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的孩子越到高年級成績越好?(上)

大家好!我是張毅,一個居住在三線城市的、兩個孩子的媽媽。

(1)

我的大女兒韻韻,今年被八所美國大學錄取,包括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喬治華盛頓大學,威斯康星麥迪遜分校,匹茲堡大學等。其中一所學校還提供了不菲的獎學金。

我去年八月送孩子去美國上學。五月份就開始一些準備工作,但其實主要是孩子在準備,包括訂機票、準備她自己的行李。

在美國的那段時間,女兒在的士上,與健談的美國司機談笑風生;開學準備工作很繁忙,要去銀行辦理銀行卡、要去學校辦理各種手續(xù)、還要打預防針,而這一切,女兒都是獨立操作,不用求助任何人。

或許有家長會覺得這是很普通的事情,確實,如果是在自己熟悉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這些事情都不值一提。

但是,我們在許多資料里能了解到,許多中國孩子由于語言不過關,初到英美國家時,一些日常事務都不能自己處理,由于不能自如的交流,那些孩子還會害怕與別的國家的同學打交道,于是中國孩子抱團,在一起住,在一起做飯吃。有些資料上說,有的孩子出國幾年,學會了說中國各地方言,學會了做各地小吃,就是英語沒有長進。

為什么會這樣呢?由于總是中國學生跟中國學生在一起,以至于實際上沒有講英文的這樣一個機會和環(huán)境。

孩子出國留學,在國內(nèi)就要過語言關,這樣,出去后,她才能充滿自信的迅速融入新的環(huán)境。

被譽為“中國人生設計第一人”,幫助過無數(shù)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的徐小平,也曾在許多公開講座中呼吁:“出國留學的孩子,一定要盡量在國內(nèi)完成語言準備。許多所謂的留學垃圾,都是出國讀語言,讀了好多年讀不出來,無法完成學業(yè)造成的。”那種認為“出國更便于學語言”的家長,往往會害了自己的孩子。

如今,韻韻已在美國的大學讀了一個多學期了,在上學期,我?guī)缀趺刻焐衔绨它c多都會跟孩子視頻一次,我們這邊早上八點多的時候,孩子那邊是晚上八點多,視頻時,孩子通常是在健身房里。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積極向上的生活習慣。

孩子在美國的大學有幾個小故事我愿意與大家分享。


1、有一次孩子去一個餐廳吃飯,鄰座的是一位看上去很“厲害的”白人女士,因為韻韻聽見她接電話時,會說好幾種語言,而且說話口氣也挺“厲害”的,應該是職位不低的高管。

那位白人女士主動與韻韻聊天,問韻韻是哪個國家的?

韻韻說是中國人。

白人女士卻說:“哦?我以為你是日本人呢!”

韻韻覺得好奇:“為什么會覺得我是日本人呢?”

白人女士說:“在這里見到的中國孩子越來越多,但很少像你這樣沉穩(wěn)內(nèi)斂的。”

停一停,白人女士又說:“我相信,你一定來自一個富有的家庭。”

孩子告訴我,白人女士所謂的“富有”,并不是指金錢物質上面的。我也聽懂了,她應該是指孩子的教養(yǎng)與談吐。我覺得,白人女士的話,是對韻韻的一個肯定,也是對于我這個母親多年來對女兒的教育教養(yǎng)的極大的贊賞。

這里要解釋一下,我并不覺得日本人就強于我們中國人,但是,確實有很多外國人不喜歡中國人,覺得中國人“喧鬧,不守規(guī)矩,指手畫腳,用不禮貌的口氣說話”等,其實呢,我們中國人表面上橫沖直撞,實際上心地善良。我們大聲喧嘩,或許只是表示我們開心和滿意。但是,別人不理解啊!所以,還是要稍微考慮一下別人的感受。

2、女兒在第一個學期選修了六門課,這個呢,有點過猛,因為有的孩子只是選了三門課。韻韻之所以選了這么多,一個原因,我估計是她有點高估了自己的適應能力,此外,她想修雙專業(yè),需要從一開始就多積累學分。

從視頻中,我感覺孩子學習壓力還是挺大的,主要是閱讀量太大,一直在國內(nèi)讀書的孩子一時不是很適應。有時韻韻晚上兩三點才睡,六點多就又起床了。我很心疼,也很擔心。但孩子一直在努力堅持和適應。去年感恩節(jié)之后,感覺孩子明顯適應多了,壓力小很多,今年就更好了。

