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最常見的錯誤是因為不知正確行為而導致,但問題往往出在執行時。
導致未達到目標的原因
1、我們要權衡的目標太多了,我們的注意力又那么容易被分散,所以機會總是被錯失。在這種情況下我該對哪種目標采取行動?我最想做什么?我們很難迅速決定執行目標的時間、地點和方式,而在我們掙扎于抉擇之中時,機會已經被錯過了。
2、當你需要做一件不那么令人愉悅的事情時,很容易讓機會錯失。
3、我們在那些不介意是否要去履行的目標上也有可能錯失行動的機會。
保住目標
防止目標被干擾、誘惑
防止“目標盾牌”保護了錯誤的目標,消弱了動力
目標盾牌——當相互矛盾的目標(減肥和享受美食)在腦中被激活時,大腦做出的反應便是解除一個目標,從而建立一個“目標盾牌”。換言之,輸掉的目標不僅僅是被忽略,而是徹底被刪除了。
注意反饋,了解自己的進展
1、根據進展,判斷是需要加快還是放慢速度?是該鞏固之前的努力還是嘗試另一種方式?
2、缺少反饋會慢慢削弱動力。
【為什么?】你的大腦在處理有關目標的信息時只需要一個簡單的原則——“減少差異”,也就是“你想去哪兒”和“你在哪兒”之間的差異。當你的大腦檢測出目標與現實的差異時,它就會想做些什么來彌合這個縫隙。但如果沒有反饋——沒有關于進展的信息時,大腦便檢測不出差異,也不會做出任何反應。
3、在為目標而拼搏的時候踩下剎車檢查自己,“自我監控”需要有意識地進行。
【為什么踩剎車比較難?】這就好比你在迷路還要趕時間的情況下需要停到路邊問方向,雖然你知道問路是上策,但又覺得停車好像會影響效率,所以征服那個一直開下去的沖動是需要意志力的。一直開下去肯定比下車問路容易,只不過你將有可能無法抵達目的地。
4、如何面對負面反饋是“自我監控”的另一個挑戰。也許你的進展差強人意,而面對這個事實是痛苦的,是對自尊的當頭一棒。換種角度思考,它卻是成功路上必不可少的信息。如果到達目的地的唯一方式是改變航線,那么如果你根本不知道行駛方向有誤的話將永遠無法做出相應的改變。
在追求目標會常犯的錯誤是?
第一類叫做“監管不足”——沒有做夠成功所需的行動。
1)錯失機會和缺乏“自我監控”
2)缺乏自制力去抵擋誘惑、控制沖動
第二種錯誤是“監管不當”——選擇了無效策略去實現目標。
走錯了路,該細致的時候卻做的太快,平時爛熟于心的事,卻因為思考過多,而在壓力下失誤。
【心理抑制】
命令你“不許想白熊”反而會使你更多地想到它——這就是“思維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