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早上出門,剛下過小雨,外面的空氣有些濕熱,馬路上也濕濕的。坐車從博士路經過時,無意間瞥見道路兩旁閃過大片開花的樹,蔥郁的綠、燦爛的黃,地上也落滿片片點點的黃,不覺心情大好起來,仿佛一陣清風吹過心頭。與此同時,好奇心也開始作祟:除了文靜的紫薇,還會有什么植物能在這立秋之后暴熱的秋老虎里開出如此燦爛耀眼的花朵呢?
遠看那些葉子,綠得有些深沉,但搭配上一簇簇茂密的黃色小花,一下就顯得活波起來。大片的黃綠之間,偶爾也會閃過一點點粉,差點兒以為是合歡,正奇怪合歡怎么會有黃色花朵?又一次刷新智商下限了么?轉念又稍微細看那粉色,竟然是如此熟悉:三片粉色圍城一個花苞的樣子,就那樣一串串像鈴鐺一樣掛在樹梢。
周內一個下午,終于有機會再回到那條路,于是停下來各個角度,從花朵到葉子再到鈴鐺,各種拍,然后開始圖片匹配、關鍵字搜索,終于在萬能的百度中找到答案,原來是欒樹。而黃色是花朵,粉色鈴鐺是果實。
植物志中這樣記錄著它。欒樹(Koelreuteria paniculata),別名:木欒、欒華等,是無患子科、欒樹屬植物。為落葉喬木或灌木;樹皮厚,灰褐色至灰黑色,老時縱裂。葉叢生,無柄或具極短的柄,對生或互生,紙質,卵形、闊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3-)5-10厘米,寬3-6厘米,頂端短尖或短漸尖。聚傘花序具花3-6朵,密集呈頭狀;花淡黃色,稍芬芳;花瓣4,開花時向外反折,線狀長圓形,瓣片基部的鱗片初時黃色,開花時橙紅色。蒴果圓錐形,具3棱,長4-6厘米,頂端漸尖,果瓣卵形,外面有網紋,內面平滑且略有光澤;種子近球形,直徑6-8毫米。花期6-8月,果期9-10月。耐寒耐旱,常栽培作庭園觀賞樹。木材黃白色,易加工,可制家具;葉可作藍色染料,花供藥用,亦可作黃色染料。
欒樹具有較強的抗煙塵能力,也難怪它會大范圍出現在北方的城市里。有曰,一年能占十月春,春季枝葉繁茂、葉片嫩紅,夏日樹葉轉綠、黃花滿樹,秋來夏花落盡、蒴果滿枝頭。從紅到綠、黃,再到粉紅,是那樣的絢麗多彩。
夏已去,漸入秋,期待蒴果掛滿枝頭時,欒樹又會給這個城市暈染出怎樣的一道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