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霍愛》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小說中的人物多少也有上百位,畢竟最后從弗洛倫蒂諾的“性愛”日記中了解到他與600多位女性的關系。再加上烏爾比諾與費爾米娜以及相干的親戚,路人總算能湊夠那么多人。然后經過時間的磨洗,只記得印象深刻的事件,甚至連人物的名字也忘記了。在讀小說時候,先后寫過一些感想。今天在跑步時候又進行人物性格的分析,又有了一些感想。我想這感想應該是對小說本身的精煉和提純吧。只是個人見解,與人分享一下!
懵懂時期的愛情
弗洛倫蒂諾十三四歲時候,與費米爾娜一見鐘情。經常給她寄信,在她們家花園下偷看她,知道她每周去教堂,便偷偷躲在樹旁偷看她,去女子學校偷看她。那種懵懂的愛,是真實的又是虛幻的。在弗洛世界里,費的一舉一動都被弗洛偷偷注視著,然后回去慢慢的幻想,在腦海里拍成電影,浪漫的與費相愛…
我也曾暗戀過女孩,暗戀時,我總在暗處,她總在明處,她的一個關注的眼神,一個回眸,或者任何微小的舉動。都會令我心情舒暢好久。暗戀時,我也寫詩句,寫日記,記錄那段情誼。我唯一大膽的舉動就是上前與她說話,卻偽裝的只是熟悉的人。
關于懵懂時候的愛情,我們應該都有所體會,馬爾克斯將它比喻成霍亂,恰到好處。喜歡一個人,便常?;叵肫?,而一經大腦幻想,所有的愛意就變得炙熱,迫切,不由自主。所以那段時期的愛情,才算真正意義上的愛一個。
染上霍亂之后
費米爾納與弗洛倫蒂諾信件來往有幾年時間,期間被其父發現阻止,后來其父舉家回到自己家鄉,目的也是為了費與弗洛斷絕來往。然而,他的目的最終也沒有達成,信件來往依舊持續著。
父親認為風波平息之后,他們又重新返回小城。就在這時,弗洛在街上偶遇費爾米娜。費一眼看到費見弗洛瘦小如柴,毫無氣質,與想象中完全不一樣,她如夢初醒,與弗洛就此劃開界限!若費與弗洛的信件來往,是彼此心靈的交談與愛,且費曾幻想對方的外在樣貌,而現在見了面,認為弗洛的樣貌與信件中的那人不一致,她便如夢初醒了!
正因為被拒絕,弗洛由霍亂的征兆,徹底染上了霍亂。但他對費的愛意依舊存在于幻想中。他在叔叔的船甲上經受風雨時,幻想費在家等待她,在路邊替路人寫情書時,幻想自己與費在信件交往,在水手們的歡樂家園里,保持貞操認為是對費愛的表現。他的叔叔說,他們家族都有一種瘋狂執念的基因,他的父親一生荒淫無度,情欲縱橫,卻沒有真正體驗過愛情。而弗洛一生睡過6百多位女性,卻心中對費有無盡的愛意。他的那種愛,更像是染上霍亂之后,為求生存,不斷以身試藥的感覺,哪一味藥劑能夠止住他的思念,哪一味藥劑能夠止住他內心的疼痛,又有哪一味藥劑能夠止住費對他的傷害。他似乎都嘗遍了!“精神之愛在腰部以上,肉體之愛在腰部以下”,他這種治愈霍亂的舉動多么像靠肉體之愛來彌補精神之愛的創傷。
在費的丈夫(烏爾比諾)先生去世后,弗洛立刻向費表達他的愛意,并在兩人都已暮年之時,他們航船開始了一段蜜月之行。此時的弗洛才感到這一生真正把貞操給了最愛的人…
一切歸于平淡
馬爾克斯的小說,充滿一種激情欲望,讀的膾炙人口,讀完依舊不能忘懷,并且抽時間看了翻拍的電影。雖文中大多是在講弗洛的荒淫生活,然而不得不說明費與烏爾比諾的婚姻生活。他們在一起不是愛情的結晶,而是愛情的萌芽。當烏爾比諾從梯子上摔下來時,他對費的一句表白,更是這一生的結晶。正如,他們在暮年時候,互相害怕失去對方所做的舉動,他們在中年時候爭吵,卻能始終原諒對方,他們在蜜月時候的親密。烏爾比諾與費的婚姻生活雖然平淡,不比弗洛的生活充滿刺激,從文字的分量中也體現的出。但讀過激情,都有種對平淡的追求。我們可能都希望在老去時候兒女成群,在死去時候能有哭泣與留戀。
好了,感想就到這里。小說畢竟是故事,我們一輩子只能走一條路,體驗一種人生。通過讀書,讓自己體驗另一種人生,從而謹慎選擇我們以后要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