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蕭伯納曾說過一句話“一個錯誤的嘗試的人生比一個無所事事的人生更榮耀,并且有意義。”
? 如果你害怕犯錯,害怕失敗而放棄一些你想做也能做的事,那么你的人生就會失掉很多可能,每一個嘗試都會通往不同的路,可能失敗,可能碌碌無為,也有可能成功,但一定要享受那一路上的美好與挫折。當然每一種嘗試都有一個前提,一定要是正確的,否則最終會誤入歧途。
? 最近在玩一款模擬愛情游戲,可憐的我找不到真實的人談戀愛,只好在虛擬世界里體會體會。這個游戲很適合少女心的人玩,里面美妙的場景,漂亮帥氣的人物,引人入勝的情節,不同選擇造成不同的走向,結居讓我沉迷于內,差點玩了個通宵。
? 我開始上網了解這款游戲的制作,我了解到這款游戲只要有一個故事在特定的軟件上就可以制作,于是我萌發了想自己嘗試做一款的念頭。
? 這源于我的一段高三經歷,高中時看了大量的言情小說,我就想自己嘗試著寫一寫,這個念頭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 老師講課時一大堆故事情節在我腦袋里亂入,習題冊一本本大部分是空白,午休在寫小說,下晚自習也在寫,同學都還以為我在奮發努力。
? 我心里很自責懊惱,我的學習成績并不好,連上個二本都難,還在高三下期這個節骨眼上這么墮落。最后的結果居然不是我高考落榜了,而是我居然出乎所有人意料超了重本線。
? 我一直很感謝我高三寫小說的那段時間,我覺得是它讓我陰差陽錯考上了大學。我至今都覺得不可思議,所以我對寫小說有一種獨特的熱情,不管怎樣我都要把曾經構思過的故事寫下來。
? 無論花了多少錢,費了多少時間,經歷過多少失敗,只要它能使你擁有更多的人生經歷,擁有更多的成功可能就不能算是浪費。去嘗試不同的東西,我們才會知道自己喜歡什么,適合什么,人生才會有更多的可能性。
? 看一篇文章時,問問自己要不要嘗試著寫一下,看到別人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就想想自己可不可以去嘗試一下,不要只知道別人的故事,也試著問問自己“我要不要也去嘗試一下?!碑斎贿@也不是提倡盲目跟風,也應該結和自身實際做判斷。
? 愛迪生發明燈泡嘗試了一千多種燈芯材料才成功,你不嘗試又怎么知道自己到底行不行。就像莎士比亞說的“本來無望的事,大膽嘗試,往往能成功。”
? 日本有一個女作家,未成名前生活過得窮困潦倒,買東西都要斤斤計較講價,有一天她坐公車回家,偶然間看到報紙上的征文比賽新聞,一等獎有很高的獎金,想到自己窮困潦倒的生活決定嘗試一下,沒想到她寫的文章獲得了一等獎,也因此一夜成名。
?
? 早年JK.羅琳在曼徹斯特前往倫敦的火車旅途中,一個瘦弱、戴著眼鏡的黑發小巫師一下子闖進了她的生命,使她萌生了創作哈利-波特的念頭。雖然當時她的手邊沒有紙和筆,但她開始天馬行空地想象,終于把這個哈利-波特的男孩故事推向了世界。
? 于是,風靡全球的童話人物哈利-波特誕生了——一個10歲小男孩,瘦小的個子,黑色亂蓬蓬的頭發,明亮的綠色眼睛,戴著圓形眼鏡,前額上有一道細長、閃電狀的傷疤。
離婚后羅琳帶著女兒一個人生活,生活困苦,她幾經絕望。她一邊工作一邊寫作,買不起打字機就用筆寫,冬天很冷,就買一杯咖啡在圖書館一寫就是一下午。
? 經過努力她成功創作出了享譽世界的《哈利波特》,哈利波特系列眾書創下了用46種文字在全世界發行3500萬冊的驚人紀錄。2003年6月,她的第五部作品《哈利·波特與鳳凰社》問世,再次掀起"哈利波特"狂潮。迄今,其作品已被譯成60多種語言,在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銷售達2億多冊。
? 如果JK.羅琳沒有把自己的想法和靈感付諸行動,沒有去嘗試又怎么可能有《哈利波特》的誕生。就像培根所說“世界上有許多做事有成的人,并不是因為他們比你會做,而僅僅是因為他們敢于去嘗試?!?/p>
? 自古成功在嘗試,不去嘗試又怎么會成功。無數次的艱辛嘗試并不一定就能收獲成功,放棄嘗試,卻意味著永遠放棄成功。
? 西奧多.羅斯福說“失敗固然痛苦,但更糟糕的是從未嘗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