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想知道,為什么巴菲特投資賺的錢比他們要多得多。巴菲特一語道破天機:“別人喜歡看《花花公子》,而我喜歡看公司財務報告。”可見,在尋找股市寶藏的路上,財報就是巴菲特的尋寶圖。巴菲特總結了三大要點:第一,不懂財報別投資;第二,看財報首先看真假;第三,看財報關鍵看優勢。看財報從哪些維度入手?眾所周知,財報主要有三大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和資產負債表。
一、損益表的秘密
一篇博文曾在網絡上被熱轉,可惜我們沒有找到原文作者究竟是誰,這篇文章給我們輕松講述了財報的秘籍:吳有財是一個小商販,他從事販賣盜版光盤的營生,有家沿街的中型音像店。由于生意越做越大,吳有財認為自己的企業也應該正規起來,于是就開始制作自己的財務報表。
吳有財拿最近一個月的數據來計算,損益表大致有以下這些內容:
銷售收入:這個數字總是排在第一位,在過去的一個月內,吳記小店一共收入8000元。由于吳記音像店就是靠光盤零售為生,因此這也算是主營業務收入。銷售成本:這項總是列在第二位,這是賣掉的光盤的進貨成本,總計有2000元整。
毛利:銷售收入與銷售成本的差就是毛利,目前的毛利是6000元。
毛利率:這項數據是可選的,但對我們理解企業的盈利能力非常重要,吳記小店的銷售毛利率是75%。這個毛利率是越高越好。假設某人以單價10元買入的貨物,用20元的價格賣出,雖然賺了一倍的錢,但其毛利率是50%,像茅臺酒有80%的毛利,這意味著它2元成本的酒可以賣到10元。
各類費用:對于上市公司這是指經營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統稱三項費用,但對于吳記小店可沒這么復雜,算上全部的房租、水電費、小工工資、小廣告等,總計有2000元;
營業利潤:毛利減去各類費用的差,因此是4000元。
各類稅費:這項內容就多了,包括地稅、國稅,還有各類管理費,全部加起來大約有1000元。
凈收益:這才是吳有財本月的真正收入,一共是3000元整。
損益表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毛利率。巴菲特認為,只有具備某種可持續性競爭優勢的公司才能在長期運營中一直保持贏利,尤其是毛利率在40%及其以上的公司,投資者應該查找公司在過去10年的年毛利率以確保其是否具有“持續性”,這個指標代表了公司產品相對于其他公司具備的競爭能力。
如果我們把不同公司的損益表放在一起,就能看出這些公司的實力區別。例如,凡是毛利率逐漸走高的企業就說明它的產品供不應求,可以掌握產品的定價權。如果毛利率不停下降,就說明出了問題,可能產品已經供大于求,不得不進行價格戰。假如吳記音像店的毛利率一直在下降,那么顯而易見這行的競爭者越來越多,以至于銷售價格下降了。
二、資產負債表的秘密
資產負債表描述了當前的財務狀況,企業擁有什么(資產狀況),企業欠別人什么(負債狀況),資產減去負債就是企業的凈資產,又叫作所有者權益。如果這是一家股份制有限責任公司,那么所有者權益就是股東權益。
這里有個公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吳有財先算了算自己的資產狀況,手頭有5000元備用金,銀行還有3萬元存款,店里現在的存貨大約值6000元。吳有財還帶了幾個老鄉一起奔小康,所以賒給他們一批光盤,讓他們在馬路上兜售,等到賺了錢再把錢還回來,因此這筆應收賬款有2000元。以上這些稱為流動資產,流動的意思是指它能在12月以內變成現金。
吳有財的店還有些固定資產。如果店面是自己的,那么店面就屬于固定資產,但他現在根本不可能買得起這間街面房,余下的固定資產就很有限了,只包括一些電視機、DVD、電腦、收銀機之類,全部加起來算上裝修費大約值2萬元。
吳有財算完了自己的資產狀況,接下來算負債狀況。負債也分兩種,一種是流動負債,一種是長期負債;前者是指在12個月之內要償還的錢,后者是指不必在12個月內償還的錢。店里頭的貨物有些還沒付貨款,但這些貨款幾個月內肯定要結清,因此應付賬款大約有3000元。應付稅金這一項讓吳有財犯了愁,因為這項內容是不確定的,甚至于還可以討價還價,吳有財估算了半天覺得2000元應該差不多了。吳有財的這家店其實是借了朋友一點錢才辦起來的,這點錢總共有2萬元,不過朋友并不急著讓他還,所以這屬于長期負債。
現在吳有財把小店的資產減去負債,得到了所有者權益總共3.8萬元,這就是他的全部身家了。以下就是這些內容的一個匯總描述。
