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的思維修煉
Andy Hunt《程序員的思維修煉》4頁
隨著不斷成長和適應,人們需要改變自己的習慣和方法。生命中沒有什么是恒久不變的,只有死魚才會隨波逐浪,嘗試改變自己。
成長就是持續(xù)的改變自己的習慣和方法,那么好習慣有哪些呢?每天閱讀半小時、寫讀書筆記、記錄時間、記賬、不讀網(wǎng)絡新聞、少用微信、每天寫5件值得感恩的事情、聽有聲書、學習提出好的問題、每天早晨寫出今天最重要的任務、晚上回顧日程。一個人與其說他沒價值,不如說他沒有好習慣。
Andy Hunt《程序員的思維修煉》27頁
根據(jù)著名認知科學家Dr.K.Anderson Ericsson的說法,積極的實踐需要四個條件。
1.需要一個明確定義的任務。
2.任務需要有適當難度——有挑戰(zhàn)但可行。
3.任務環(huán)境可以提供大量反饋,以便于你采取行動。
4.提供重復犯錯和糾正錯誤的機會。
穩(wěn)步這種實踐十年,你就會達到目標。
估計很多人一看需要實踐十年,直接就放棄了。可是這是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的必經(jīng)之路。如果你不愿意用十年時間把自己變成有價值的人,那么你只能用一生的時間來面對自己混亂的人生。請對照審視自己,我給自己定的任務明確嗎?有挑戰(zhàn)但可行嗎?我選擇的環(huán)境能大量反饋嗎?(就像打游戲,如果沒有計分增長,你就會覺得沒意思)
Andy Hunt《程序員的思維修煉》29頁
為了實現(xiàn)工作態(tài)度上的轉(zhuǎn)變,我們確實需要提高技能,高級新手無法自己做出這類決定。我們必須培養(yǎng)高級新手,幫助他們把技能水平提高到勝任者層次。有助于實現(xiàn)這個目標的主要方法是在環(huán)境中有好的榜樣。人天生善于模仿。通過模仿我們可以學得最好。事實上,如果你有孩子,你可能已經(jīng)注意到他們很少照你說的做,卻總是模仿你的所作所為。
實現(xiàn)工作轉(zhuǎn)變的背后是掌握新技能,掌握新技能的背后是找到一個適合自己模仿的榜樣。觀察﹢模仿﹢修正﹢優(yōu)化﹦學習。
Andy Hunt《程序員的思維修煉》30頁
小號手Clark Terry曾經(jīng)告訴學生們學習音樂的秘密是經(jīng)歷三個階段:模仿、吸收、創(chuàng)新。
任何學習應該都可以套用這三個階段。寫文章我應該模仿誰?吸收的釋義是:物體把外界物質(zhì)吸到內(nèi)部。如果套用在寫文章上就是引用其他作者的作品。創(chuàng)新的釋義是:創(chuàng)造新的;革新。其實就是兩種以上元素的重新組合而已。
Andy Hunt《程序員的思維修煉》36頁
你認為你在工作中使用的主要技能處于德雷福斯模型的什么位置。列舉出你目前的技能水平對你產(chǎn)生了哪些影響。
辨別哪些技能是新手應具備的,哪些是高級初學者應具備的。
對于每項技能,判斷你需要做什么才能提高一個級別。
回想一下你在項目團隊中經(jīng)歷的問題。如果團隊知道德雷福斯模型,這些問題會避免嗎?以后你會做出哪些改變?
想一想你的同事,他們處在哪個技能水平?對你有何幫助?
