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哈利波特的魔法媽媽JK羅琳嗎?對于這樣一位創造了出版史上的神話、贏得了無數榮譽和財富的成功人士,曾從一個困窘的失業單親媽媽躍升為全球著名的暢銷書作家,她在媒體上確實具有相當強的話題性,而她成功的背后故事更是一直為人津津樂道!
以JK羅琳的傳記作為故事藍本的電影《羅琳的故事》(又名超越文字的魔法),不禁讓人從家庭教育、孩子教育、父母角色、夢想、責任及自我價值等多方面受到很深的觸動。
下面,將從該影片中揭示出的那些生活真理,融合JK羅琳成才、成功的勵志故事,通過呈現10個小故事,為各位家長和孩子及所有渴望成功的人士帶來諸多不同的啟發。
這是寫給童年的你,也寫給作為家長的你!
這是寫給正青春的你,也寫給懷揣夢想的你!
這是寫給正在職業生涯的路上迷茫前行的你!
01. ?媽媽陪伴著孩子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
你能想象得出,鼎鼎大名的羅琳小時候是個怎樣愛撒野的小女孩嗎?
和很多小孩子一樣,很普通,相貌平平,不過她有點害羞,還流著鼻涕……
還有,她非常愛學習,不像現在大多數孩子是因為看電視玩游戲多了而導致近視眼,而小羅琳戴著眼鏡是因為看書近視的……
每晚臨睡前,媽媽會給小羅琳讀故事;媽媽關了燈后,轉身關上門,小羅琳立馬就會鉆進被窩里打手電筒繼續看故事書。
她總是對故事充滿著好奇,總想知道故事里的人物后來怎樣了……
小羅琳是個小學生時,媽媽還依然陪伴著她讀故事書……
許多家長朋友也只是在孩子幼年時講故事哄著入睡,少有像羅琳的媽媽那樣會一直陪伴著孩子養成愛看書愛閱讀的好習慣。
02. ?相信孩子,不要拿孩子的夢想開玩笑
孩子們在哪兒?爸爸下班回到家便問媽媽。
媽媽說,妹妹黛安在外邊玩,小姐姐羅琳在樓上寫作。
寫作?這時,爸爸用不以為然的語氣重復著。
媽媽說羅琳決定將來成為一名作家。這時,爸爸則帶著幾分譏諷的語氣說,上周寫的是總理,上上周寫的是女騎手,我想這比其他方面來說還不錯……
在對待小羅琳寫作這件事上,媽媽的態度就不同了,她相信孩子有著這方面的天賦。于是,她維護著羅琳的自尊,提醒爸爸說,千萬別把這話告訴她……
事實上,和我們的父母一樣,小羅琳的爸爸也希望她在童年里有足夠的時間玩耍。可是,小羅琳卻非常鄭重地對待她的夢想,當妹妹在外面玩耍時,她卻躲在樓上寫作,而這時她的年紀還是那么小。
但是,又如同羅琳的爸爸那樣,不少父母會對孩子的夢想不以為然,他們會覺得那是孩子們不切實際的想法。
幸好,小羅琳在她成長的路上,一直有著媽媽的理解和支持。媽媽認真地對爸爸說:羅琳堅強而且聰慧,她可以做任何她想要做的事,而且我不希望你在這件事拿它開玩笑。
童年,小羅琳就顯露出她的聰明才智和豐富的想象力,還有非凡的講故事能力。
小羅琳會把自己裝扮成巫師:頭戴尖帽子,身穿黑色披風,騎著掃帚……
當她和妹妹正在森林附近玩得盡興,一名騎著自行車的小男孩突然而至,想要欺負時她們時,羅琳僅用一個女巫的故事就把對方嚇唬住了。
而且,在她6歲時,還寫了一篇跟兔子有關的故事,妹妹黛安就是她講故事的對象。
羅琳從小就對魔法著迷,從小就癡迷于故事,而這離不開媽媽在她童年時所給予的陪伴和理解。
03.?給予理解給予最有力量的愛
成為一名小學生的羅琳,到新學校上學的第一天,就遭受到小小的挫折,陌生的小朋友,和陌生的老師,還有不會做的試題,和小朋友們的嘲笑……
放學后,小羅琳頭低低地走進屋子。你曾想到,這樣小小的孩子也會有著心事嗎?