最喜歡看企業資產負債表的大約就是銀行了,因為通過資產負債表可以看出一家企業有沒有還債的能力,能不能把錢借給它。那些資不抵債或者說凈資產為負的企業,沒人敢把錢借給它們。
有私募表示,他們喜歡看資產負債率:總負債除以總資產。通常情況下,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不能過高,當然也不可以過低,一般以50%左右比較合適。就是說企業的凈資產是1億元,那么,它同時有1億元對外負債,相當于擁有2億元資產。如果高于100%就要警惕了。
私募還建議關注總資產收益率,就是凈利潤除以總資產的值,它更準確地反映了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的能力。
三、現金流量表的秘密
還有一張現金流量表,這是對損益表和資產負債表的補充,它關注于最直接的東西——現金,并告訴你錢在哪兒。用大肥豬的例子來解釋,資產負債表告訴你豬現在有多重,損益表告訴你豬肉長得有多快,而現金流量表則告訴你這些肉都長在哪兒了。
現金流有三種,分別是:經營活動現金流(企業日常經營中產生)、投資活動現金流(對新項目投資或出售舊資產產生)和融資活動現金流(借債還債中產生)。
現金流量表等式:現金流入-現金流出=凈現金流量
簡單來說,如果企業現金流量余額為正數,代表企業生產經營后的資金是流入企業的,說明企業經營狀況較好。而其中重點是要看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為正,這是企業的根本。
很多企業是總體的現金流量余額為正,但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為負,靠的是投資活動現金流量和籌資活動現金流量為正數來彌補的結果,說明這個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較差或者市場生存能力較差。當然如果連現金流量余額最后都為負數,那就不用說了。
實戰派看財報的技巧
前面簡單介紹了企業財務報表的基礎知識。根據大部分人的反饋,歸納起來主要有這三種態度:有的覺得獲益良多,準備用此來分析股票;有的覺得這些財務報表都是假的,看了不如不看;有的覺得財務報表對股價走勢沒有影響,沒必要看。股民覺得財務報表有用、財務報表都是假的、財務報表無關緊要,都是有根據的,但是這并不妨礙股民利用財務報表的信息來分析公司。
巴菲特說“財務報表是用來聞的”,這是對財務報表最正確的認識。巴菲特是喜歡讀財報,但有的人比巴菲特讀得還多,為什么很多人還會一買股票就虧本呢?關鍵在于財報是用來“聞”的,很多懂財務知識的股民把財務報表直接給吃了,肯定拉肚子;那些從來不“聞”財報的,哪天掉糞坑里都還不知道。所以,財務報表對于分析上市公司絕對是有用的,但不是很簡單就能用得好的。
怎樣去“聞”財務報表呢
在學習怎樣分析財務報表之前,你得去買本講財務報表基礎知識的書(推薦一本外國人寫的《公司財務原理》的書)。當然,這本書并不能讓你懂得怎樣分析上市公司,但是就像怎樣開電腦的說明書一樣,如果你連電腦都不會開,講什么編程那都是扯淡。
在了解財務報表各個部分都代表什么意義時,就能夠去分析財務報表了。
你千萬不要以為自己掌握了一些財務知識就能分析得好財務報表了,剛學會財務知識然后就去分析財務報表買股票最容易虧錢了。那怎樣分析呢?
看500份年報
你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先看完500份上市公司的年報。財務報表是用來“聞”的,不是用來“吃”的,所以不要以為懂基礎知識就能夠分析了,要想有“嗅覺”,500份年報是最基礎的功課。這500份年報不能都是去年一年的,要保證有一半是前年和大前年的。
看500份年報有什么用?是為了摧毀一般人陳舊的觀念,是為了給予讀者新的觀念,最后達到靈活運用的程度。在陳舊的觀念里,很多人認為80%毛利率就是比20%毛利率要好,實際上并不一定;在陳舊的觀念里,上市公司可以用財務造假欺騙投資者,實際上并非看不穿;在陳舊的觀念里,普通散戶不可能知道上市公司高管是不是個靠譜的人,但實際上在多年的財務報表里可以找到線索。
必須得達到500份的量,才能對上市公司的業務有著基本的判斷,也能夠稍微理解哪些是好公司,哪些是差公司。
年報要怎么看
一份上市公司年報幾百頁,看五百份,投資者不用上班沒日沒夜地看也看不完,何況很多報表還有造假因素在里邊,如果都看會很沒有效率。怎樣簡單地篩選企業年報呢?
