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郎談古? 編輯:小孫郎
引言
在歷史上有這么一座國都,當你聽了它的故事后,你會不禁毛骨悚然。這座國都叫做“統萬城”,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大夏國的國都,位于現在的陜西與內蒙的交界。這座城距今已有1600多年,但城池的遺址還是清晰可見。1600年前,大夏王要建國都,就發動了十萬胡、漢之民進行筑城。在當時有這樣一條殘忍的規定:所筑的城墻,如果用錐子插得進去,那么筑墻的人就要被殺死;如果錐子插不進去,那么使用錐子的人就要被殺死。被殺死的工匠尸體,將會連同其它建筑材料混在一起去建城墻。可見,這座城墻是多么血腥,用工匠的尸體所筑成。時隔這么多年,這城墻還可以保留這么好,真是不容易。本文就將為大家介紹這位如此血腥的大夏王,他就是匈奴人赫連勃勃。
一、國破家亡附強權
赫連勃勃原名劉勃勃,是匈奴人。西漢初期,高祖劉邦將宗室之女嫁與匈奴冒頓單于,因此匈奴后代便跟著姓劉。到了西晉時期,匈奴人劉淵以光復漢室為名,建立漢國,而劉勃勃的曾祖劉武因為是宗室關系,所以被封為樓煩公。到了其父劉衛辰時期,雖為苻堅的俘虜,但也還被封為夏陽公。在代國被苻堅攻滅后,苻堅讓他管轄黃河以西的地盤。劉衛辰是一個反復無常的人,今天跟你好,明天就翻臉不認人。他的性格也就是苻堅可以忍,在苻堅死后,北方的拓跋氏迅速崛起,建立了新興的魏政權,而劉衛辰的這一反復無常的性格引起了拓跋珪的怨恨。很快,劉衛辰的家族就被魏軍所滅,唯有他的幼子劉勃勃逃了出來。
逃出死難的劉勃勃投奔了叱干部,叱干部首領叱干他斗鑒于北魏的威懾,就想交出劉勃勃免遭打擊。叱干他斗的侄子叱干阿利得知后,勸說道:“鳥雀在走投無路的時候會投入人的懷抱,何況劉勃勃國破家亡,向我們歸順,為何不能幫助他?即使容不下他,也應該由他投奔別處。”叱干他斗因害怕北魏怪罪,沒有聽從侄子的建議。后來,叱干阿利派出幾位勇士把劉勃勃搶走,送到了后秦高平公沒奕干之處。
劉勃勃身材魁梧,生性聰慧,讓沒奕干很是喜歡,便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做妻子。當后秦皇帝姚興見到他之后,也是很喜歡,認為他是個難得的奇才,便給他加官封爵。此舉讓后秦貴族感到了不滿,尤其是姚興的弟弟姚邕對他說:“勃勃這個人對主上傲慢,治軍殘忍,貪暴無情,如果對他的恩寵太多,那么他將來會成為邊境上的一個禍害。”姚興聽完,也只好作罷,不再繼續過度封賞劉勃勃。
二、浪子無情初立國
但沒過多久,姚興還是任命劉勃勃為持節、安北將軍、五原公,把鮮卑及其他民族共兩萬的部落分配給他,并讓他鎮守朔方。姚興雖然這么器重劉勃勃,但是劉勃勃跟他父親劉衛辰一樣是那種反復的小人,見利忘義的白眼狼。他剛到朔方不久,就有河西鮮卑族向姚興進貢八千匹馬,在路過劉勃勃的地盤時,就被扣留了。緊接著劉勃勃召集他的部眾假裝去高平川游獵,實則去偷襲他的老丈人沒奕干,再兼并他的軍隊后,劉勃勃一時擁有數萬之眾。
公元407年,劉勃勃自稱是匈奴夏后氏的后裔,建國號為大夏,稱天王、大單于,改元龍升,置百官,封功臣,一切與中原王朝建立的程序是如出一轍。自立門戶后的劉勃勃開始暴露本性,轉而圍攻他的主子姚興。劉勃勃先是討伐了鮮卑、薛干等部族,收編了一萬多人。接著討伐后秦三城以北的城池,一時占據了后秦河西的大片土地。這時劉勃勃的手下將領勸說他要以高平為都,再南下取長安。劉勃勃聽后,反倒拒絕了這個建議,他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草創之初,軍隊不多,而姚興又是一位雄主,關中地區還不是我所能取的。再者,我若固守一城,那么其他方鎮的將領則會響應姚興的號召來圍攻我,到時候我們就會很快被消滅。而我現在出其不意,憑借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襲他的軍隊,使其疲憊于拼命救援,那時我們就可以抓住主動權,只要如此不出十年,嶺北、河東地區就將是我們的天下了,最后等到姚興死后,那么再取關中就是輕而易舉之事。”果然,不出劉勃勃所料,夏軍在短短幾年間就占領了后秦的嶺北地區。這時的姚興才如夢初醒,感慨道:“我當年不聽姚邕的話,以致于到今天這個地步!”