德雷福斯模型是一種衡量人們工作方法和能力,反省并提高專業(yè)技能的層級模型。
它把新手到專家的技能階段分成五個層級:
新手:新手需要指令清單。新手在該技能領域經(jīng)驗很少或者根本沒有經(jīng)驗。這里提到的經(jīng)驗,指的是通過實施這項技術促進了思維的改變。
高級新手:高級新手不想要全局思維。一旦經(jīng)過新手的歷練,人們開始以高級新手的角度看待問題。高級新手能夠開始多多少少地擺脫固定的規(guī)則。他們可以獨自嘗試任務,但仍難以解決問題。
勝任者:勝任者能夠解決問題。你可能會看到,處于這一水平的人通常被認為“有主動性”和“足智多謀”。他們往往在團隊中發(fā)揮領導作用(無論是否有正式的頭銜) 。他們是團隊里的好人,既可以指導新手,也不會經(jīng)常騷擾專家。
精通者:精通者能夠自我糾正。精通水平的從業(yè)者需要全局思維。他們將圍繞這個技術,尋找并想了解更大的概念框架。對于過于簡單化的信息,他們會非常沮喪。
專家:專家憑直覺工作。專家是各個領域知識和信息的主要來源。他們總是不斷地尋找更好的方法和方式去做事。他們有豐富的經(jīng)驗,可以在恰當?shù)那榫持羞x取和應用這些經(jīng)驗。他們著書、寫文章、做巡回演講。他們是當代的巫師。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本書,看完之后的感覺是有點豁然開朗的感覺,這個模型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讓我們看清楚自己當前的位置,讓我們明白自己的不足,向著下一個更高級的階段努力進發(fā)。
Andy Hunt《程序員的思維修煉》56頁
創(chuàng)造來自選擇和組裝,他要選擇最合適的部件,并將它們組裝成最合適的表現(xiàn)形式,這就是創(chuàng)作。選擇(知道選擇什么和在什么情境下選擇)來自模式匹配。
這一段話對我?guī)椭貏e大,我一直想創(chuàng)作,可是看到:未經(jīng)出版者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復制或抄襲本書內(nèi)容。版權(quán)所有,侵權(quán)必究。讓我提心吊膽,我一直擔心抄襲的嫌疑,專門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quán)法》
第四節(jié) 權(quán)利的限制[1]
第二十二條 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jīng)著作權(quán)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權(quán)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quán)利:
(一)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jīng)發(fā)表的作品;
(二)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jīng)發(fā)表的作品;
抄襲和引用的區(qū)別是什么?我覺得抄襲就是把別人的作品用到自己的作品里,并且沒有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
Andy Hunt《程序員的思維修煉》81頁
晨寫技術下面就是規(guī)則。
晨寫是早晨要做的第一件事——在喝咖啡之前、在收聽交通廣播之前、在洗澡之前、在送孩子上學之前、在遛狗之前。
至少寫三頁,手寫,不需要鍵盤、電腦。
不要審查刪減你寫的東西,不論是優(yōu)秀的還是陳腐的,只管寫下來。
堅持天天寫。
如果不知道改寫什么也沒關系。一位參加這種培訓課程的高管曾經(jīng)強烈抱怨這種練習完全是浪費時間。他抗拒式的寫了三頁“我不知道寫什么,廢話,廢話。”這也不錯。
因為一段時間之后,他注意到別的東西開始出現(xiàn)在他的晨寫中。市場計劃,產(chǎn)品方向,解決方案,創(chuàng)新方法。他克服了最初的抗拒,發(fā)現(xiàn)這是一種獲取想法的有效方法。
晨寫技術前幾年我也看過,不過非常抗拒,也沒有去實踐,不過我看到一篇文章里寫創(chuàng)意的幾十種方法,其中一種是查字典,每當我寫不出來的時候,我就查字典,那會給你新的靈感、觸發(fā)、方向。每天寫三頁,堅持天天寫,不要審查刪減你寫的東西。如果你不遵守這些規(guī)則,你很可能永遠也不會開始,或者永遠也無法按時完成自己的作品。
Andy Hunt《程序員的思維修煉》89頁
這像別的什么東西嗎?
錯誤是一種潛在的提示。
錯誤可能根本不是一種錯誤。
寫文章的時候也可以問自己:“這像別的什么東西嗎?”這會引發(fā)聯(lián)想,帶來創(chuàng)意。人們都想成功,討厭失敗,可是錯誤是一種潛在的提示。我們卻沒有耐心去傾聽它在提醒我們什么,更沒有耐心仔細去辨別上次行動和這次調(diào)整策略后的行動有哪些差異。
Andy Hunt《程序員的思維修煉》90頁
我們都是習慣造就的動物。但是,根深蒂固的習慣對大腦而言并非是最好的,因為,有了這種習慣,你就無法建立新的聯(lián)系,而且會逐漸對其他選項熟視無睹。
這應該說的是“體制化”,這些墻很有趣。剛?cè)氇z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墻;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叫體制化。就像我做保安,做了幾年后,只要一出來打工就選擇做保安,思維已經(jīng)被體制化了。不過破解體制化還有兩個工具:出眾的才華和堅韌的毅力。就像《肖申克的救贖》里的安迪一樣,用19年時間挖出一個未來,我想我挖出未來的方式就是讀書、寫作,堅持每星期都寫。
Andy Hunt《程序員的思維修煉》99頁
絕不說“絕不”
這就像炒股票的人一樣,都感覺:我要賺冤大頭的錢,我絕不會是冤大頭。有這種想法的人恰恰就是股市里的冤大頭。記住:絕不說“絕不”。
Andy Hunt《程序員的思維修煉》102頁
你是否曾經(jīng)想過為什么會珍視你所珍視的東西?是父母灌輸給你的嗎?或者是對父母的一種反抗?你是否曾經(jīng)坐下來,認真思考自己到底是要成為自由主義者、保守主義者、自由意志主義者還是無政府主義者?或者你生來如此?好吧,但請記住情境是最重要的。
你是時代的產(chǎn)物——可能比你想象的程度還要高。你父母和同齡人的態(tài)度、哲學觀和價值觀對你有重大影響。
說我自己吧,我為什么重視讀書寫作?受其他作者的影響。如果同齡人都沒結(jié)婚,我就不會覺得自己也應該結(jié)婚。我的價值觀哪兒來的?剛開始是父母灌輸?shù)模缓笫巧磉叺娜藗魅镜模詈笪疫x擇用讀書給自己洗腦,重塑自己的價值觀。
Andy Hunt《程序員的思維修煉》117頁
當你堅信某件事時,問問自己原因。你怎么知道的?誰說的?你是優(yōu)秀的(或糟糕的)程序員,相比較于誰呢?為了獲得更大的視野并測試一下自己的理解和心理模型,問問自己以下問題。
你怎么知道的?
