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知道采銅老師,這次出書自然十分關注,讀完做些摘抄,有些感想,遂記之。
近期未來與遠期未來的關系處理,近期未來以小時、天、周為單位,遠期未來以年為單位。使遠期未來的目標更加具體化、情景化和可實施,降低近期未來中的非期望行為的便利性,主動增加挑戰的難度。非期望行為指專注以外的行為。
一件事值不值得做,可以從收益值和半衰期去考慮,收益不用解釋,半衰期指收益隨著時間衰減的速度。多做高收益、長半衰期的事情,也就是有快感,快感持續比較久的事件。半衰期相比收益值是個更值得考慮的因素,半衰期長即意味著有收益只不過收益速度緩,遠好過片刻的歡愉。
去除信息噪音,噪音因人而異,該如何辨認信息噪音,可以通過調整評估信息價值的時間尺度來判斷,知道什么是即時的(熱點),什么是長久的(本質)。書中以書寫歷史的時間之尺來舉例,最長的尺度是地區的地理和氣候環境,中等的尺度是社會和文化層面,短時間尺度是具體是歷史事件,值得參考。那些被時間之尺考驗過的經典作品讀的越多,辨別噪音的能力就越強。
世界變化越來越快,時間管理是讓我們也變快來追上外界的快,但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外界變化莫測使得我們不一定追得上,二是時間管理使我們處于壓力狀態心力交瘁。書中認為工作要快,生活要慢,掌握快慢之道的訣竅是清楚什么事情求快,什么事情求慢。
找到并保持一項業余愛好使自己體驗心流的狀態,從而加深時間使用深度。
選擇與標準有關,一定程度上標準的設立決定選擇的質量。
當我們在人生中遇到某個無法擺脫的僵局時,先找出潛意識中的隱含假設,其次識別隱含假設中的不合理性進行校正,最后形成更靈活的思維框架,找出更多的可能。
四種最普遍的隱含假設是賽道假設、低關聯假設、僵固性心智、零和博弈。
三個新思維框架,一是目標懸置,我理解為介于串行和并行之間的狀態,有點類似下載工具中的斷點續傳。二是能力嫁接,原理是學習遷移理論。三是特性改造,把消費型興趣變為生產型興趣,把工作和自己的愛好結合,快樂工作。
怎樣克服選擇弱勢,面對選擇,首先重新定義問題,我為什么要選擇,我想要什么,其次對重新定義的問題進行因素窮舉,列出一定量的因素(你考慮的),然后對羅列的因素進行篩選,按重要性進行權重賦值(因素賦權)。最后算出加權分即可(具體操作參考書籍)。等于把事情量化可視化了,更好的看出主次和優先級。
第10條的法則并不適合涉及情感、喜好等主觀意味比較強或者復雜度很高的情況,如果遇到這些情況,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更重要,如果覺得這個玄,則可以參照作者提出的“婚戀拇指法則”,假設一個女孩子遇到兩個追求者,兩位看起來都不錯,如何選擇?該法則內容為“生理上有沖動,精神上受鼓舞,溝通上很流暢”。
人生是持續而反復的構造,一個選擇可以改變一生,多年后另一個選擇也可以顛覆之前的選擇或者重回軌道,規則遵循理論讓選擇多了份注定的味道,所以做選擇的時候不要局限于當下。
想做一件事,現在就開始做,跨出第一步就有做成的可能。反之事情堆積后會有管理成本。套用知乎名言“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精益創業給我的啟發是一件事先做出原型,再不斷迭代。遠比萬事俱備再做有效率的多,何況萬事俱備本身就是偽命題。
學會分解任務,任務可以分為能中斷和不能中斷的,可以同質歸類和不可以的,集中時間做不可中斷的,可中斷的則可以多線程操作,同質歸類則是為了更流暢的做,減少進程切換的成本。
做完一件事要有復盤的意識,從信息、預期、結果、進度、工具、情緒、阻礙、優勢、缺憾、意義等角度去復盤。復盤要注重及時性和關注意外情況。
高段位學習者注重建構學習,打通新舊知識之間的渠道。
信息解碼的層次,可以分為直接傳達的,對內容評價的,思考形成原理的。
怎樣解碼?尋找結果的過程、對歸納做拓展、比較同異。
技能學習可以采用在做中學的方法。
把知識當作一項技能來操練的方法有寫作、游戲化、設計化。
碎片知識要產生關聯、遷移、互相佐證,從而把點變成網。
如何過濾沒有價值的信息?精簡信息源、不追逐熱點與流行、重事實輕評論,定期清空。
簡潔是一種能力更是一門藝術。
如何有更多的aha moment(頓悟),大量瀏覽資料,喂飽潛意識,打亂章法擁抱混亂,混亂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和靈感。
把思維圖表化。
周密思考問題可以借鑒形態分析表格,思考問題的幾個維度,對維度進行取反、細分等操作并列表,根據表格進行多種維度的組合(詳情見書)。
思維是流狀的,圖表和維度組合是在變換其形狀,不同的形狀有不同的效果。
努力本身就是一種才能。
木桶理論適用于用團隊而不適用個人,個體應當潛心專注某一個領域然后有所長,通過合伙補其短。
塔勒布的反脆弱理論我理解為在逆境中成長,逆境本身反而成為輔助。
塔勒布的杠鈴策略是指同時采取兩種極端行動,一方面投入大部分精力時間來培養堅韌抵抗負面黑天鵝效應,另一方面用較小的精力時間來嘗試探索正面黑天鵝事件(略抽象詳情見書)。
設計學習的梯度,通過增加學習難度來強化已學知識,集中復習與分散復習結合,跳出“comfort zone”。
長期堅持一件事的秘訣是該事帶給我的豐盈感和滿足感超過我的付出,而不是意志力的鞭策。
通過努力而熱愛,不以興趣為執念,初遇一事時先做起來,咬咬牙多堅持會,可能就會打破死循環的閉環,開啟新的良性循環。
主動學習、主動試錯、善于利用資源、學會審視自己的已知和未知,創造成功而不是復制它。
如何求解現實問題,首先要正確認識問題,其次獨立思考,提出理論和假設,通過迭代來修正,重復以上步驟。
獨特才會難以復制,獨特性才是最好的競爭力,be cool。
這本書結合了多種學科的知識,以心理學為根本,橫跨管理、計算機、藝術等學科,做到了融會貫通,更多注重于術的層面,或者也可以說是一碗給你勺子讓你喝的雞湯,總之值得一讀,6月1日該書也上架了kindle版本,so,what are you waiting 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