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安迪·格魯夫和時任CEO戈登·摩爾面臨一個重大決策:到底應該怎么對待內存部門。一方面這項業務被日本對手打壓得毫無還手之力,但另一方面大家對這個部門都很有感情。
最后格魯夫問了摩爾一個問題:“如果咱們現在被免職了,新來一個 CEO,你猜他會怎么做?”
摩爾說:“我猜他一定會裁掉內存部門。”
從此Intel專注于做 CPU,這次鳳凰涅槃被認為是商業史上最重要的轉型案例之一。
格魯夫已于2016年去世,但假如我們還有機會當面請教一個問題:“經理人最應該專注的任務是什么?”
我想他的回答已經在《格魯夫給經理人的第一課》一書中了:“提高產出”。
接下來我將分享書中的精華:三個關于經理人產出的公式,一個概念,及換個角度看“寫作”。
什么是經理人的產出?
所謂經理人的產出,格魯夫用一個數學算式來呈現它:
經理人產出Manager's Output=他直接管轄部門的產出+他間接影響所及部門的產出(公式1)
這本書的英文名即為《High?Output?Management》,所以格魯夫在整本書中都是圍繞如何通過管理活動來提高經理人產出而編寫。書的內容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產出導向”。作者以一家經營早餐店為例,列出了生產管理及運營管理中的基本概念和準則,包括:限制步驟,基本步驟(制造、組裝和測試)、質量控制、指標監控等管理概念和手段。
所有這些都是為了“提高產出”。而解決辦法有兩種:一種是做得更快,一種是“提高活動杠桿率”。
第二部分是講“團隊意識”。所有組織都靠團隊才能成事。這部分開章即提出上述“經理人產出“的定義,并詳細解釋了“管理杠桿率”(Managerial?Leverage)的概念,一個衡量各種管理活動對提高團隊產能的指標,在此部分還講解了如會議、決策、規劃等高杠桿率活動,以及組織級管理的基本原則。
第三部分是講“人盡其能”。團隊中的每一個體都各盡所能,這個團隊才會有最高的產能。這部分把經理人在人員管理的幾個最重要方面:激勵、按成熟度領導、績效評估、用人、報酬、培訓等逐一講解。
聰明工作而不僅是努力工作(smart vs hard work)-管理杠桿率
因為這本書非常注重實務,每一點展開來都還可以講很多。我只在這里與大家分享我認為最重要的“三個公式”和“一個概念”,這也是這本書中獨有的內容。
第一個公式就是剛才提到的“經理人產出”公式。而當我們討論經理人如何增加他的產出時,我們先引入一個“杠桿率”的概念(定義為“各單項管理活動所帶來的產出”),由此得出公式1的變形公式,即公式2:
經理人產出Managerial Output=組織產出的總和(公式1)=杠桿率A×管理活動A+杠桿率B×管理活動B……(公式2)
在這個等式中,經理人所從事的每一項管理活動(管理活動A、B……)對整個組織都有或多或少的影響。而對整個產出的影響有多大,則在于這項活動的杠桿率大小。
如果考慮時間因素,我們用經理人生產力(單位時間的產出)來進一步衡量經理人的產出,得出公式3:
經理人生產力Managerial Productivity=經理人的產出/時間=(管理活動/時間)*管理杠桿率(公式3)
這就是書中最重要的三個公式,其中含“一個概念”即“管理杠桿率”的概念。
再看最重要的第三個公式,我們很容易看出,要提高經理人生產力Managerial Productivity,可通過以下3種方法:
1. 加快每一項活動進行的速度(減少分母中的時間-即提高效率)。
2. 提高每一項活動的杠桿率(提高杠桿率-即放大效果)。
3. 調整管理活動的組合,摒除低杠桿率的活動,代之以高杠桿率的活動(提高杠桿率-即放大效果)。
?首先說第1個辦法,加快速度,提高效率。
我們很自然就想到了使用“自動化”工具,比如使用IT系統(OA,Email,ERP等),或者日常工作像由手工轉為使用EXCEL宏命令自動處理數據等;另外還可以遷移生產運營管理中的概念到任務管理之中,如限制步驟、批量處理、建立指標、標準化等等,書中都有詳細解釋。