誰說的?
有什么特別的?
我的做法會如何影響你?
與什么或者誰比較?
這總發(fā)生嗎?你能想到一個特例嗎?
如果你這樣做了(或者不這樣做)會怎么樣?
什么阻止了你?
你有衡量的指標嗎?是不是心中有數(shù)?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嗎?
本杰明·迪斯雷利:“世上有3種謊言:謊言、該死的謊言和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我堅信讀書可以改變命運,著名導演張藝謀:“無論是名揚全球的科學家,藝術家,或是一個普通百姓,都是知識改變了他們一生的命運”。
Andy Hunt《程序員的思維修煉》154頁
波利亞的解題方法
解決問題前,先提問自己。
未知量是什么?
已知量是什么?
條件是什么?
然后制定一個計劃,執(zhí)行之,回顧結(jié)果。所有已知量和條件都用上了嗎?如果沒有,為什么?
未知量是不知道讀多少本書才能寫出啟發(fā)讀者的文章,已知量是讀了2400本左右貌似有點用,條件是在深圳圖書館20分鐘騎行圈內(nèi),理想的計劃是每天讀一本書,不過實際情況是3天寫一篇讀書筆記。
Andy Hunt《程序員的思維修煉》155頁
失敗潛伏在每一個角落。這是一件好事,我們馬上就會看到。錯誤是發(fā)現(xiàn)的大門。
大部分都不喜歡失敗,可是失敗提醒我們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成功就是需要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
Andy Hunt《程序員的思維修煉》169頁
體驗需要腳手架
寫作也需要腳手架,我不知道怎么寫,所以就引用作者的原話,加上自己的理解,作者的原話就是我寫作的腳手架吧。
Andy Hunt《程序員的思維修煉》171頁
信息是在特定情境下的原始數(shù)據(jù)。知識揭示了信息的意義。情境是指你此刻正在關注的事情的集合。你的注意力是供不應求的。每天有那么多的事情都爭相獲取你的注意,而你僅能關注其中的一部分。沒有什么事情獲得了我們充分的注意,我們也沒有做任何有效的事情。
你可能常常對自己說:“我很想去做,但我沒有時間。”時間不是真正的問題。時間是你自己分配的。并不是我們沒有時間,而是我們注意力不夠。
當我們說沒時間的時候,其實是注意力被無價值但刺激的事情占據(jù)了。如何讓自己有時間呢?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你把注意力聚焦在什么事情上,價值就在那里,所以請確認你注意力聚焦的事情是有價值的,而不是僅僅刺激。
Andy Hunt《程序員的思維修煉》180頁
你需要隨時隨地的做好準備捕捉信息。但是,一旦你捕捉到它,不能只讓她呆在那里,這對你沒有任何用處。你需要處理這些材料:組織她、發(fā)展它,合并不同的材料,并將整體的想法提煉和劃分為更具體的想法。
10年時間我寫了好幾本讀書筆記,可是感覺自己沒有任何提高,寫完后就放在那兒了,現(xiàn)在我知道了:要把素材處理、組織、拓展、提煉、分類、組合,這樣才能創(chuàng)造價值。
Andy Hunt《程序員的思維修煉》192頁
在項目的早期為你的團隊建立交互規(guī)則(實際上是打斷的規(guī)則)
也就是你給自己制定什么樣的規(guī)則能避免被別人打斷呢?獨處、戴耳機、斷網(wǎng)、關閉手機、取消各種APP推送、取消訂閱一部分公眾號,你還能想到哪些?
