面情緒不好的宣泄既會影響別人,也會自己惡性循環#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