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張巖;時間郎:石瑞紅;記錄員:常曉濤
張巖:打卡之后會有很好的反思,以前不明不白就過去了。同時,打卡的同時,讓自己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之前大部分時候沒有發現過。
石瑞紅:回來之后,打卡是非常好的記錄過程,反思與孩子和自己。幫助自己如何從混亂到有序。剛開始踐行兩天,孩子配合。后兩天不配合。焦慮。但慶幸,爸爸加入了,爸爸陪伴哥哥。自己可以做輔助工作,主要做幕后策劃。從而可以更好推進踐行。
達薇:踐行者&易效能全球合伙人,5個孩子的媽媽,其中最小的17歲,公益基金倡導者和志愿者。反思自己:咆哮體媽媽,人肉鬧鐘,語言暴力,冷暴力。為什么來親子班,因為來反思,目前假設自己有個8歲的孩子,跟孩子對話。
李洋:踐行者,雙胞胎孩子媽媽。自從兩個孩子上課之后,孩子們自發放學后吃青蛙,要吃最丑的,同時還教導爸爸。這種“內驅力的培養”非常好。現在孩子寫作業用番茄鐘,還告訴爸爸只用于專注于作業,其他不能用。孩子接受了課堂內容,自己很欣慰。跟孩子相約90天,家庭會議,吃蛋糕,孩子很重視。踐行非常好!
張維:北京,時間管理學員,寶媽,會計師。5歲女兒,三個目標。第一是作息時間,6:40起床,9:00之前睡覺。但自己8:30加班之后回家,經常10點半睡覺,影響孩子早起。第二是孩子刷牙洗臉。這是孩子厭煩的事情,要當成青蛙來完成。第三是:孩子主動洗澡兩次:不認識字。彩色圖畫清單。自主記錄。
王凱:時間管理愛好者。9歲孩子的爸爸。工程師? 感覺所有的習慣養成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堅持每天進步一點點。就一定會有大的收獲,一個人是不好堅持的,大家一起會好很多
馬松翠:時間管理愛好者 2歲孩子的媽媽 工程師? 身教大于言傳,想讓孩子自律,想讓孩子有好習慣,父母先行,所以先上了時間管理一階,爸爸去的,踐行期內,夫妻一起上了時間管理親子課。父母管理好自己,配合好,給到孩子好的示范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從小抓起,讓孩子在能力范圍內有坡度爬。各項目標有條不紊的進行中,目前夫妻均做到早睡早起,孩子的作息也跟著規律了,課程回來后跟愛人用易效能的系統和思路溝通家庭和孩子問題,比沒上課時方便了,因為頻道相近了。親子環節和孩子物品添置方面,根據孩子的8大智能板塊來平衡,希望我們和孩子都越來越好!謝謝大家!
史文杰:孩子有了踐行的動力,每天會主動吃青蛙,讓我感覺輕松了,我也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在忙碌中讓自己慢慢進步,我認為健康對一個人是最重要的,而睡眠和運動是健康的基礎,所以我認為自己當前最主要的任務是早睡和運動,希望通過90天的踐行我跟孩子都收獲健康、規律、美滿的生活。
這次周檢視會沒有寶寶發言,下次周檢視會會安排寶寶發言。負責人下次:提前讓寶寶準備(每個寶寶發言一分鐘)。
本期家長問題:
1. 孩子現在拖延癥,不想做的事情,就會借口去做別的事情來推辭。倒計時會關掉。請問應該如何解決?
2. 目標執行過程中,是否可以調整。答:其實微調沒有問題,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出目標,然后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