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一支常備軍有什么難的,羅馬人能做到,而他們的中世紀繼任者卻做不到?雇傭兵不是更昂貴,更不可靠嗎?
最初的回答:維持一支常備軍有什么難的,羅馬人能做到,而他們的中世紀繼任者卻做不到?
常備軍非常非常昂貴。你要帶一群健康的年輕人——他們通常是你勞動力中最有生產力的部分,從事農業或工業——讓他們整天站在軍營里,不生產任何東西。不僅如此,你還必須為他們的特權付錢,并為他們提供食物和衣服以及他們可能需要的一切。
現代社會可以保持常備軍,因為隨著機械化和工業化,我們可以生產大量剩余的商品,從而支持大量非生產性人口。在現代美國,只有 2% 的人口從事農業,但他們設法為其他 98% 的人提供食物,甚至產生大量盈余用于出口。在中世紀和古代,更像是 90% 的人口必須從事農業——剩下的 10% 必須提供他們社會所有的鐵匠、木匠、織布工和船夫,以及商人、律師、牧師和貴族,因為以及士兵。
因此,羅馬帝國能夠支持一支全職、專業的常備軍,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多種因素相結合,使他們能夠做到這一點:由高質量的公路和水運整合的繁榮的大陸經濟;具有大量流通貨幣的復雜貨幣體系;軍隊強加給除了少數羅馬公民之外幾乎沒有權利的人施加了嚴格的法律和秩序,這反過來又允許高稅收;一個非常有效的官僚機構,由有文化和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員組成,這使他們能夠收集這些稅款并有效地分配它們;一種公共服務精神,高度重視在社會精英中為軍隊服務。這一切都讓羅馬國家從其人民那里籌集了大量現金,并用這筆錢來支持一支全職的職業軍隊。
即便如此,必須意識到羅馬軍團只占人口的一小部分——不到 0.4%。在奧古斯都統治下,帝國大概有 5700 萬人,其中 25 萬人在軍隊中(其中一半是公民軍團,另一半是輔助部隊)。羅馬的道路和他們的海軍讓這支小部隊可以迅速重新部署到帝國任何需要它的地方,而且其卓越的訓練和經驗使其即使在寡不敵眾的情況下通常也能贏得戰斗。
西羅馬帝國的滅亡雖然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跨越了幾代人的,但卻是一場世界末日般的災難。失控的通貨膨脹摧毀了貨幣的價值,使得稅收或支付軍隊的薪水變得越來越不可能。瘟疫肆虐人口,減少了可用的稅基和軍事人力。內戰和野蠻人的入侵摧毀了基礎設施并擾亂了長途貿易。不是有教養、有文化的羅馬貴族管理各省的國家機器,而是地方軍閥和幫派頭目通過他們的個人隨從戰士掌握權力,并由農民支付保護金以保護他們免受一切傷害其他軍閥。
到公元 550 年左右,在前西羅馬帝國的大部分地區——除了意大利本身和一些小飛地——沒有流通的貨幣,幾乎沒有人能夠在教會之外讀寫;道路不再維護,渡槽干涸,建筑物倒塌成瓦礫。權力掌握在小軍閥和野蠻國王手中,他們身上披著一層薄薄的羅馬文化。不再需要產生經濟盈余、將其轉換為硬通貨和招募專業常備軍所需的基礎設施。
公元 300 年在羅馬人統治下重建的英格蘭坎特伯雷,以及羅馬帝國滅亡 300 年后的同一地點。政治、人口和經濟崩潰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事情并沒有永遠那么糟糕。文明恢復了——8世紀的法蘭克加洛林國王尤其被認為是改革者。然而,盡管查理曼大帝聲稱要復興羅馬帝國,但在中世紀早期主宰西歐大部分地區的法蘭克制度與羅馬的先例是新的背離。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種自給自足的經濟,貿易很少,流通中的硬幣也很少。當法蘭克國王或領主“收稅”時,它們幾乎不是以金錢的形式出現的,很少有人會太多了。相反,他會得到食物或個人服務。也許你每年都帶著一輛滿載他那份收獲的馬車出現在他的城堡門口;或派你的兒子在宮廷侍奉他的仆人或戰士;或者,也許他每年會來你家住一個月,以支付你的費用,然后再轉向他的下一個附庸。
