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復一年的淡而無味的春節,除了雞鴨魚肉等擺滿桌,在春晚作為背景音下的大家刷手機的百態表現,海壇特哥在除夕夜告白曰“給我來份合同改改,倒貼錢也行",這也是我的心聲啊。
我逾發想念小時候家鄉的春節。
過了臘月就是年,全家總動員,置辦年貨、清掃衛生、蒸年饃、炸油果果……從臘八粥到臘月二十三掃房、祭灶神到年三十貼對聯、祭祖先、放鞭炮到初一大早的到長輩家磕頭領壓歲錢、換新衣、初二到初五走親戚拜年,還有農村里熱鬧的社火……
大家都在說過春節越來越沒年味,把它歸結于大家只顧著為生活奔波而淡忘了傳統,大家用群發的短信、微信文字或圖片表達新春祝福,卻讓團聚中的娛樂、情意失卻了承載的年味。
其實,年味的缺失是人們快餐式的生活方式導致的儀式感的缺失,生活質量的提高和物質供應的極大豐富,使以前的采購、準備、聚集、拜訪中蘊藏的儀式化傳統簡化到隨意的地步。
傳統的春節在儀式化的繁復程序中讓親情更濃、讓孩子學會了感恩、尊重,留下了幸福和美好的回憶,也更懂得了時間和成長的意義。
儀式感的深入人心也讓人更有責任心,讓我們懂得今天與其他日子是不同的一天。正因為儀式感的缺失,才使我們本來應萬眾期待的節越來越缺失了應有的味道。
作者:陳萬財
新疆遠新律師事務所 ? ?律師
微信號:xjcxd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