羅琳的媽媽一眼就看出小羅琳在這一天藏有心事,便關心起她今天在學校過得怎么樣,而不是像大多數家長那樣,孩子一放學回家,就向孩子扔來一句:去寫作業……
小羅琳不答話,悶悶地坐在桌前發呆,媽媽看得出她想打開面前這本書卻在猶豫,便問:想讀點什么嗎?
小羅琳情緒低落地把面前的書本推開,說:我必須完成作業。
對大多數小孩子而言,玩是最大的快樂;對小羅琳而言,看書是最大的樂趣。然而,上了小學,老師布置了家庭作業,孩子們一下子就覺得玩耍的時間被剝奪了。小羅琳的心中掠過一絲憂傷——必須完成作業。
媽媽看到了小羅琳心中此時充滿了無助感,便理解地對她說:你可以同時兼顧……這時,小羅琳沒有說話,默默地寫著作業。
媽媽則安靜地撫摸她的頭發,給小羅琳帶來了一份可觸感得到有力量的愛。
很多孩子也會出現學業和愛好興趣無法兼顧的情況,他們很想繼續去做那件他們喜歡做的事情,他們會感到很多壓力,他們心中往往又會感到無助。這時,孩子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一味地在學業上向他強加壓力,以致扼殺了孩子的興趣,父母的理解將是孩子繼續堅持自己的興趣的最大動力。
04.?這個時代我們應該嘗試做每一件事
中學時代的羅琳,有次在課堂上涂鴉,老師見她沒在專心聽課,便點名讓她站起來,并立刻指出她不夠適合勤奮學習研究她的課外項目。
而性格倔強的羅琳用最近考試取得的優秀成績來反駁老師,并列舉了四個偉大的數學定理,頓時令同學們目瞪口呆,同時老師也不得不承認她的睿智,對她說:你有成功的能力,但太不切實際了,你應當腳踏實地。
不過課后,老師忍不住叫住她,并問她你有沒有考慮過從事文學方面的事;而羅琳淡淡答道:那只是一個愛好,沒有更多了!
這個女孩明明在童年時就立志將來要成為作家,并且不斷地堅持閱讀和寫作。但她在老師的面前撒謊了。
我們身邊許多孩子不是這樣嗎?她們羞于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羞于在大人面前說出自己的夢想。因為大人們常常認為孩子的想法都不切合實際,老師也常常會這樣認為。
不過,經過老師這么一問,羅琳放學回家后,也終于把積在心中的那份疑惑坦然地向媽媽傾訴:我是不是很奇怪,沒有人看我讀的書,而且沒有人想同樣的事,我禁不住想到我可能有點不對勁。
你知道這個時代我們應該做什么嗎?媽媽贊同她有著自己的想法,并鼓勵她,嘗試做每一件事,找出適合你自己,在這里(腦袋),舍棄其余自己不擅長的。
但這得花多久時間……我覺得……羅琳開始對那扇夢想的天窗有著朦朧的想象!
05.?坦然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個未知
面臨升學,在這個階段羅琳已是很明確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牛津大學,對于一個作家來而言,那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這正是羅琳渴望的夢想殿堂。
然而面對未來,她既向往,又充滿彷徨,我們身邊的孩子們在成長的路上又何嘗不是這樣?
當羅琳把來自牛津大學的信遞給好友時,好友驚訝地發現她竟還沒有打開它。羅琳表示自己太緊張了而不敢打開它,因為這封信也有可能是一封讓她的希望落空的信。
她懇求好友幫忙打開,而好友趕忙拒絕她,并說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話:在這個信封里,是能改變你生活方面的某種東西,它可能足以讓你在巨大的困難面前重新開始,甚至超乎你的想象。
對每個人而言,未來總是充滿著未知,而任何一個遇見,是結束,也是開始,每一個遇見都可以讓我們超越自我重新開始。
06.?面對決定時只要做你心中想做的就好
然而,這個成績都是A、班上第一名的出類拔萃的女孩,被牛津大學拒絕了。
媽媽和妹妹都在為羅琳抱不平,而爸爸則認為這種不公平正是世界運轉的方式,并建議羅琳考慮一下英國埃克賽特大學的其他專業。
聽到爸爸的建議,羅琳情緒異常激動,當時我想成為一名作家,她立馬反駁爸爸。似乎進不了牛津大學,作家這個夢想也將離她而去。
她對自己的未來感到了無比的焦慮。
在升學這個問題上,許多家長也會和孩子有著不同的意見,這往往會引發一場激烈的家庭爭論,但這不失是父母聆聽孩子心聲的好時機。
媽媽安慰羅琳:你仍然可以寫作,沒有什么可以阻止你寫作。
不過,爸爸認為羅琳應該要多點切合實際,做些她能力所能及的事,比如選擇數學。
這時,羅琳用歇斯底里的吶喊表達她心中的這種焦慮:寫作才是我想要做的事,這是我曾經一直想要做的!
