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位基金經理的直播,簡單記錄下他的投資思路。。。
我初步搞清楚了為啥煤炭股票今年以來漲幅那么大,至于未來持續上漲的空間,我還沒有想清楚。。。。
丘棟榮:當下投資機遇分析:
今年主基調:全球通脹/中國經濟下行
意外沖擊:國內疫情反復對中國穩增長(基本面預期)、國外俄烏沖突導致通脹壓力加大(存在利率上行壓力,長久期的資產的風險大)
短久期、現金流好的受益于穩增長的標的(銀行/地產)&&估值比較低——具備防御性
還需要不斷資本投入、完全沒有現金流只靠講故事的公司會表現差
風格上:價值好于成長
貨幣政策的支持:利率水平和美國倒掛
財政政策力度:減稅退費總額超2020年水平,可顯著提高上市公司的利潤,對沖經濟下行的損失
產業政策:Q3開始反轉的地產政策,轉為鼓勵&刺激;互聯網產業政策、基建政策,支撐經濟
疫情:1-2個季度的影響拉長周期來看影響小,可以樂觀一些
美股的牛市建立在疫情下的寬松政策&資產上漲中的,而中國則相反
回撤后的風險估值定價:偏低水平。不同指數的差異大,大盤成長股仍然偏貴,有下降但下降不夠多,中證800達到歷史20%分位數,利率水平便宜,權益類資產有吸引力。
具備投資價值的公司:低風險、低估值、內生增長,機會從結構性變為系統性
1)傳統能源資源領域:需求持續增長(反映城市化、工業化、現代化、電氣化,需求來自全球,短期加速&&中長期增長動力強勁),比如石油、天然氣、煤炭、基礎化工產品;排除高度依賴中國需求(投資&地產需求)的領域(因為周期性較大),比如:水泥、鋼鐵
供給端的資本開支在過去10年持續大幅下降(產能&供給的滯后),原因:1)周期;2)政策(尤其是雙碳);——導致超額回報的維持
存活的都是龍頭公司,具有資源稟賦,對技術發展免疫,進入壁壘高
》》》低估值、高分紅(只賺錢、不花錢)
新能源:技術變化快、競爭壁壘&優勢會不斷變化、盈利不穩定、不斷投入&高估值
vs. 老能源:盈利能力強、不用花錢(資本開支)、技術迭代慢
2)低估值成長股:互聯網公司:未來中國經濟的中堅力量
政策約束(資本擴張、反壟斷等):限制巨頭的擴張,是供給側改革的措施,巨頭專注主業、業務收縮,減少資本開支、費用投入,互聯網大廠降薪裁員vs. 以往的高薪/高收入
格局清晰:各領域的競爭緩和(尤其是跨領域的),盈利能力大幅提升(盈虧平衡時間點提前)
估值:過去大幅下跌后,業務可以評估出來,高估值變為低估值,足夠便宜
交易&流動性:交易的風險溢價(美國監管政策有和解可能性、中國會議的定調>>外資資金流出可能接近尾聲,存在戰略性機會);
3)地產:
穩增長背景下風險降低、供給側出清(拿地成本降低),總量見頂但高周轉的制造型房地產企業有新的發展機遇(低風險、高盈利)
4)港股:戰略性的系統性機會
互聯網公司在系統性低估的水平&&成長股的估值也很便宜且很優秀(傳統央企、銀行、地產、移動運營商等)、風險低&&新經濟的代表性公司
》》在基本面、估值定價、風險、短期交易層面具備吸引力
未來的風險:高估值對應的潛在風險
基本面的結構性風險:在投資狂熱后爆發
1)長周期的下行帶來的壓力,比如:消費品公司,外資占比比較高的領域,美聯儲加息導致資金流出也會形成流動性上的沖擊
2)產業鏈風險(新能源):產業鏈的不同環節&&同環節的競爭格局不明朗,盈利存在分化
3)商業模式本身存在風險:比如拍電影(高資本投入但盈利具備高度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