封建制度的引入實際上是在非現金經濟中支持相當于常備軍的一種方式。貴族們獲得了一個地產——包括住在那里的農民——為他們提供食物和其他必需品。作為回報,他們同意按照慣例支持他們的霸主,既在戰時提供一定數量的士兵,又在和平時期提供“援助和建議”。在那個時代,這個系統運作良好——主要問題是貴族比羅馬軍事總督更加獨立于國家控制。你可以很容易地解雇一個士兵,因為你支付了他的薪水,但你不能解雇一個戰士男爵,除非你沒收他的財產,而且他不太可能在不戰斗的情況下同意這一點。
然而,應該意識到,即使在中世紀早期,國王和領主也確實有常備軍——無論是絕對數量還是比較數量,與羅馬軍團相比,它們都非常小。這些部隊有幾個名字:家庭騎士、騎士、comites、隨從、familia regis。正如名字所暗示的那樣,他們被認為是皇室的一部分,伴隨著國王在全國各地旅行。他們不需要以現金支付薪水;他們得到他們的領主的支持,在他的餐桌旁吃飯,在他的大廳里睡覺,穿著他給他們的衣服,并期望收到定期的禮物——戒指或臂章在日耳曼社會是傳統的——以換取他們的服務。雖然在某些方面他們可以被視為皇家保鏢,但有證據表明,在某些情況下,王室可能非常龐大——數百甚至數千人——他們構成了軍隊的精銳核心,甚至可以獨立作為軍隊本身。
例如,在 1066 年,哈羅德國王率領他的 huscarls(家庭部隊)北上與英格蘭北部的 fyrd 征兵會合,以對抗挪威的入侵。在那里贏得勝利后,他離開了征召隊,再次向南行進,與英格蘭南部的征召隊一起對抗諾曼人的入侵。那一次他輸了。兩個世紀后,愛德華一世國王召集英格蘭的封建東道主入侵威爾士——但當這支軍隊在初夏慢慢集結時,家族里吉斯的騎士們被派往前去占領重要的路口、橋梁和堡壘入侵路線,與現代特種部隊一模一樣。
在中世紀的過程中,經濟擴張,鑄幣恢復正常使用,識字在修道院之外傳播,有效的官僚和稅收制度逐漸成為可能。常備軍再次變得可行——但他們需要適應中世紀的思想范式,即國王的貴族有責任在戰爭與和平中支持他,以換取他維護他們的傳統權利。
到了 12 世紀,貴族可以選擇向國王支付一筆現金而不是全副武裝,而國王可以用這筆錢來支付職業雇傭兵的費用,這一點已被接受。到了 15 世紀,這種選擇已成為公認的規范,如果一位貴族出人意料地親自出現在他的部隊首領而不是支付現金,對國王來說可能會相當尷尬。但是,沒有改變的是國王只能在緊急情況下要求軍隊或金錢的理解。如果王國被入侵,或者他有充分而令人信服的理由攻擊別人。沒有中世紀的貴族愿意在和平時期納稅——那是違憲的! - 因此,和平時期的常備軍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
到中世紀末期,各種歐洲君主已經強大到足以推翻這種不情愿,并要求征稅以支持一支常備軍——盡管通常是通過正式免除強大的貴族稅收而轉而向農民和市民收取費用來回避。這行了兩三個世紀,農民和市民意識到這是不公平的,并決定砍掉國王和貴族的頭。
最后,關于雇傭兵。雇傭軍本質上不可靠的想法在很大程度上是 19 世紀和 20 世紀民族主義的產物。那個時代,學童被灌輸“我的國家,無論對錯”和“dulce et decorum est pro patria mori”的理想。據稱,任何雇傭兵都不能抵擋聯合國公民的愛國熱情形式。事實上,在中世紀,民族主義在大多數地方幾乎沒有被認為是一種力量,人們轉而尋求宣誓和個人之間嚴格的個人忠誠紐帶。如果您向法國國王宣誓效忠并表示敬意,那么您就會成為“他的人”,并且無論您出生在哪里或您的母語是什么,都應該忠誠地為他服務。沒有理由期望雇傭兵隊長比任何封建伯爵或男爵更不忠誠——或者更憤世嫉俗,更忠誠。
雇傭兵比常備軍更昂貴的想法也只有在你預計全年都需要士兵的情況下才是正確的——在中世紀,除了皇室騎士之外,這種情況很少見。雇傭兵可以在戰爭期間被雇傭,然后再次被解雇;你不需要付錢讓他們在和平時期整天坐著。
順便提一下,雖然中世紀肯定有“雇傭兵團”——有組織的、全職的職業士兵團體——但許多雇傭兵實際上只不過是名義上中立的強大領主的隨從和家庭騎士在沖突中。例如,在 1101 年,與他的兄弟交戰的英格蘭國王亨利一世與法蘭德斯伯爵羅伯特二世簽訂了一項條約,要求伯爵向他提供 1,000 名佛蘭德騎士在諾曼底或英格蘭作戰,以換取每年500英鎊的費用。 (法蘭德斯伯爵手下有大約 4000 名騎士,所以這將是他軍隊的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