媽媽站在她的角度上,也做出了建議:你的文筆如此好,不妨考慮一下外語。
爸爸十分贊成媽媽的建議,強力勸羅琳不要浪費自己的這些才能。爸爸還舉例說他的女秘書會說意大利語就是她的殺手锏。
這時,羅琳的厭惡情緒無以復加,她反問父親,你是如何看待我這個秘書?
爸爸也不相讓,放出狠話:做個秘書總比拿救濟金好,乞求政府的援助更來得實際一些。
一番爭議無果,羅琳沖進了房間,媽媽走過去安慰她:不要讓我替你做決定,好嗎,你應該做你必須做的。
這時,媽媽表示支持她,并告訴羅琳:有很多發展方向都很實用,親愛的,只是做你心中想做的,明白嗎?如果你想學習寫作,那么你就去學吧。
對于經歷了人生風雨、生活艱辛的父母們,他們有著質樸的心愿:希望孩子在未來找到一份安穩的好工作!
只是,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在追求自己的夢想或理想時,他們更想得到父母的肯定。所以,父母們要學會讓孩子做決定,并尊重孩子的決定,讓孩子學會承擔,從中獲得更多的成長!
07.?跟隨內心,成為你想要成為的自己
1987年,羅琳畢業于英國埃克賽特大學的語言學。在畢業典禮上,羅琳接過畢業證書,電影鏡頭中的母親在臺下飽含熱淚。
1990,羅琳在倫敦從事秘書工作,這正是家人所期盼的一份穩定的工作。
在電話中,羅琳對媽媽說,她說真心喜歡這份工作,但又猶豫地說,還不確定我就是我夢想成為那樣的人。
隨后媽媽關切地問她寫作的事情怎么樣了。羅琳則毫無底氣地回答,似乎還沒有找到適合和正確的故事,我似乎還沒找到動力……
親愛的,當時機到來,文字自然會出現在你腦海中,相信我,我對你有信心……媽媽總能在恰當的時候給予羅琳一份鼓勵,這對羅琳追逐夢想抱有熱情很重要。
電話結束后,上司找羅琳談話:我認為你在這里工作不開心,你也應該知道……你所向往的地方是正確的,但是你應該做你覺得快樂的事情。
寫作,才是她認為快樂的事情,但這個夢想在許多人看來是不切實際的。盡管如此,但上司的話讓她開始重新審視自己……
于是,她跟隨自己的內心,在現實和夢想中找一個交接點,她決定離職,到葡萄牙的一所學校當英語教師。這樣,她不僅可以靠工作養活自己,而靈活的教學時間表也能夠讓她有時間繼續寫小說。
如果懷揣夢想,卻沒有為夢想去做點什么,那么你的夢想就真的會成為人們眼中不切實際的事情。
想想當下,你能做點什么,比如讀點什么,寫點什么……一步步地靠近夢想。
08.?媽媽無條件地為孩子感到驕傲
羅琳從葡萄牙回到家中陪爸爸媽媽一起過圣誕節,這里有個非常溫馨的電影場景。
羅琳的媽媽患有多發硬化癥,坐在輪椅上,她拉著羅琳的手說:最近我告訴過你,我為你驕傲嗎?