Andy Hunt《程序員的思維修煉》201頁
請記住老習慣依然存在,如果你又回到了以前的某個習慣,不要太責怪自己。大腦就是這樣工作的。只要承認失誤即可。按照新的想法繼續(xù)前進。當然老習慣肯定會再次發(fā)生,但是要意識到它的出現(xiàn),并重新回到正確的道路上去。不論是要改變學習習慣,戒煙還是減肥,都是一樣的道理。改變雖然困難,但是它最終會屈服于持久的堅持。“不作為”是敵人,而“錯誤”不是。制定計劃,采取步步為營的細小步驟。
以前戒煙時戒過很多次,一直戒不掉,感覺自己很沒用,后來看到一句話:任何一種行為,重復就會變成習慣,不重復就會消失。為什么戒不掉?因為每天都在重復吸煙的動作啊。如果今天不重復,一個月不重復,一年不重復,吸煙的習慣就會消失。所謂的煙癮就是一種習慣而已。
Andy Hunt《程序員的思維修煉》202頁
對于新的嘗試,都會有一定慣性阻礙它。如果我處于靜止狀態(tài),我會傾向于保持當前狀態(tài)。轉(zhuǎn)向新的方向意味著我必須克服慣性的阻力。
新的嘗試難于繼續(xù)的原因是之前的行為有慣性,這種慣性讓新嘗試失衡,失衡到臨界點人們就會放棄,可是突破臨界點之后如果堅持幾次就會克服慣性的阻力,可是人太容易放棄了。
Andy Hunt《程序員的思維修煉》204頁
認識你自己,認識當前時刻,認識你所處的情境。我認為失敗的最大原因就是我們往往讓事情自由發(fā)展。
維梅爾準備教女孩畫畫。他讓女孩描述一位年輕姑娘的穿著。女孩回答說是黃色的。維梅爾假裝很驚訝:是真的嗎?女孩又看了一遍,更仔細一點,然后說,有一些褐色的斑點。這就是你看到的全部嗎?維梅爾問道。現(xiàn)在女孩更加仔細的研究。不,她說,它有綠色和褐色的斑點,邊緣有一點銀色,衣服下方有一點黑色斑點,衣服的褶皺處有一些暗黃色斑點,等等。
當女孩第一次看衣服時,只是簡單的說“黃色”。維梅爾鼓勵女孩像他一樣看待世界;充滿了復雜和豐富的細節(jié)。這是我們都在面對的挑戰(zhàn)——完全看清世界,不斷看清世界,和我們自己。
你需要不斷重新評估你自己和你的條件,否則習慣和過去的智慧會讓你看不到眼前的現(xiàn)實。
認識你自己,古希臘奧林匹斯山的德爾斐神殿有一塊石碑,上面寫著“認識你自己”。
有人問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你認為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什么事情是最困難的?”泰勒斯回答說:“認識你自己”。認識自己難,認識自己在社會中的優(yōu)勢和不足更難。如何客觀的認識自己呢?多觀察自己和身邊的人,多讀書對照自己。
認識當前時刻,一個人只有兩種可能,你不是變得越來越好,就是變得越來遠差。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變得越來越好還是越來遠差,那么你很可能正變得越來遠差。做哪些事情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呢?如果你問我,我會說:“多讀書”。如果你問喜歡明史的人,他會說:“讀明史能解決你人生所有的困惑”。首先你要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仔細研究你很可能就會成為“成功只有一種,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度過一生。”這樣的人。
認識你所處的情境,情境是指你此刻正在關注的事情的集合。你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如果你沒有把自己此刻正在關注的所有事情仔細進行價值評級分類,你就會陷入惡性循環(huán)之中。蘇格拉底說過:“未經(jīng)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沒有經(jīng)過思考、懷疑、質(zhì)疑、斗爭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沒有對世俗和陳規(guī)有所突破和挑戰(zhàn)的人生不可能精彩。
失敗的最大原因是我們讓事情自由發(fā)展。為什么我們讓事情自由發(fā)展?因為我們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的優(yōu)勢和劣勢,更不了解自己的優(yōu)勢在社會中有多大價值。我們做著沒有創(chuàng)造力的事情,我們做著千篇一律的低價值工作,卻妄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人的核心競爭力就是自己的獨特性,可悲的是大部分人已經(jīng)被社會馴服同化,變成了隨波逐浪的行尸走肉。如何發(fā)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呢?就是觀察自己喜歡什么,觀察自己的時間和工資花到哪里去了,統(tǒng)計出來后,對照歷史上的人物,你一定會得到啟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