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泡菜的鐘愛始于故鄉的老壇,一口老壇藏著令人垂涎的味道,每每想起,依舊忍不住地咽口水。
小時候消化系統好,加上愛蹦愛跳,爬樹翻墻什么的,總是感覺餓得特別的快。所以每天除了正常的飯食,還會隨時隨地補充進食,像炒過的花生、蠶豆等這類磨牙的干貨更是常備在衣服口袋里,還有曬過的紅薯干,而吃膩了這些傷牙口的零食,便會想起老壇泡菜來。
老壇里泡的菜很豐富,分蔬菜時節更替,常住壇里的大蒜頭和辣椒,隨著時節更替的有包菜、蒜臺、芹菜、白蘿卜、紅蘿卜、胡蘿卜等等。新鮮的菜放進去泡個十天半月就已經入味可以食用了,而蘿卜入味需要的時間長些。偶爾也能從壇中打撈到泡了幾個月的存貨,那酸爽真真是簡直了,入口的第一瞬間,保證你臉兒都擰一塊兒去,兩腮的感官神經仿佛瞬間膨脹了N倍······
記得有一回撈上來一個泡了很長時間的胡蘿卜,那酸味兒讓我不敢再嘗第二口,于是就用鐵絲兒把它給串起來掛在了窗戶外面,后面便也沒在意,沒去關注。當再次發現它的時候,已經焉巴成了一小條,再一償,哇哦!酸、咸、綿,很有嚼勁,很重口味,果真濃縮的是精華,每一小口都能釋放出無限的酸咸味兒,夠嚼上好一陣子。
像這樣無意間形成的美味往往是難以復制的,因為只有當浸泡的時間,咸淡的程度,以及天氣陰晴條件適宜等諸多條件巧合地恰如其分的融合在一起,才可能有的味道。后來我也嘗試過再把老壇里泡過的胡蘿卜給串起來掛在窗戶外,試圖復制那道美食,然而終是沒能成功,所以那次的味道最終只能留在了記憶里。
取泡菜有一雙專門的長竹筷,母親說泡菜壇絕對不能碰到油葷,如果進了油葷泡菜就會壞,也不知道這是否有科學依據,但一直都準守著,生怕毀了一壇子的美味,或許這就是老壇醞釀美味的秘訣!
而如今,離家遠了,離老壇也遠了,但卻不忘復制老壇的味道,自己買了個小玻璃壇,偶爾泡上一小壇子解解饞。但卻始終泡不出老壇的味道,非是寡淡無味,就是咸而不酸,幾經嘗試終是沒能繼續,現如今小玻璃壇子已是空置了個把月。
偶爾也犯著嘀咕,自己是否太過于執著于過去,沉浸于過去,以至于不能灑脫地面對現在,擁抱未來。上初中的時候懷念小學時在木桌上刻下的“早”字還有與同桌劃下的分界線,上高中的時候懷念初中時肆無忌憚的追逐打鬧,到了大學懷念高中那會兒的情竇初開,現在又懷念著大學那會兒的瘋魔歲月,而未來是否又將懷念著現在······
對于念舊的人而言,歲月猶如老壇泡菜,越久越入味。人在壇中、事兒在壇中、情在壇中,隨著時間的發酵,歷久彌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