孩子曾告訴我這樣一件事情。她選修的一門課,因為是古英語,難度較大,選課的學生不多,全校就17個人,而且除了韻韻,沒有別的亞洲學生。上了幾次課之后,韻韻才知道,其他同學都是大三大四的學長學姐,唯有韻韻是大一新生,但從課堂表現(xiàn),學長學姐們并不知道她是新生。有一次和一位英國學長一起主持一堂課,在準備階段,那位學長才知道韻韻是Freshman(新生),那位學長由此非常感動,發(fā)郵件告訴韻韻,說以前并不知道韻韻是新生,現(xiàn)在知道了,愿意為韻韻提供更多幫助,也歡迎韻韻需要幫助時,隨時提出,他會盡一切努力。。


3、放圣誕假之前,韻韻認識了一位60多歲的爺爺,是一家大企業(yè)的老總,贊賞孩子英語好!來美國幾個月能有這樣的聽說能力,而且孩子人nice,所以愿意提供實習機會。韻韻對這件事情的態(tài)度也令我高興。她說,她很感謝那位老總,但她并不急著去工作或者實習,覺得大一的重點還在于學習、在于積累。

這幾個小故事,讓我更加增添了對孩子的信心。但孩子還年少,一切下結論的話還為時尚早。就像孩子她爸爸叮囑我的一句話:“革命尚未成功,要穩(wěn)固成果,爭取新的勝利。”

確實,我的孩子并沒取得多了不起的成績,但作為一個沒有上美高、沒有上國際高中,甚至都沒怎么上過課外補習班,也沒生活在一線城市的孩子,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尤其是第一次到美國,就能迅速融入到那個語言環(huán)境里,甚至能夠得到一些肯定。我覺得還很為女兒感到驕傲,也覺得女兒的學習方法以及成長歷程,應該有值得借鑒的地方,所以愿意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我主要想從以下幾個方面與大家分享,我說出我的做法,供大家探討,共同進步,因為我還有一個現(xiàn)在讀二年級的孩子,希望她能像姐姐一樣,甚至能比姐姐更優(yōu)秀。

1、小學一二三年級重點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的孩子讀小學一二年級時,成績并不拔尖,甚至算得上不好。

那時我比較忙,有一次,孩子的老師對孩子說:“你媽媽就知道賺錢,都不管你。”

為什么這樣說呢?是因為那時孩子的家庭作業(yè)經(jīng)常不能得滿分,考試成績也不算好。

其實,我雖然忙,但從沒不管孩子,尤其每天晚上的學習,我都陪伴她。

但我的陪伴,跟別的家長有一點點區(qū)別。

我一般不會像別的家長那樣盯著孩子寫作業(yè),通常是在同一間房里,孩子寫作業(yè),我看書,或書面處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總之,學習氣氛還是挺濃厚的。

那時,老師要求孩子寫完作業(yè)后家長要檢查,而且要簽名。我也會檢查孩子的作業(yè),但一般不會直接指出她的錯誤所在,我跟孩子約定:“媽媽負責簽名,你負責得多少分。”

為什么這樣做呢?

我覺得很多孩子在一二年級時,被父母養(yǎng)成了壞習慣,作業(yè)寫完,把本子往父母面前一遞,檢查的工作理所當然是父母的。錯了,父母讓他改過來,第二天,作業(yè)本上的一百分,讓父母孩子皆高興。可是,有沒有想過,考試時,誰來幫他檢查?所以很多家長抱怨孩子粗心,有沒有想過,這有可能是你自己一個晚上一個晚上陪出來的。

我檢查作業(yè)時,發(fā)現(xiàn)有錯,我也會說,有幾個題錯了,你自己再看一遍吧,如果她愿意,就看了后再改正過來;如果有時候懶,她不改,第二天的分數(shù)自然就低,但她必須承擔這個結果啊。而且我覺得,這個時候承擔結果,好過在后來被迫承擔某種結果。

還有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作業(yè)本發(fā)回來后,我一定會認真督促孩子看錯題、改正錯題。這樣做,孩子的印象深刻。

我覺得,我們家長有個普遍現(xiàn)象,那就是,孩子越小的時候,對孩子抱有的期望越高,等孩子到了高年級,感覺孩子成績不如自己的意,又容易過早地放棄孩子。

我的觀點與此不很一樣。

我覺得在孩子讀小學一二三年級時,主要是幫助孩子適應學校的生活,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她形成獨立的學習能力。分數(shù)倒不是最重要的。

孩子小的時候,有的家長將自己的注意力過多的放在孩子身上,對孩子每次作業(yè)的分數(shù),考試的分數(shù)都太看重,分數(shù)稍微下降就著急,甚至打罵孩子,其實我覺得沒必要,究其實質,還是家長的虛榮心,和那種攀比比較的心理在作怪。對孩子的學習能力沒有任何幫助。

我很慶幸我的孩子讀小學低年級時,我很忙,沒有時間與她的同班同學的家長有太多溝通,而且那時也沒有微信群,我成功的避開了與別的家長的攀比,也避免了將焦慮情緒帶到與孩子的相處之中。