首先,分行業看龍頭。看財務報表就跟看人一樣,不同的人得不同對待。一頭長發,對姑娘來說可能是好看,但放在一些小伙子頭上就很別扭了。同行業企業的財務報表有著相似的特性,這樣才能比較,才能看出誰好誰差。拿茅臺和萬科去比,茅臺毛利率90%,萬科毛利率30%,就得出茅臺比萬科好,這樣分析的人忽略了萬科90%的負債率,萬科營業收入十倍于茅臺。最后,這兩家公司自上市以來都上漲了數十倍。不是同一行業的財務數據無法直接拿來比較,只能用于了解不同行業不同的特征。看了一個行業龍頭公司的年報,你就知道了這個行業的標桿是怎樣的,到時候再以此去分析該行業的其他公司,心里就有數了。看了茅臺,你就知道五糧液好不好,瀘州老窖好不好。
其次,在單個財務指標上,要了解各個行業的平均水平。打個比方,一家公司負債率93%,這是不是一家好公司?有人可能會說,這家公司要破產了,但實際上呢,這家公司是工商銀行。在單個財務指標上,了解各個行業的平均水平是很重要的,銀行業的負債率是90%以上,而白酒行業一般在20%左右。如果哪天你看到哪家白酒公司負債率80%了,那肯定得仔細研究一下是什么原因了。以此類推,各個行業的毛利率是多少,存貨周轉率是多少,都要有感覺。
第三,看完一家公司年報,要再去看它競爭對手的年報。年報有很多信息,有真的有假的,有吹自己的行業領導地位的,有吹行業前景的,有時候也會提到競爭對手的情況。看完一家公司,再去看它的競爭對手的報告,你就會更了解這家公司的地位。畢竟,競爭對手是不會吹捧自己競爭對手的。文字介紹和財務數據結合起來一起看,不僅能了解到行業的情況,也能通過數據了解誰弱誰強。
哪些指標重要
看年報不是一項輕松的活,要用各種方法,不求能做到能倒著看,但也得能各種對比、橫向看、縱向看,那么哪些指標要著重看呢?
毛利率、負債率、貨幣資金優先看,五年利潤、營收增長率緊跟上。為什么優先看毛利率、負債率和貨幣資金?買股票,要想不掉糞坑里,你首先得保證這公司經營得下去。毛利率不要求越高越好,但必須得在適度的區間。如果毛利率都快跌為零了,產品都沒錢可賺了,企業拿什么還債呢?當然是抽股東的血啦,可不要做冤大頭。至于負債率和貨幣資金,負債率并不是越低越好,貨幣資金也不是越多越好,但至少先得保證企業不會因資金斷裂而讓股東遭受重大損失。看完這三個指標,有一些安全感之后,就可以去研究該企業這五年來營收和利潤的變化情況了。該企業五年來是不是營收增長迅速,利潤多不多。如果五年來增長都非常穩定,就有動力進一步研究這種趨勢未來還會不會持續。
看現金流、非經常性損益和投資收益。很多人覺得上市公司在財務上造假,的確是這樣的。很多的“造假”其實是合法的,但是企業并不一定會直接告訴你。看現金流是識別利潤水分的有力武器。一些上市公司在困難的時期,可能會提前確認未來才有的收入,粉飾財務報表,這時你再去看看現金流量表,如果真是假的,肯定有痕跡。上市公司說有利潤,你從現金流量表里一直找不到入賬的現金,那肯定就是有問題的了。非經常性損益和投資收益也很重要,當這兩項數字很小的時候可以忽略不計,但是數字很大的時候你就得仔細考量了,有的公司主業已經不行了,靠政府的救助資金撐一會兒,這一筆收入就計入非經常性損益;投資收益也容易忽悠人,公司主業不行了,把自己以前投資的股票賣了,一下子多出一大筆錢了,不知情的股民還以為公司業績大漲,結果第二年就打回原形,業績暴跌。
看完以上的這些,對公司的業務就有一個基本的認識了,你就有能力剔除很多你不滿意的公司,對于還比較滿意的公司,你就可以進一步研究其他的指標了。
看財報要遵循哪些原則
要“聞”不要“吃”。什么叫“聞”?就是你要通過財報了解方向性的東西,而不是糾結于細節。你通過茅臺的財報,你能看出這家公司面臨的永遠都是銷量和定價上的問題,不會因為財務上的問題而引發危機;而萬科就不一樣,緊繃的資金鏈,很可能因為銀根的收緊而引發危機。你要“聞”出味道,糾結于細節沒有用。因為你糾結的細節,很可能本身就是假的。
要全面了解。財報是企業全貌在紙上的體現,不看清全貌只看幾個方面沒有意義,就比方說你看到一張美女頭像,心動不已,最后發現人家是雙腿殘疾。企業可能在某個數據上騙你,但是它藏不住它的全貌和過去,也沒有這么厲害的會計師能做到這一點。企業今年造假一個億,你沒發現,明年這個窟窿怎么填?幾年下來,根本藏不住。你既看人家利潤,也看人家現金流,就算你不能像會計師那樣精確地發現問題,你也能感覺到異常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請記住這個原則。財務報表里的一切數據,如果你不能通過常識坐實,請不要輕信。這里說的坐實,不是叫你像會計事務所那樣進行審計,而是需要得到常識性的判斷。打個比方,你看到涪陵榨菜的毛利率比較高,而且涪陵榨菜上市公司在年報里也提到自己在行業里毛利率比較高的問題,宣傳自己的競爭優勢。你必須得去超市看看,涪陵榨菜是不是比魚泉榨菜賣得貴。要記住,財務報表之所以能騙你,是因為你沒有常識。勤用腿,是看懂財報的重要的環節。
最后,也是最最重要的一點,看財報,不要只打開一個網頁,你要隨時提出疑問,隨時去查找資料進行學習和坐實。因為財報不會給你帶來利潤,給你帶來利潤的是企業的產品。
公司的經營絕對是會影響股價的,不要真以為財務報表沒有用。財務報表只有可能是假的,但不會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