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魯夫給經理人的第一課》
安迪·格魯夫
1. 這本書講了什么
雖然以前也做過管理類工作,但這本書是第一看,首先這本書首先適合精讀,
雖然有些觀點或者方法有所體會,但讀完本書會讓你腦海中浮現各種概念及清晰的層次結構
這本書主要從產出導向管理(管理內涵)、團隊(組織架構)、人(團隊成員)三個方面來闡述的
1.1 產出導向管理(管理內涵)
這部分格魯夫由一個早餐店的生產線引入,主要圍繞經理人的產出效率即生產力、會議、決策和規劃來講的
- 經理人的生產力
image.png
這部分作者提出了一個概念:管理杠桿率即(經理人的每一項管理活動對整個組織的影響程度及對組織整體產出的影響程度)
還提出了而經理人生產力等于單位時間各項管理活動與其管理杠桿率乘積的總和。顯而易見,影響經理人生產力的兩個主要因素就是管理杠桿率和每項管理活動的速度。
所以作者提出增加經理人生產力的有三個方法:
- 加快每一項活動進行的速度。
- 提高每一項活動的杠桿率。
- 調整管理活動的組合,摒除低杠桿率的活動,代之以高杠桿率的活動。
針對管理杠桿率的正負情況,作者也分別舉了幾個例子,都是日常生活工作中常見的:
比如:1)舉棋不定(拖延決策)2)上級干涉 3)有無監督計劃的授權
如何加快管理活動的速度:
1)找出限制步驟
2)類似工作集中一起做
3)安排好日程表
4)存貨法
5)標準化
- 會議
這部分還講了會議,主要分為“過程導向”會議和“任務導向”會議
過程導向會議作者強調要“規律化”提高效率的最好的方法。規律化指,時間、流程、參與人等
任務導向會議隨時召開,而且必須有決策產生 - 決策
理想的決策模式
這部分講了理想的決策模式有三個階段:
階段一:自由討論 (鼓勵每個人陳述其立場,分歧、爭辯越多越能體現自由的真義)
階段二:清楚地決策
階段三:全力支持 (決策決定后,所有相關人員都必須全力支持決策的執行)
影響理想決策模式的原因,映象很深刻的是“同級群體綜合征”(這個有切身體會,剛畢業那會就是這種狀態畏首畏尾)
- 規劃
規劃的步驟:
1)預測外界環境需求
2)現狀分析 (定義你目前的狀況)
3)縮小差距 (就是決定要采取哪些新的行動或是修正原有的做法,以縮小預測和現狀間的差距)
解決方法中,作者提到了目標管理,還特別舉例說明,這邊就不展開
1.2 團隊(組織架構)
這部分作者提到了兩個極端的組織類型:完全的“任務導向”或完全的“功能導向”,作者推崇兩者折中的混合型組織
又講了雙重報告是解決混合型組織內沖突的最佳解決方案
作者提到了工作行為的三個控制因素:
1)自由市場因素
2)契約義務
3)文化價值觀
并提出經理人要根據個人關心取向和工作環境因素(CUA(復雜性、不確定性、指定的模糊度))選擇最好的控制模式。
1.3 人的因素
最后一部分是圍繞“人”來講的,主要討論人的因素,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說明激勵和培訓的重要性(基本生理需求、安全感、歸屬感與認同感、地位與尊重、自我實現)
及工作成熟度(要隨工作成熟度改變管理風格)
還強調了績效評估的必要性,以及招人留人。這部分跟工作中切實相關,很多方法都不過時,甚至可以作為指導手冊,具體內容不做闡述。
2. 對我的啟發
- 實用的管理知識
雖然有些觀點或者方法有所體會,但讀完本書會讓你腦海中浮現各種概念及清晰的層次結構 - 危機意識
外界環境瞬息萬變,技術日益更新,要適應環境的變化就要時刻保持學習力做好充分準備,避免當走到懸崖邊才看到懸崖 - 問題及早發現、及早解決
晚發現或晚解決錯誤成本會數量級增加,比如需求和設計階段的錯誤到編碼階段發現,修復成本要高很多,同樣編碼階段的錯誤到測試階段才發現,修復成本也要高很多 - 提高效率方法
跟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類似,執行力不夠強一直做得不夠好。
比如,找出限制步驟:重要緊急的事情優先安排:比如,迭代任務,外場bug
類似的工作放在一起
存貨法:比如,重要不緊急的一些事情,新技術棧的學習,系統的知識
同樣適用于生活中 - 善于觀察并總結
本書中,格魯夫幾乎每個點都有自己身邊的例子生動舉證,我相信這些案例并不是他要寫書才去搜集的,而是來源于他平時一直保持觀察和總結的 - 經營你的職業生涯
做自己職業生涯的老板,提高自己的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