孩子低年級時,由于學習內(nèi)容簡單,很多家長還有能力輔導,所以輔導的積極性很高。有的甚至會讓孩子產(chǎn)生錯誤想法,覺得上課沒聽懂沒關系,反正回家后媽媽會輔導。這個其實是對孩子非常大的誤導。

我覺得,孩子成績有高低,根源在課堂。孩子上課如果不能專注聽講,回家后你對他輔導的越多,對他的誤導就越大。

我講這些,其實想強調的是,要盡早幫助孩子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這些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專注聽課,尊重老師,獨立完成作業(yè),對自己的學習成績和考試分數(shù)負責任。

家長要養(yǎng)成的習慣是:

(1)在孩子低年級時,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不與別的家長攀比孩子的成績和分數(shù),不要因為自己的虛榮心和面子觀,從一開始就打擊了孩子的學習熱情和自信心,還以為自己是為了孩子好。

(2)信任老師。記住,術業(yè)有專攻,孩子的任課老師,即使在你眼中是最差的,他在教授那一科的水平上,也絕對比你自己強。

一二三年級,重點是培養(yǎng)孩子的習慣,而不是關心分數(shù)。


2、關注孩子,從細微處了解孩子情緒、心理的變化,找出問題的根源并解決;幫助孩子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同學關系。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家長的主要精力也是關注孩子的學習,其他都沒放在心上。

可我的觀點與做法與此不完全相同。

家長朋友們可以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當我們的人際關系,不論是家庭內(nèi)部的還是社會的,出了問題,我們還能全部身心放在工作上嗎?我們的工作學習會不受影響嗎?孩子,其實也一樣。

所以,我覺得幫助孩子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幫助他解決在與老師、同學相處交往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不但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也在為孩子的學習服務。

我的孩子韻韻,比較細膩敏感。

在她三歲多上幼兒園小班時,有一天晚上睡覺,我發(fā)現(xiàn)她睡得非常不踏實,老是在睡夢中哭泣。

第二天起床后,她好像有些沒精打采,不肯上幼兒園,我擔心孩子生病不舒服,同意了她不上幼兒園。

第三天早上,她起床后仍然表示不想去幼兒園。

這次,我沒有依她,對她說:“你再不去幼兒園,老師都想念你了哦!”

誰知,她的眼淚一下盈滿眼眶,她說:“老師才不會想我呢!她一點兒都不喜歡我。”

我感覺有問題,細細地跟她談。

原來,那天,老師讓小朋友們在活動室排隊,正在排隊時,站在女兒旁邊的一個小朋友對我女兒說:“你媽媽今天不會來接你。”

這句話對一個幼兒園小班的孩子來說,可太嚴重了。

于是我的女兒很認真地回駁她:“你瞎說,我媽媽一定會來接我的。”

可不巧的是,在我女兒回駁時,老師偏偏看見她說話了,于是老師很生氣很嚴厲地批評了她,并且讓她面對著排成隊的孩子們站到墻角落里。

女兒說:“我站在墻角落里都哭了。”

我摟住女兒:“為什么會哭呢?”

孩子說:“我覺得站在那里很丟臉。”

我當時除了感覺心疼孩子之外,最主要的還是一種震撼,三歲的孩子其實也有自尊,也愛面子。

后來,我去幼兒園找到那位老師,比較委婉地向她講述了這個情況。

老師一開始有些抵觸,她說:“我沒有體罰她。”

你看,我國的許多方面的教育管理其實還是做得比較到位的。比方這位老師,她其實知道這是一種體罰行為,是錯誤的,也是不被允許的。由于缺乏監(jiān)督以及自我監(jiān)督,許多人在明知故犯。

但是,那天,我并不是要就老師體罰孩子這件事情來找老師討個說法。

我并不贊成那種動不動就找老師討說法或者得理不饒人,與老師理論的做法。不要讓老師站到你的對立面,你們的目標應該是一致的。

我相信,絕大多數(shù)老師,都希望自己能做一個好老師,培育出優(yōu)秀的孩子。但是,教育孩子,考驗的是教育者的愛心與耐心。

作為家長,面對自己的孩子,那個被你自己口口聲聲稱呼為“寶貝”的孩子,也做不到時時刻刻充滿愛心與耐心,而老師,面對的是幾十個孩子。

所以,我向老師解釋說,我只是想把這個情況向老師說明一下,便于老師了解我的孩子,知道她是一個比較敏感的小朋友。

真誠是可以被感知的。此后,韻韻和幼兒園的老師,同學相處得很愉快。

孩子的幼稚的心靈需要呵護,而最能給予孩子呵護的,還是孩子的父母。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離不開人際交往,孩子也如此。

