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區房,是個好東西,升值快,升值空間大,一買一賣之間,收益遠超工資或做生意。關鍵還不用每天辛苦打理,一勞永逸,一本萬利。尤其現在做生意虧損,買股票賠錢,放銀行里,時間久了貶值。對于家有學子的家庭來說,買學區房是剛需;對沒有學子的家庭來說,買學區房是理財,是投資。所以,無論怎么調控房價,學區房的價格一直穩步上升,居高不下。有錢人家對它是津津樂道,工薪階層對它是又愛又恨。然而,你愛也好,恨也好,它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1。買學區房不要心急,不要攀比,不要被學位房套路
前陣子, 同事小凡因為學區房被套路的事在公司廣為流傳。怎么回事呢?
原來,小凡年前匆匆忙忙買了套二手學區房,房源在重點中學旁邊。交房款時,中介問她要不要學位房,說學位房保證能上重點中學。
中介解釋說,學位就等于是學校里的一個座位,誰買這個座位歸誰,所以將來進這個學校那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只是學位不便宜,要多花錢。
小凡一聽就兩眼發亮,貴也要,只要能保證孩子順利進重點,別說多花點錢,砸鍋賣鐵也要。交完房款辦了手續后,中介給了小凡一張打印著贈與某人學位房的白條。
然而,等學校開學去報名時,學校根本不認這張所謂的贈與條。學校只要蓋有通紅公章的入學通知書。小凡傻眼了。找到學校招生辦的人一問,才知道,她被中介忽悠了。
小凡按學校給的地址找到通知書領取處,拿到了蓋有大紅公章的入學通知書。但上面郝然寫著別的學校大名。小凡氣憤極了,問招生辦的老師咋回事,她家房子明明就在劃片區內,而且還有學位贈與條,怎么會劃到別的學校里?
招生辦的人告訴她,學位被占的情況很多,特別是二手房。大多是老房東的孩子在占著學位。學位被占后,系統會自動鎖定這套房,直到三年學業結束才會解鎖,再次使用。中介只是以學位為噱頭賣高價房,占不占著他可不管。買房前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不然多花錢也上不了想進的學校。這情況在二手房交易里有很多,不稀罕。
小凡那個窩火, 天天去找中介鬧,中介為了推脫責任,把當初為她服務的那個小伙子開除了。可是死活不給退多花的學位錢,說即使是被占的學位也是學位,他們并沒有騙人。
小凡恨不得去法院起訴中介。到法院一問,法院說,這種事購房合同里沒注明,無法取證,贈與學位又是事實,只要沒有充分證據駁斥,起訴也不一定勝訴。
萬般無奈之下,小凡只好讓孩子帶著通知書去普通學校報名了。
小凡多花錢買的學區房,折騰了一大圈,孩子最終也沒有上成重點學校。氣得她請假不上班,在家里悶了幾天。到如今,提起學區房就氣不打一處來,說這輩子再不提學區房,誰提她給誰急!
其實說白了,每套學區房對應學校都有學位,只要學位沒被占用,買房時根本不用多出學位錢。關鍵在買房時切忌急躁,多查訪多看看,才能避免小凡累似的煩惱。
2. 買學區房,心態要放穩、眼光要看準、買賣出手都要快。
而我們公司財務室張老師,卻因為買學區房而收獲滿滿,與小凡的遭遇正好相反。
五年前,張老師的女兒快升初中了。張老師一心希望女兒能上全市最好的重點中學。可是若是靠考試進去,怕是競爭太大,沒把握。因為這所學校是面向全省招生的,考取的學生全是尖子里的尖子。為了女兒能穩穩當當的入學,張老師就趁工作閑暇,到學校周圍轉悠,找房源。通過多方打聽證實,有個小區就是專門對著這個學校劃片的,雖然年年劃片有變化,可這個小區因種種原因就從沒變動過。
于是,張老師通過中介,很快找到一家要轉手的房子。確定這家人都出國了,孩子也大了,學位都空好幾年沒人占用。那家人急著出手,張老師急著入手,一拍即合。房子很快過戶到張老師名下。第二年,張老師的女兒沒有參加考試,直接通過劃片進了這所學校。
三年后,張老師的女兒以優異的成績被這所學校的高中部直錄。進了這所學校的高中部,向來有一只腳已跨進清華北大的說法。這所學校的管理以嚴格出名,學生都是住校,平時的學習生活根本不用家長操心。張老師從此安心工作,很快考取了注會證,還被公司任命為財務經理。
孩子升入高中后,那套學區房也空了下來,張老師把它掛在中介出手了。四年多的時間,穩賺了一筆銀子,連交高中大學的學費都有了,等于上了幾年學沒動用家里一分錢的積蓄,還綽綽有余。
就這樣,張老師通過她耐心細致的觀察查訪,精準快速的出手,不僅收獲了滿滿的一桶金,還在事業上迎來了大的跨越。她女兒也成了學區房最大的受益者,通過學區房這個平臺,完成了她人生關鍵幾步的跳躍。
3.? 學區房,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買不買學區房,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
有人說:買再好的學區房都不如自己家的書房。這么說,也有它的道理。如果家庭充滿著學習的氣息和氛圍,確實能對孩子起到很好的熏陶。孩子如果不學習,進再好的學校也不見得就能學好,而進普通學校的孩子也不見得就學不好。
教育的關鍵,并不在學區房,而在家長對孩子的潛移默化和精心培育上。
但是,優秀的教育資源對孩子的幫助也是非常之大的,這是每個家長都難以忽視的問題。
所以,在當今社會,誰能始終保持淡泊脫俗的姿態,而遠離學區房的喧囂呢?即使不為入學,學區房仍有它的價值存在,甚至已成了都市人們投資理財的一種工具,現代社會的一個客體存在。
學區房,你買與不買,它都在那里,不遠不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