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患子科欒樹屬共五種,一種產自南太平洋島國斐濟,四種產自我國,分別是臺灣欒樹、欒樹、復羽葉欒樹、全緣葉欒樹(又稱黃山欒樹)。而在杭州常見的是黃山欒樹,其葉、花、果十分有觀賞性,在文三路、天目山路、萬塘路、紫荊花路等路段作為行道木栽種。
我國民間把欒樹屬樹種叫作“大夫樹”,此說最原始的出處,見于班固的《白虎通·崩薨》一文,上曰:“春秋《含文嘉》曰:天子墳高三仞,樹以松;諸侯半之,樹以柏;大夫八尺,樹以欒;士四尺,樹以槐;庶人無墳,樹以楊柳?!币馑际钦f從皇帝到普通老百姓的墓葬按周禮共分為五等,其上可分別栽種不同的樹以彰顯身份。士大夫的墳頭多栽欒樹,此樹故名“大夫樹”。果實成熟時是深紅色的,似高高掛起的燈籠,故名“燈籠樹”;微風吹動下似銅鈴嘩嘩作響,故又名“搖錢樹”。而它的種子可做佛珠,因此在寺院里也較常見。
吉慶山隧道沿線道路兩旁有很多黃山欒樹。
黃山欒樹的樹皮
黃山欒樹的葉是二回羽狀復葉,全緣,或一側或靠近頂端有鋸齒。
前幾天在文三路幾棵黃山欒樹上有剛發出來的紅色幼葉,樹頂端有很多淡黃色的葉片,不知道是不是由紅色漸變成的。
黃色的主角應該是黃山欒樹的花?;ㄆ?-9月,5片花萼,5或4個披針形花瓣向后反折,花瓣基部有鱗片,剛開時鱗片呈黃色,成熟后才變成紅色。這幾個花瓣并沒有平分一個平面,而是留有一個瓣大小的空缺,中間的花蕊(我觀察到的,沒有資料證明)偏向這個缺口。雌雄同株,雄花有8個雄蕊,花絲黃色,花藥黃褐色,有些雄蕊群直立向上,有些向缺口傾斜,無花柱。
雌花的雄蕊較短,約為花柱的一半。
而色彩最豐富的是黃山欒樹果皮的顏色,綠色變成淺粉色再變成深紅色,最后小麥色宿存在枝頭。其果實是蒴果橢球形,頂端頓且有短尖。
欒樹屬樹種可提制栲膠,葉、花可做染料,種子可榨油。木材黃白色,易加工,可制家具,花也可藥用。可謂“多姿多才”。
附:花瓣基本的鱗片在花成熟時變紅,應該是為了吸引傳粉者。但我有疑惑:一,此處的成熟是不是指花藥的成熟。二:變紅的鱗片是不是含有花蜜。
為了傳播種子欒樹屬膨脹的蒴果,及其開裂方式是不是有更多秘密。
我沒有查到相關欒樹屬的花瓣及果實的更多資料,待后續補充,也期待大牛解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