對于韻韻的人際交往,我們一直非常重視。

我們發(fā)自內(nèi)心真誠對待她的朋友。

韻韻的生日以及一些節(jié)假日,我們會組織聚會,以韻韻和她的朋友們?yōu)橹鹘恰?/p>

小朋友們來到家里,那就真正是我們的小貴客。

孩子們大駕光臨時,我和孩子她爸會站在門口,鼓掌鞠躬,作列隊歡迎狀。小伙伴們被逗得哈哈笑。但從他們滿臉的光輝看得出,孩子們很開心很受用。其實,熱情對待孩子的朋友,尊重孩子的朋友,孩子讀初中、高中,我們都這樣。她的很多同學羨慕她這點。

被尊重被重視是個好東西,人人都喜歡,人人都需要。

由于家長尊重、接納她的朋友,再加上韻韻性格溫和,所以韻韻在班級里人緣關系很好。

良好的人緣關系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也能讓孩子不會為這些事情分心,從而專心快樂地學習。我們當初這樣子做的時候,只是出于愛孩子的本能,希望孩子開心,并沒想過這樣做能給孩子的學習帶來多大的幫助,現(xiàn)在回頭來看,這些事情其實也在為孩子的學習服務。


3、賞識、激勵孩子,力所能及地為孩子提供展示自己,獲取成功的機會。

賞識、激勵猶如孩子的營養(yǎng)劑,是教育的靈魂。而最能給予孩子這種營養(yǎng)劑的,還是孩子的父母。

就算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您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熱淚地擁抱他,贊美他。如果孩子至親至愛的父母都做不到這一點,還有什么理由,什么權利去苛求別人呢?

我的孩子讀小學低年級時,成績并不好,老師也并不看好她。但她每次取得一點進步的時候時,我都會表現(xiàn)出夸張的驚喜:“真的嗎?你太厲害了!”

孩子讀三年級開始,成績越來越好,四年級,開家長會時,老師常常會請我上臺發(fā)言,我每次都會真誠向孩子道謝:“你真棒!因為你學習努力,成績提高,媽媽才有這個機會呢!謝謝你哦!”

同時,我認為,力所能及的為孩子提供成功的機會,然后肯定和表揚他們?yōu)榇烁冻龅呐ΑJ敲恳粋€父母的職責。

讓孩子親身體驗到取得勝利的樂趣,是培養(yǎng)孩子上進心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的孩子上小學一年級時,一次她回家告訴我說,今天上午有個高年級的姐姐在全校同學面前說英語啦,我能聽懂她說什么。

經(jīng)過打聽,我知道了這是孩子所在學校的一個頗具特色的活動:快樂英語時光。也就是每周一上午,選拔一個小同學在全校師生面前展示自己的英語。但那些孩子都是四年級以上的學生。

我的孩子從五歲開始接觸、學習英語,但只是以聽、背、說為主,到她六歲多上小學一年級時,她已學習英語一年多,雖然只是會聽說大量英語句子,但卻不怎么認識單詞,也不會書寫。

但我認為,以她當時的聽說水平,也能上臺展示她的英語口語。

所以我找到女兒的班主任,又找到學校校長,他們都支持我的想法。

后來,女兒上臺表演那天早上,我其實也沒去上班,就站在校門口,偷偷觀察女兒的表現(xiàn)。

女兒上臺時,我的心也急速跳動起來,非常緊張,畢竟,孩子是第一次在這么多人面前表演,而且是獨自一人。其實,這種經(jīng)歷,對孩子的鍛煉是非常大的。

女兒那天的表現(xiàn)很成功。她跑下大大的升旗臺時,學校的那位女校長擁抱了我女兒。

大概在韻韻讀二年級時,瘋狂英語創(chuàng)始人李陽來湛江講學,我也尋找機會,帶著女兒上講臺,在幾千人面前,與李陽老師對話,女兒清晰、流利的語音,受到李陽老師的表揚和鼓勵。(在當年,李陽可是神一般的存在。他的教學法,以及學習英語的方法,我覺得非常棒)。

女兒讀二年級時,學英語已有三個年頭,她在積累了大量的英語聽說基礎之后,開始讀英語,認英語單詞,甚至寫英語作文。二年級時,她已有差不多五百多個單詞的詞匯量,能寫簡單的英語作文。

在這種情況下,我讓她報名參加了那年的全國小學生英語競賽。

當時,在我們所在的區(qū)沒報到名,我就想辦法去另一個區(qū)的教育局報了名,結果女兒以九十多分的好成績進入決賽,在決賽中取得一等獎的好成績。此后,基本每年我女兒都參加了全國小學生英語競賽。也每年都取得一等獎。現(xiàn)在國家教育部門取消了類似的比賽。不允許學科競賽。但我認為,全國賽的題目設置比較科學,應該說,在當年是促進了學校英語教學的。

得獎不重要,我只是希望通過參與這些活動,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樂趣,也明白,要取得成功,必須付出努力。

(未完,請繼續(xù)閱讀下篇)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