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底的到來,每位同事都要開始準備總結報告了。經營部的同事們,正在討論約個時間,在部門內進行總結報告會,卻出現了如下對話:
王妮:我們是不是應該開個會,準備下總結報告。
李可:我要工作。在周三晚上六點半之前我都來不了。
謝安:周三七點的話我可以,你們其他人覺得怎么樣?
衛潔:我不行,我很忙。
劉華:沒辦法,讓你自己別那么忙。我們的項目還有一個星期的時間了,但我們的進度遠遠落后。
李可:好啦好啦,大家都冷靜點。沒必要弄得不愉快。
王妮:衛潔,你周三晚上到底是有多忙?你不能調整一下日程安排嗎?
衛潔:我真的很忙!這個話題到此為止吧。
劉華:好吧,問題是你引起來的,你為什么不能稍微在你“繁忙”的日程里擠出一點點時間?
謝安:下周一晚上怎么樣?
王妮:那又會跟我的日程有沖突。
不知道各位看官,你們的團隊是否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在進行小組溝通時,很難進行協調或達成共識,僅僅是會議時間與日程安排的沖突,就很難在小組中形成一致意見。從這個例子里可以看出,這個小組成員不止在安排日程上有分歧,他們也在為自己巧取小組中的權位。潛臺詞是“誰應該告訴誰做什么”,每個人的說話方式影響著小組其他成員的反應,是合作還是競爭?是個人體影響集體,還是集體影響個體?這是一種持續且不可避免的過程。有沒有很好的方法,讓小組成員在短時間內達成共識呢?
近期拿到了這本《小團隊溝通課》,它是人際溝通領域的卓越學者和教師,美國卡布利諾學院傳播系主任J.丹·羅斯維爾所著,本書作為第9次出版的小型團隊溝通教材,被美國數百所高校大約30萬名學生使用。也幫助更多的小型團隊掌握良好的團隊溝通方法,能少走彎路,快速進步,能幫助更多人成為小型團體和團隊中的優秀溝通者。
在本書中,提出了許多在小型團隊中溝通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案例,在每一個章節結束時有提供練習題及視頻學習的內容,讓大家通過閱讀本書,不僅是知識上的洗禮,更重點強調要在實際中去運用和實踐。
對于團隊達成共識,本書中提到了以下幾點建議:
1、遵循標準議程。將團隊討論結構化,而不要漫無目的地東拉西扯,這樣能夠提高團隊達成共識的概率。
2、建立合作性的團隊氛圍。支持性的溝通模式能促進共識的實現,防御性的溝通模式則會阻礙共識達成。
3、明確正在進行中的決定的優缺點。有黑板、白板、大平板電腦或電腦屏幕上列出決定的積極和消極方面,讓所有人都能看到(要避免確認偏差)。
4、討論所有成員的擔憂之處并盡量一一解決。努力找到能讓每個人都滿意的解決之道(避免團隊迷思)。
5、避免對抗性的、要分出輸贏的爭論。不要鉆牛角尖。要想辦法打破僵局(避免非敵即友的偽二分法)。
6、要求“袖手旁觀”。袖手旁觀意味著某位團隊成員對集體決策持續持保留態度,但面對面時并不阻止集體選擇(避免阻撓者的角色)。
7、避免用扔硬幣或利益交換的方式來回避沖突(我這次支持你,但下次你也得支持我)因為我們的目的是做出高質量的決定,而不是避免沖突。要積極尋求不同意見?;乇軟_突的技巧往往也無法形成對團隊決定的承諾(抵制團隊迷思)。
8、如果做到了以上幾點,你的團隊依然無法達成共識,你可以尋求絕對多數共識(至少2/3的成員達成一致同意)。絕對多數共識雖然得不到所有成員的支持,但至少能保證大多數成員意見一致。當然,如果團隊里有一小撮頑固分子強硬地抵制住了大多數人的意見,絕對共識仍然會導致僵局。共識或者是接近共識的狀態,并非總能實現。
看到這里,我們再回頭看看前面的案例。如果運用以上的方法來幫助他們達成小團隊的共識,應該如何去做呢?
