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一次在便利店,一對母子在店里買東西,母親打扮挺時尚,小男孩四五歲,很淘氣,跑來跑去,伸手時不小心打碎了一瓶紅酒,孩子愣在邊上一動不動,母親過來看到這個情景,二話不說就過去用手指點孩子的頭,還一邊吆喝,帶你出來玩你怎么一點都不讓人省心,孩子知道自己做錯了,只是默默流著淚。后來在這位母親和店員協商的過程中,態度很不好,還狡辯說是店鋪擺放的不合理,在店員找負責人的時候,帶著小朋友悄悄離開了。我清楚的記得,在這位母親狡辯的時候,孩子一直看著自己母親的一舉一動。
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怎么做,孩子就會怎么做。如果孩子做錯了事,引來他人的質問,家長自己首先要做好榜樣,和孩子一起勇敢的承擔錯誤,然后一起解決問題。
02
我們小時候在課本上都讀過這樣的故事:列寧小時候去姑媽家玩耍的時候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由于內心的害怕當時非但沒有承認錯誤,反而撒了謊。可是列寧的媽媽卻早已洞悉了一切,但她并沒有拆穿自己的孩子,回家后也沒有提這件事,而是堅持給孩子講各種誠實守信的美德故事。后來小列寧忍受不住自己內心的愧疚,在媽媽講故事時羞愧難當地承認錯誤。最后在媽媽的引導下列寧向姑媽寫信承認了錯誤,也從這件花瓶事件中學會了誠信。
孩子雖然小,但也是有自尊心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不能讓他在別人面前失了面子。
03
《童話大王》創始者、兒童文學作家鄭淵潔,他回憶起小時候犯錯的時候,父母從沒有打過他而且沒有說過重話,懲罰他的方式就是寫檢查,而且檢查的要求很高,不能重復。學生時代的鄭淵潔因為把老師的作文題目《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改成《早起的蟲子被鳥吃》而跟老師起了沖突,最終被學校勸退,他明白父親遲早會知道,所以提前寫好了很聲情并茂的檢查。父親知道后很生氣,但看了檢查之后卻沒有打罵他,反而覺察到了孩子有寫文學的潛質,于是告訴他:孩子沒關系我在家教你。
“只要你和我媽媽活著,我就一直寫下去”,“只要你一直寫下去,我和你媽媽就一直活下去。”這是他和父親的對話,父母好的教育方式改變了孩子的一生。
04
有些孩子闖禍后,會被過分偏袒,當然了,這樣的偏袒,往往是源于爺爺奶奶對孩子的過分寵愛,說不得罵不得打不得。很多父母都會有這種困擾,覺得和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同。我鄰居家孩子就是這種情況。孩子闖禍了奶奶一昧偏袒,說什么孩子還小,以后就好了之類的話。孩子媽媽沒辦法,有時候拗不過,也就隨著長輩去了。
過分的呵護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孩子以后的路還很長,保得了一時保不了一世。
孩子畢竟是孩子,做錯事很正常,但是家長必須要引起重視。不能置之不理,要讓孩子有正確的行為觀念,尤其是在公共場合,不要以為是小錯就不管孩子,很多大錯都是這么慣出來的。
孩子淘氣做錯事,父母處理得當,闖的禍就會轉化成孩子成長的有利條件,闖禍本身不可怕,重要的是父母如何對待孩子闖禍,采取什么方法,這個是關鍵,這恰恰也是孩子成長的時機。那么當孩子闖禍時,父母應該如何應對呢?
1.首先要保持冷靜,控制情緒。這點非常重要,沖動是魔鬼,保持平常心這樣才能正確的引導孩子。
2.其次,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讓孩子自己動手去彌補自己犯下的錯。如果讓孩子失去鍛煉的機會,他們的潛力就無法被激發。比如孩子打碎了東西,要讓孩子自己動手去清理,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負責任的觀念。
3.然后要引導孩子在闖禍中學習,這次摔碎了東西,那就試著讓孩子去體會怎么拿才不會摔碎。只有這樣,孩子才不至于下次還因為自己能力的不足而制造不必要的麻煩。讓孩子明白,犯錯誤不可怕,但是要從錯誤中汲取教訓。
4.允許孩子犯錯。孩子在不斷做各種事的過程中,探索這個新世界,讓他們經歷了他們才知道那些事不能做,哪些東西不能碰,孩子心里才會建立一個規矩和尺度,對自己形成自我規范。
一直都很感謝我的媽媽,很尊重我,會遵從我內心的想法。她對我說過,你人生的路終究是你自己走,媽媽不管說什么,都只是一個建議,但是真正的坎坷和挫折,都要你自己去經歷,你才會深刻體會到之后該怎么走。我很感謝她,每個孩子都需要父母的引導,尤其是做了家長之后,才會更加深刻體會到父母對孩子的重要性。
聯想創始人柳傳志在接受采訪時笑稱怕兒子,坦言對子女教育受父母影響。當初他沒有當上空軍飛行員又錯過了高考的時候,他的父親告訴他:“只要你做一個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么行業,都是我的好孩子”。這話他一直記在心里,并且在他成為了一名父親之后又告訴了他的兒子。
天底下沒有不會闖禍的孩子,而父母們也是每天在煩惱,焦慮中,困惑,覺悟,欣慰中跌跌撞撞前行,但是看到孩子可以健康成長,就覺得一切都值了,做父母的有什么比兒女幸福還幸福的事呢?
往期精彩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