而另外兩個辦法其實都是提高杠桿率,放大效果。
那高杠桿率的活動一般都屬于以下3種情況:
1. 當一個經理人可以同時影響很多人時。比如總部財務中心要制定年度財務計劃,會影響分公司幾十人填寫信息、培訓活動等活動。
2. 當一個經理人一個簡單的動作或一段簡短的話,可以對別人產生長遠的影響時。這類典型的就是績效評估會談、一對一會談、平時上級對下屬的輔導會談等活動;任務授權也屬于此類。
3. 當一個經理人所提供的技術、知識或信息,會對一群人的工作造成影響時。這方面的典型就是專家意見,如石油公司的地質專家以及保險公司的精算師他們做出的專業決定。
當明白了高杠桿率的以上特征后,提高經理人生產力的后兩種辦法就變簡單了:
?提高每一項活動的杠桿率,即直接想辦法轉化為符合上述特點的高杠桿率活動。
??調整管理活動的組合,摒除低杠桿率的活動,代之以高杠桿率的活動。則通常指把低杠桿率的外包,或授權給下屬;而自己專注于高杠桿率活動。
經過以上的分析,大家都明白怎樣提高自己的生產力了吧!散落全書的都是格魯夫對管理活動本質的認知,一看很容易明白,細想之下卻又嘆服其洞察之深遂。
“寫作”也是一項“高杠桿率活動”
再舉個例子,用“高杠桿率活動”的概念來分析“寫作”,幫我們理清思路,做一個高產出的人:
?? 加快寫作的速度(減少分母中的時間-即提高效率)。
辦法有:
- 使用語音輸入、收集寫作“套路”、制作寫作模板、制定文稿檢查標準、熟悉摳圖工具等等,盡量用一些小工具和制定標準SOP流程;
??提高寫作的杠桿率(提高杠桿率-即放大效果)。
辦法有:
- 一魚多吃,多平臺發布(寫作2小時,多花10分鐘去復制到其他平臺,去影響更多的人);
- 寫對時間脫敏的內容,享受時間的復利(以時事熱點為主體內容,以平臺綁定過多,為了日更寫水文,會隨時間而變得毫無價值;反過來比如寫經典書(不要寫流行書)的書評,寫自己真正獨到的觀點,精心打磨的小說故事,時間越長,反而讀者越多,你說哪個杠桿率高?)
- 把文字內容整理為線下課程,線上視頻分享交流,重復利用。
- 如有可能,甚至考慮出書,擴大影響,傳播自己的實踐經驗心得。
??調整寫作流程中的活動組合,摒除低杠桿率的活動,代之以高杠桿率的活動(提高杠桿率-即放大效果)。
寫作也是一個可分為N個步驟的大流程,辦法有:
- 某些步驟未必是自己擅長的,比如制圖是不是可以找朋友幫忙,甚至花點錢去買?
- 與其自己默默耕耘,一年一年地攢粉絲,有無可能借力大V公眾號投入和推廣?參加征文活動?
- 有無可能團隊運營,有些人擅長做內容,有些人擅長做運營推廣,有些人擅長搞人脈找資源?
以上只是一些想法示例,但我們按照公式三中提高“經理人生產力”,打造“高杠桿率活動”的方向去考慮,那“寫作”肯定比刷抖音消磨時間,更可能成為影響我們人生軌跡的一個“高杠桿率活動”。
《格魯夫給經理人的第一課》是作者幾十年管理生涯的心血結晶,雖然稱為“給經理人的第一課”,主要面向企業內中層管理者,但這本書這里面的內容卻一點都不初級。隨著時光流逝,書中的真知灼見仍然熠熠生輝。
格魯夫性格堅毅,曾被評為“全美最強硬的CEO”,據說有一次開會,有人遲到,他不是拍桌子,而是抄起一根棒球棒砸桌子;還有一次他對一個犯了錯的員工說:“你要是男的,我就打斷你的腿。”這可能也是他強調“產出”,注重實效的一個側面印證吧。
但我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時時感受的卻是他身為一個智慧長者循循善誘的耐心。他不僅洞察本質,透過現象給出要旨,而且還不厭其煩地講述了很多管理細節,乃至于如何避開常見的誤區,這讓我倍覺感動。
作為一名管理學的后輩,認真研習格魯夫的這本書在我看來,也是我的一項“高杠桿率活動”,因此我鄭重把這本充滿睿智的書推薦給你。
延伸閱讀:《格魯夫給經理人的第一課》
(全文完,近期全力更新ManagerUp系列中......公眾號“中層管理精進”,歡迎點贊、評論、關注,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