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札是春秋時期吳王壽夢的第四個兒子,十分賢德。壽夢想把王位傳給他,他堅辭不肯。他的哥哥繼位后,想要把王位讓給他,他也不肯。后來,吳國改父子相繼為兄終弟及,希望最終由季札繼承王位。但是,當他的三個哥哥繼承王位并相繼去世后,季札卻藏了起來,不肯繼位。
季札的賢德為人們稱道,孔子就十分推崇他。
有一年,季札作為吳國的使節北上到晉國去,路過徐國。
徐國是一個小國,但是國君徐君卻有賢德的美名。季札和徐君一見如故,相談甚歡。
春秋時代的貴族士大夫都佩戴著劍,不僅為了實用,更是為了儀態和威嚴。當時,吳國出產的寶劍很有名,而季札佩戴的就是一把名劍。徐君見到這把劍贊不絕口,十分的喜歡。季札就想把劍送給徐君,然而季札還有出使大國的任務,作為使節又不可以沒有劍。所以,季札沒有提送徐君寶劍的事,但他內心已經決定,回來的時候把寶劍送給徐君。
季札完成出使任務,回程中又到了徐國。然而,此時徐君已經病逝了。季札很遺憾,就把寶劍送給了繼位的徐君的兒子。徐君的兒子說:“先君去世前,并沒有提到寶劍的事,我不敢從命?!?/p>
季札就來到了徐君的墓前,將寶劍掛到了墓前的一顆樹上。
季札的從人說:“徐君去世,已經沒有人可以接受寶劍了,為什么還要把這么好的劍掛在墓前呢?”
季札說:“當時我心里已經答應把寶劍送給徐君了,怎么能因為徐君的死而違背諾言呢?”
季札用這種方式,表達了自己和徐君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