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機屏幕開始泛黃,在光線不好的情況下,四周一圈,淡淡的黃色,在夜里,中間還會見到五彩的星星,在論壇上,機油們稱之為“星空屏”,很形象,也說明很多人出現了同樣的問題,他們說可以免費換屏,有的機油已經換了,只要寄到官方,或到小米之家,那里有熱情的服務,換屏很簡單,幾分鐘了事。我知道小米的售后已今非昔比,上次我那個用了快一年的5200mah的移動電源不能再給設備充電,我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跟客服溝通了幾分鐘,便寄了過去,就沒管它了,因為我還有一個16000mah的電源。沒過幾天,一個官方的女客服專門電話過來,確認了東西是我寄的,并向我作了一些流程的說明,意思就是不修了,給我寄個新的,后來真的寄來一個全新的,不是一個快遞,另外還有一個順豐,把我連著寄上去的那個破損的護套寄回給我,因這是我的私人物品,還鄭重其事地附了一張清單,從這個細節上,我感受到了春風般的溫暖。
從而,對于現在用的手機的屏幕,我想換也不想換,雖然不怎么影響使用,但也想再一次感受春風般的溫暖,但想想并無必要,現在就處于春天,也知道換了就會產生一種錯覺,像擁有了一部新手機,這種麻醉只會是幾天,并讓下一次換機等待的時間更久。
這款手機很廉價,裸機千元以內,買的時候配上套餐1200元,跟別人買機的價格無從比較,比我上一款米1也有差距,但差距僅是價格。當初我考慮過米3,米3跟紅米NOTE是同期產品,但米3丑得分明,棱角剛硬,上下邊框寬闊可以跑四輛馬車,整體模仿努比亞特別用心,放在口袋一不小心會戳到大腿。
我也非小米不買,只是一些數據都在它的云服務里,使用習慣也依賴上了MIUI,并且,它產品定位就是不一樣的屌絲,我覺得自己就是不一樣的屌絲,還有,當時特別想換一款大屏網速快的,一直躊躇,一直觀望,紅米NOTE的出世正當其時,就傻逼呵呵地去搶了。
價格是價格,價值是價值,機子的價格并不等同它的價值。就像使用電腦一樣,我會安裝各類軟件,會把電腦的硬盤撐滿,但并非影視劇,我會同時開很多窗口,球賽、網頁、聊天窗口、office,直到機子速度很勉強,直到手指酸麻。這個習慣也遷移到了手機上,裝了上百個應用,沒有一個不必裝的,優化得速度并不慢。對一部廉價的機子,我的使用方式很隨性,可謂物盡其用,比他人的蘋果手機更得心應手,但并非不愛護,也給它貼膜、戴套,配了它最發燒的穿戴設備手環,可以說一天之中與它交流的時間最長。我沒有追求購買的虛榮,一直很克制,有也是使用的虛榮,盡情發揮一個東西的最大效用,比如,它的機相并不是頂級,為彌補它的不足,就要盡多考慮光線、構圖,使用一些渲染應用,創造抽象的畫風,這無形中提高了我的攝影技巧和審美能力,還用它控制家中設備,可以隨時翻墻。
我想自己是有極客精神的,但不敢稱己為“極客”,只是自封“資深的數碼控”。而數碼控與數碼控不一樣,沒有買很多發燒級別的產品,但能知悉各類數碼的性能,讀懂各類參數,了解一定的市場信息。對于一些新出的東西,他人是先購買來放家里再說,拍個照,炫個耀,就擺在那里,那東西沒有真正屬于他,只是價格上從屬于他,消費的尚是名稱外觀標簽,只有了解了它的性能,把握它的應用場合,為我所用,為我淋漓盡致發揮功用,這才是它的價值所在。一般的數碼,我了解了它的方方面面,便索然無味,一些發燒品,我也了解了,想下手,但對價格望而卻步,理性消費的觀念讓我不要買。我幫人搶了很多小米產品,也幫人買PC給予意見,別人以為我用的也是發燒的東西,但看到我的手機是廉價品,便很訝異,說盡幫人搶機子卻不為自己搶,我只好說買不起,給他優越感的答案。發燒的東西不是發燒在價格上,不是發燒在占有產品上,不是盡買頂價的東西,數碼產品更新換代的周期越來越短,只有錢多人傻才跟得上,你要發燒,就首先發燒在那刻澎湃的心上,發燒在懂得取舍的洞察力上。
從買的東西上看,我是一個“米粉”,有很多小米產品,但不是一個腦殘粉,而成為一個“米粉”有其必然性,很重要的方面是小米的產品的確物美價廉,能擊中一個臭屌絲的軟肋,而這跟買山寨蘋果手機的那一撮屌絲還是有根本區別的,里面有“不將就”的個性。
小米在剛剛推出第一款手機那會,就被譏諷為山寨企業,我的米1在開始階段與他人比較上,也受過不少“羞辱”。其中一個方面,歸咎于雷軍的形象,十足的屌絲模樣,發型差沒顏值,普通話不標準,最近又爆出他的英語連標準的邊也沒沾上,被人調侃被人惡搞,歌唱的很好。他比不上李彥宏的小白臉、馬化騰的狂狷、馬云的口才。另外,前幾天樂視也推出了自家的手機,定調為超級手機,我看了發布會直播,臺下很多很有范的明星到場,與其說給樂視捧場,不如說討自己的前途,樂視影業的未來影響力不容小覷。賈躍亭在臺上侃侃而談,一會兒臨水照花,一會兒睥睨一切,看似浮夸,看似無恥,但人家背后有一個很牛叉的生態,加上磁性的聲音,了得的口才,這都成了號召力的資本,他跟老羅不一樣,老羅純粹在吹牛逼,并鉆進吹起的牛逼泡里一夢不醒,賈躍亭把吹起的牛逼當氫氣球,一個人上天,以為下面的人在仰望,其實底下的人看他能飛到多高。雖然如此,只要看一看雷軍的履歷,也是挺牛逼的,以前的不提,光是他進入手機界就把行業搞得哀鴻遍野,同行爭相模仿也難望項背這一點,他不是娛樂圈的吳彥祖劉德華,卻可以是劉青云黃渤。
小米的產品不一定是頂級,它沒有核心技術,手機還沒實現手紋解鎖和懸浮觸感,只是符合大眾口味的爆款。它的迅速成功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它的營銷,雖然小米否認自己投入了營銷,只是在認真做產品,然而,它的營銷卻是顯而易見的。今天看到小米把美國知名科技媒體人的一篇贊賞小米Note的文章做大肆宣傳,盡情轉發,顯得很浮夸,真像一個苦盡甘來的破落戶被欽點進了大雅之堂,讓他的粉絲以為真的可以與蘋果公司分庭抗禮了。。這位莫博士評價小米Note可以挑戰蘋果和三星了,這就存在很大的迷惑性,小米Note僅是一款旗艦,而蘋果出了很多小米仰望的旗艦,姓莫的媒體人也僅是眾多盛名中的一位,那么多媒體人,都有各自的愛憎偏好,某個人對一款手機給予好評太正常不過,所以拿此當宣傳,是很討巧的營銷手段,這跟一個人在朋友圈很興奮發布了美食和景點一個心態。可以想道,小米在一款并不差的產品的基礎上,揚長避短,聞雞起舞,大作營銷之法,是有很強的目的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