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愛上寫作的第24天。早起在書桌前繼續敲打鍵盤,享受靜怡時刻。
今年的目前之一是育兒,讓兒子能夠健康的成長,也是最近非常重要的一個目標。
雖然之前也看過一些育兒的書籍【卡爾威特的教育】等等,也看過超級育兒師一個個案列。但是發覺真正要實際運用的時候,還是有很大的差距。而這個過程更是育兒先育己的過程。而一開始要面對的就是情緒的問題。
這個學期一開始,幼兒園老師就反應果果平時自顧自玩,不聽老師的指令。而在家里,也常常表現出叛逆期的一些特征。比如和爺爺奶奶視頻,我引導說晚上好,他會故意說早上好。比如面包一定要吃整塊的,很多事情也需要按他的想法來做。不然難免就會哭鬧不止。
這個矛盾在早上的時候,就表現的特別強烈。一方面我們需要按時讓他吃好早飯出門,一方面他要所有的事情順著他的想法去做。一開始我也難免會發火,有時候甚至打他2下。自己的情緒也很不好。當時覺得規則要有,懲罰要有。現在回想起來,要好好反思一下。其實是自己處理情緒上的能力不足。無論是處理自己的情緒,還是處理兒子的情緒。
直到最近聽了張怡筠博士的ABC法則,很有收獲。提供了很好的處理問題的框架,一下讓我理清了思路。
A方法:立即處理
這個方法主要是讓我們處理一些緊急的情況。這個時候,無法估計到小孩的情緒,必須立刻處理。比如小孩在馬路上突然苦惱,這時我們需要立馬抱走,安全是第一位的。這種立即處理主要是涉及到安全相關的事情。
C方法:妥協
當孩子的情緒即將爆發的時候,需要進行C方法。就是這一次先做一次妥協。這一點我自己深有體會。這學期開始,我想讓兒子能夠完全自己吃飯。于是定下了規則,不喂飯。當時覺得應該無論任何情況都無條件執行下去,讓他自己承擔后果。結果第一天,我阻止了家人的喂飯,兒子哭鬧不止,最后因為趕時間。他的早飯沒有沒吃成,路上一路哭泣。
現在反思一下,當時確實處理不妥。當孩子哭泣情緒爆發后,他也很難立馬養成新的習慣。他的注意力也在父母為啥突然不喂我吃飯,還對我態度不好,我很受傷,我繼續哭泣。
B方法:先安撫溝通再處理
在孩子出現一些情緒的苗頭的時候,我們就及時的進行?,F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有一些和孩子想法沖突的時候。比如晚上,果果9點了還要繼續完飛機,如果強行收走他會立馬情緒爆發。這個時候,更需要的時候,我們及時的安撫和溝通。
昨天這樣一試,結果果然不錯。我先告訴他,今天可以玩飛機,但9點要收起來。于是陪他開心的玩。8點58的時候,開始提醒他,需要收了。結果他也很開心的自己把飛機收了起來,去洗腳了。
先安撫溝通,再處理。讓我們和孩子之間能夠及時的溝通,了解彼此的想法,最終達成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
張博士在分享中也說道,其實生活中我們需要用的最多就是B方法。及時的關注孩子的情緒,做好溝通。每個孩子都會更加快樂的成長。
對于育兒來說,自己也剛剛開始學習。從知道做到到持續的做到,這是一個不斷修煉的過程。我要記錄下這個過程,這是一個育人先育己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