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寫了文章《我沒有走,不是因為我優秀,而是我更懂得適應》,在文章中我說到,在一個人員流動性極大的業務崗位上我已經做了五年,很多小伙伴表示很驚訝,問我是怎么做到的,是什么讓我堅持到了現在。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在正式開始聊這個話題之前,我順便說一下,流動性極強的工作究竟是什么樣子的。我就拿我所做的這份工作給大伙舉個例子。告訴大家一個數據,我2012年大學畢業之后入司,到2014年差不多快兩年時間的時候,回首看在2012年入司的不管是比我早、與我同期,還是比我晚的所有業務人員中就只留下了我一個,如果你問我多少人留下了我一個,我會毫不夸張地告訴你,僅僅兩年不到的時間里,我身邊來了又走的同事不下兩百人。
而如今,我入司已接近五年,身邊走了多少人,說實話我沒有去統計過,我只知道走了很多很多,有的甚至都來不及認識,至于很多很多是多少,那就請各位小伙伴們自己推測吧。
記得,當很多小伙伴問我說,是什么讓我能堅持到現在的時候,我只回答了三個字“不甘心”,因為突然讓我回答這個問題,說實話當時還真有點蒙逼了,腦子里轉了一圈搜索到了這三個字。絕對沒有敷衍的意思,因為“不甘心”確實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正是它把我從另一份工作了不到一周的工作中給灰溜溜地拉了回來。
2014年年后,隨著陸陸續續、持續不斷的人員流失,再加上業務轉型,客戶開拓難度進一步增加,最重要的是看著自己的收入慢慢縮水,我的內心也開始動搖了。其他人都走了,很多比我優秀得多得多的人都走了,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收入提升、能力提升的希望,感覺每天都在浪費時間,而且浪費的還不止是時間,簡直就是在浪費生命有木有?!我還在這里干嘛,不如跟著大部隊一起走算了,反正也已經做了快兩年,也算是給自己有個交代了。
于是乎,上班的時間便成了自己在網上找工作、投簡歷,同時與其他“同伙”悄悄溝通求職心得的時間,緊接著便是找各種理由出去面試。經過一系列的投簡歷,收到面試邀請,參加初試,完成復試,在收到的不少offer中我最終選擇了一家在全國數一數二的xx信托公司,選中它不只是看中它所提供的工資待遇,還有就是它所定位的服務人群,職業形象的社會認可度以及更為制式化的專業培訓和職場環境,這些都打動了我。接著就非常順利的辦理了入職手續。
然而,剛工作滿三天,參加完兩次高質量的早會(內容絕對高大上,講師絕對夠牛逼,團隊士氣絕對屌到爆),我離職了。當時的主管問我原因,我只說了不適合,沒有說更多的內容。其實在參加完第一次早會并經歷了一整天的工作體驗之后,晚上下班回到住處,我就不由得開始去思考,如果我在原來的工作中也能像他們那樣專業,如果我能像他們那樣即使收入不菲仍然平時工作到很晚且周末繼續為工作努力,如果我的工作方法再次去改進改進,也許我之前的工作肯定會做得很好。另外進入新的工作,環境雖好,然而初期所做的工作跟我第一份并沒有太大區別,想著很多事情又是從零開始,心里落差還是很大的。
于是我變得很不甘心,不甘心又是從零開始的一點點挪動,不甘心我服務過的客戶就此離我遠去,不甘心我還有更多的工作方法沒有嘗試更多的工作體驗沒有經歷,更不甘心我就此半途而廢,連兩年的時間都堅持不了……于是在經過一系列的思想斗爭后,我辭職又回到了原來的工作,至于閑言碎語,完全不去管他,走還是回,遵我本心。
就這樣,進進退退,我走過了兩年又走過了兩年,現在又迎來了第三個兩年。就如鐵榔頭郎平所言,一路雖走的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
“不甘心”三個字確實是讓我再次回來了,但僅僅三個字,是不是就意味著我就能堅持到現在呢?答案肯定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還想知道我具體是怎么堅持下來的,過程中我都做了哪些事,我的成長和收獲又是什么?同時如果你還想知道,我對于目前尚處在迷茫中,不知是走是留的小伙伴都有哪些具體建議,并且如何有效規避職業選擇上的一些看不見的坑?那么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望斷江水”,我將會在下一篇文章告訴你,沒有雞湯,純干貨和方法論,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