首先,我們要在討論之前確定一個討論的議程,這樣能夠讓小組成員不要漫無目的、東扯西拉。這個議程可以這樣來確定:
1、明確討論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確定一個團隊成員共同的開會時間。
2、討論成員的分工和職責?團隊中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個牽頭人,在會議研討中最好也要有個主持人,來把控會議的進程和結構。此事情是由王妮提起的,那么她可以作為主持人來進行引導。
3、所有參會成員要明確參會的意義。為什么?因為只有清楚參加會議是與自己息息相關的,是需要大家共同去完成的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這樣才會讓團隊成員主動參與進來。要明確告知參會成員,這次總結報告會,是團隊成員每個人都必須要參加的,都必須要把自己一年的工作總結梳理出來,這也關系著每個人的績效,也關系著小團隊里一年的成績展現。
4、讓每個小團隊成員公布出自己覺得合適的時間,將調查結果在討論之前收集整理出來。
5、找到小團隊成員們不能形成共同時間的原因,具體是哪些問題造成,能不能進行調整。 6、最后綜合小團隊成員們的意見后,形成最后的決策。
通過以上六方面的內容設計,這樣在團隊討論時,大家就會按著這個框架去填充內容,去真正推進討論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需進行第二環節的氛圍輔墊,大家是一個團隊,大家在一起做這件事情,是為了更好的合作,為了拿出更好的成績和結果,每個人都喜歡被重視和關注,如果大家交流中多注意這一點,會更愿意被接納。團隊成員之間的相互依賴越多,團隊凝聚力越強,任務完成的效果就越好。
我們稍微改一下案例對話,各位看官再來看看,是否有不一樣的感覺。
在開始小團隊討論之前,已根據設計的6個討論議程將內容都梳理了一遍。
王妮:各位,我前面收集了一下大家的看法和意見,今天我作主持人,想跟大家再討論一下什么時候進行總結報告會,耽誤大家5分鐘的時間,可以嗎?
李可:我很忙,但如果時間不長的話,可以的。
謝安、衛潔、劉華:時間不長的話,沒問題,可以討論。
王妮:好的,謝謝大家的支持!前期我這邊也調查了一下大家近期的作息時間,如果我們想召開一個大家都方便的時間,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所以才有了這場討論。我將收集整理的時間寫在大黑板上了,大家可以很清楚的看到。
王妮:雖然大家都很忙,但這次總結報告會是公司的指定任務,而且總結報告的質量也直接與我們每個人今年年底的年終獎掛鉤,所以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認真的對待。
王妮:那么總結報告會是一定要開的,這也是本月的非常重要的工作,大家認同嗎?
大家都點頭。
王妮:那我們看看統計出來的時間
王妮除下周一外都可以;李可周三晚6:30后可以;謝安周三晚7:00后可以;衛潔很忙基本沒時間;劉華近一周趕進度?,F在有3人在周三晚7:00后可以參加,劉華的時間最好是推遲一周再進行,衛潔沒時間安排。我的建議是下周三晚7:00后有4人都可以參加了,衛潔你能否把這個時間擠出來呢?
衛潔:我真得很忙,我也不知道那個時間是否有空。
王妮:我們團隊總共5人,目前有4人在下周三晚7:00后都可以參加,僅有1人時間不確定,那么我們實行投票制吧,結果以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將總結報告會的時間確定下來。大家是否同意呢?
投票結果4:1,最后達成共識,將在下周三晚7:00進行總結報告會。
真正的共識需要意見一致、承諾和滿意。所有的成員必須統一團體的最終決定,但是共識并不要求每個成員在個人偏好上達成統一。共識通常需要有得有失。如果所有的成員都能對某個可接受的選項表示贊同,即使這個選項并非每個人的第一選擇,那么也已經達到了真正的共識。團體達成一致意見后,成員必須愿意在外部人士面前維護這個意見,而不是表里不一。這就體現了承諾。我們很少對自己幾乎沒有參與的意見有所承諾。真正的共識需要成員有機會在團體討論和選擇中發揮影響力,團體成員必須對決策的過程滿意,滿意來自合作性的團體氛圍,并需要讓所有成員都有一定的機會有意義地參與到團體的決策中。采用共識原則的團體往往會比采用其他原則的團體做出更好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