羅琳很吃驚媽媽會這樣說,因為她常常在有機會學到東西之前就被解雇,她甚至自嘲,為你永久失業的女兒嗎?她自覺沒有什么可值得媽媽驕傲的。
但媽媽認為,在這件事上她只是繼承了他父親性格固執的一面;在媽媽眼里,羅琳依然是那個才華橫溢的孩子,她稱贊羅琳:我的女兒是一個不知道什么是理屈詞窮的人。
吃驚之余,羅琳很是感激,我非常幸運能得到您無限的希望,媽媽……
你們兩個(羅琳和妹妹黛安),我只希望你們能夠幸福,祝你們都找到自己能完成的事,然后能夠滿足你……羅琳沒有想到媽媽會這樣理解和接納自己,她蹲下來對媽媽說:我認為我有個好媽媽。
不要讓它溜走,因為你只是不知道,為了它得付出多久……
媽媽自始至終都相信著這個執著、倔強而又聰明的孩子,她無條件地愛她、為她感到驕傲,這才是一位母親對孩子最大的鼓舞。
09. ?鼓起勇氣,找到你想要完成的事情
除了羅琳的媽媽,妹妹黛安也是羅琳人生中重要的導師。影片中,與妹妹的那一場對話,堪稱是羅琳人生的一個轉折點。
在妹妹面前,羅琳無限感慨地說媽媽很幸運沒有看到現在她生活的糟糕。
你的生活沒那么糟糕,你有一個漂亮的孩子……黛安說。
然而,羅琳幾近崩潰:我失業了,我的婚姻是一場災難,我幾乎不能養活我的孩子……在這里,我要做什么,又去哪做什么?
你想要做什么,什么會讓你快樂……突然,黛安一語驚醒夢中人。
隨即,羅琳拿出一個紙盒子,說,這就是能使我快樂的東西……
這個盒子裝滿了草稿,是她在火車途中獲得靈感寫哈利波特的草稿,是在她媽媽去世前就一直在寫的書。
還沒有寫完,所以我需要繼續努力去完成。羅琳的情緒交織著對未來的不安和期待,這是第七本書,如果我能堅持到寫到那里的話,目前為止只完成了第一本。
我能讀讀它嗎?黛安感動于羅琳對夢想的執著。于是,妹妹黛安成為了《哈利波特》手稿的第一位讀者。
在黛安翻閱她的書稿時,羅琳更加感到不安,她怕自己寫得不好,怕沒有人喜歡它,怕別人的一句否定就挫敗了繼續寫下去的勇氣……
然而,黛安問,你為什么還沒完成它……這時,羅琳對未來的那一份迷茫又在心頭來覆,她不敢想象那些讓她望而卻步的種種……她情緒異常,大聲問黛安,你喜歡它嗎?
它太神奇了……羅琳不敢相信妹妹會這樣說。
如果你想要寫,就繼續寫作……你還有什么能失去的呢?
在妹妹的鼓勵下,她重拾熱情,繼續完成那些書稿……
我們每個人也一樣,都渴望自己的努力被看到,夢想被肯定。心中的那一份不確定,會讓我們害怕,會迷茫,會猶豫不前,一旦獲得肯定,我們會信心滿滿,揚起風帆繼續前行。
10.?責任是人生谷底的出口
影片中,羅琳在接到出版社電話通知時,她欣喜若狂。這份成功來得多么不易。
但在許多人看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一出版便備受矚目,好評如潮,JK羅琳的生活發生天翻地覆地變化,她好像是一躍飛升,盡享尊榮,成為財產超過英國女王的作家首富。
事實上,哈利波特一夢十年,這條路走得很艱辛。
在創作哈利波特故事時,羅琳的生活跌倒了人生的谷底,這樣一位單親媽媽帶著一個女兒,靠著救濟金過活。電影中,可看到她要么哄著孩子睡覺了,才開始寫作,要么是一邊抱著孩子一邊寫作……屋子又小又冷,她便到住家附近的一家咖啡館里寫作。故事完成后,又多次寄出書稿均遭到拒絕……
在那時,羅琳要肩負起獨力養育女兒責任,面對生活困難,她曾萌生過尋死念頭,最終花了約9個月來接受行為認識治療。
如果說,寫作,是她最大的快樂,那么,責任就是她人生低谷的一個出口;撫養女兒的責任讓她在堅持寫作中看到生活的希望。
在人生低谷時,多想想自己的責任,對別人負責,也對自己的人生負責,這會讓你很快找出一個出口。
相信人生的低谷也匯聚著能量,如同下雨時,四方八方的雨水會流向低的地方,這里就匯聚著能量,只要找到出口點,水就會流動起來……
而在成功面前,仍以一顆謙卑的心繼續前行,不要忘記昔日的成功來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