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運營綜合實踐——小米商城復盤思考
小米成立于2010年4月,起初發展的概念是“為發燒而生”,符合年輕人的口味,用互聯網思維做手機,將MIUI系統做到100萬用戶后,發布了小米手機,一度手機供不應求。
在小米商城里,小米手機越賣越好,在國內小米幾乎是無人不知,還進軍海外市場,參加國外的消費電子展,發展才6年,他的步伐是可謂飛速,但是今年小米手機銷量比起上年不增反減,只因小米商城只是互聯網的用戶可以觸達,更多的是需要線上和線下一起發力。
-01- 判斷該產品當前處于生命周期發展的哪一個階段?現階段要面臨的核心問題是什么?以及其核心突破口可能在哪里?并說明原因。
小米商城從一開始,直接跳過探索期、轉型期,直接進入快速發展期。小米手機之所以賣的好,除了產品本身,很大一部分是來之于小米商城的運營機制,不定時有些活動。起初,商城不能找用戶來評測,自家員工在上面買可樂,汽水,技術充當配送員,不斷尋找bug 。
小米商城上線,小米手機開搶,商城幾度陷入癱瘓狀態,為什么需要搶呢?是因為國內制造業,當時,還沒有發展起來,手機零件生產成本高,而且供貨不穩定,導致小米供貨不穩定,被人罵饑餓營銷。
但小米,這只豬抓住了這個風口,帶領國內手機制造業的改革,我這里說的帶領的確是當之無愧的,在當時山寨風盛行的手機市場,的確因為小米這個品牌的出現,才有了今天用戶對國內手機看法的改變。
希望在下一個風口出現的時候,小米也能抓住。
2016年,在手機銷量上,來之好奇心日報的數據,小米被 OPPO 和 vivo 兩家公司所仰賴的傳統渠道打敗了。
根據數據咨詢機構IDC 的統計,目前中國市場手機銷量前兩名是手機廠商 OPPO、vivo 這兩個資本上有血緣關系的公司。甚至在全球市場,它們也僅次于三星、蘋果和華為。
這也說明了互聯網渠道上升幅度趨平,也是一、二線年輕市場,趨于飽和,需要向線下渠道,或者二、三先城市進行市場拓展。小米商城,在保持現有用戶留存的同時,也要適當的增加一些,適合二線城市的內容,比較好玩的內容來帶出小米的科技感。
小米除了做手機,在““米家”品牌生態鏈里面,還有小米電源,小米手環,小米電飯煲,小米無人機,小米平衡車,小米電視,等。
產品的銷量,很大一部分是靠小米手機。但是利潤這一塊,雷軍曾經說過:溢價最高的是小米公仔,可見小米手邊的產品比手機利潤還高,但是誰會在小米商城買周邊?是小米用戶,小米手機銷量不好,外部的用戶需要小米好的產品引流進來,小米商城也需要好的運營機制,才能把小米產品推向更高。
在京東上,小米的商品銷量也不是第一,因為小米的產品被“模仿反超”了。小米設計出來的插線板,傳統品牌馬上做出同款,還比小米的產品便宜幾塊錢。
下面引用雷軍對此事看法的原話:
“小米插線板帶動了整個插線板行業的進步。1 年前發布后,我們的友商就立即跟進了,當我看到它們產品的時候非常激動澎湃,我真心為友商點個贊。我們不覺得大家一定要買我們的產品……雖然它們長得像小米,我們也應該為友商的每一點進步鼓掌。”
雷軍接受采訪的時候這么說道。
從曾經的國內第一到現在的華為、OPPO、vivo之后,這個是很難接受的。
歸根結底,小米商城要給用戶更好的內容生態,這樣其他手機品牌的用戶也會下載小米商城,購買小米手機或者其他手機周邊。同時,小米技術也要一直領先,依靠“米粉”的力量,把“米家”品牌的產品鏈,良性快速的發展起來。
今年小米發布的小米MIX,可謂是重新把用戶的視線拉回小米手機上,“黑科技”引起了關注,2017年小米想要奪回第一,就要更好的觸達用戶,線下一二線城市都開了小米之家,線上依靠小米商城,等渠道。用戶在任何場景下,都能很好的接觸到小米。
-02- 該產品是否具有內容?該產品的內容組織形式如何?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其內容組織與挑選邏輯?具體執行上如何體現這些組織與挑選邏輯?其針對內容方面的運營效果如何?