劉勃勃的野心不僅是后秦這塊肥肉,他還把眼睛盯向了南方的南涼。在稱帝的時候,劉勃勃曾向南涼國主禿發辱檀求親,禿發辱檀斷然拒絕。這讓劉勃勃惱羞大怒,遂起兩萬精騎攻打禿發辱檀。夏軍進入南涼境內,那可是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境,一時掠奪了南涼兩萬多人口和數十萬的牲畜。南涼將領見劉勃勃來勢洶洶,遂分成兩派,一派主張避其鋒芒,扼守要害;另一派則主張迅速追擊。最終,禿發辱檀決定親自帶兵追擊。劉勃勃聽此消息后非常高興,提前在南涼軍所經的道路上進行堵塞。禿發辱檀就派弓箭手射殺夏軍,劉勃勃也因此負了傷。好在是皮外傷,劉勃勃迅速率領軍隊迎戰,把南涼軍殺得大敗。在南涼軍敗逃時,劉勃勃率軍一路追擊了八十里地。此役下來南涼軍死傷無數,劉勃勃就命人把這些尸首堆積起來,取名叫做“骷髏臺”,以此來炫耀他的功績。隨后高歌凱旋,回到嶺北地區。
三、白骨圍城建帝業
再對南涼的侵略取得大獲成功后,又把目光轉向了他的老主子姚興。姚興派出大將張佛生在青石原迎擊劉勃勃,結果敗北而歸。隨后,又派將領齊難前來支援。面對后秦大軍,劉勃勃采取避其鋒芒策略,退到河曲之地,齊難見夏軍遠去,便縱兵四下劫掠。不料,劉勃勃密出伏兵,大敗齊難軍隊,俘獲七千多人。又乘勝追擊,奪取木城,一舉擒獲齊難大軍。姚興見后秦軍接二連三失利,遂決定率兵親征。劉勃勃趁姚興的幾路援軍未到,出奇兵突襲姚興孤軍,虜其大將,占其城池,大勝而歸。經此幾戰,劉勃勃的大夏國得到了很好的擴充和穩固,夏軍實力也大大增加,這時的劉勃勃便有心建都稱帝了。
公元413年,劉勃勃發胡、漢之民十萬人建立統萬城,以筑城之民的尸體混入其中,使城墻根深蒂固,堅不可摧。又以后秦降將王買德為謀士,建全國家制度。之后改姓為赫連氏,寓意作為帝王,乃上天之子,能和上天相連。所以,日后史書皆稱其為赫連勃勃。
大夏的國力在日益增長,后秦則走向衰落。自從姚興死后,其子姚泓繼位,姚泓過于寬仁,導致在這動亂年代難以抵御強敵。赫連勃勃采取了聯盟北涼,坐觀后秦滅亡的策略。沒過多久,后秦就亡于北伐的劉裕之手,因東晉政局不穩,劉裕匆匆回國,只留下年僅十二歲的小兒劉義真固守長安。赫連勃勃見時機成熟,率大軍輕而易舉的拿下了長安,并在此登基稱帝,建立了真正的大夏國。
好景不長,稱帝后的赫連勃勃開始暴露兇殘的本性。經常手持弓箭,站在城墻上,只要看誰不順眼,就當場射殺。就連他身邊的大臣也難逃一死,只要有人直視他,就挖其眼睛;有人敢發笑,就撕其嘴唇;有人敢進諫,就先割下舌頭,再將其殺死。面對赫連勃勃的殘忍,群臣都躁動不安,都巴不得他早死。終于,在公元425年,赫連勃勃病死,謚號“武烈皇帝”,廟號“世祖”。
赫連勃勃可以說是五胡十六國中最殘暴的開國君主,他的國家也沒能維持長久,再其死后不久,就亡于北魏之手。說來也巧,他的父親也是亡于北魏,當年就他一個人逃出來,如今他的子孫同樣亡于北魏,真的是命中注定,逃也逃不掉。
相關文章推薦
(原創文章,轉載請先簡信聯系!!未經同意,擅自轉載、盜用者,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