小米商城里面包括有小米手機及手機周邊,小米發布會上發布的產品,第一時間都會在小米商城發售,然后同步到天貓,京東。
小米商城有App、網頁版,那他有沒有內容?有的。
他的內容主要是,產品的介紹,能了解到最新產品。不定期舉辦活動的頁面,進入App,會有推薦的活動在進入界面顯示,能了解到最新的活動。有小米周報,推薦年度好物。
下圖就是小米年度賬單的,頁面推送截圖:
小米商城App里,底部是5大主要的分類,界面分布有一定的距離,圖標大小對稱,看上去井井有條,很舒服。
內容組織上是按照,購物流程最簡話去劃分,商品按照種類歸類好,你想要找的商品能很快找到他的位置,首頁是用戶的直達入口。
首頁這一塊是進去App后第一時間看到的,內容的主要分布是:推薦滾動、1元活動、明星產品、米家智能、猜我喜歡。
這些幾個板塊由上到下展示,每個板塊都有圖片展示,下面有產品名稱、文字說明,點擊進去就能瀏覽。
當你進入小米商店,可能想要買東西,可能只是看看。
如果碰上了優惠活動,你會點進去看看,可能是一個滿減的活動,然后我們會去看看產品,是一個手機周邊,往下拉看到的是,用戶的評價和下面客服有趣的回復,相互的對話很有趣,我感覺到大家在互動,大家都喜歡的產品肯定不會錯,添加購物車,生成訂單。
最后,我的小米手機來了一條信息提醒,我獲取了成就,點亮了小米商品的圖標,超越了全國50%的用戶,我的戰斗力還是蠻強的,頓時我心中產生了小小的幸福感。
小米商城上首頁推薦的產品內容,無不透漏出了小米滿滿的科技感。滾動推薦的是紅米Note 4,超薄機身的圖片展示,簡單的“全網通雙卡雙待,購機抽紅包”這幾個字,突出了手機優點,1199無比優惠的價格,64GB機身內存。
也透漏出小米產品的性價比十分的高。挑選邏輯符合當下時節,大眾的需求。臨近過年,大家都想回家過年,買什么禮物給媽媽好呢?1000左右不貴,買給爸媽用也適合,剛好教教他們用智能手機,能聊個微信什么的。
推薦的內容,為什么不是小米Note 2,而是紅米Note 4,不是要體現科技感麼?是的。小米就是要用這種親和的價格推廣黑科技。
買小米Note 2的,我想可能都是有追求的人,年輕人,米粉,可能在其他渠道了解到這款機子,會看過評測視頻,直接找到這款機子,而主頁推薦紅米,也是按照熱度來推薦。挑選邏輯根據節日活動,用戶喜愛,產品產量,市場飽和度,等的數據來挑選的。
運營的效果還是蠻明顯的,紅米Note 4 64GB版銷量 57259臺,小米Note 2 6GB+128GB銷量3182臺,可能Note 2的供貨量不足,然后就不推薦上首頁,想要的伙伴那就大家互相傷害,大家一起搶吧。
-03- 有清晰的符合該時期運營目的的數據評估目的,針對該數據評估目的,給出有效且明確的數據評估指標,并給出詳盡的分析思路或方法。
來自酷傳的數據顯示,小米商城在10月22日到1月21日,這3個月的下載量,增幅明顯減少了。
在11月中的時候,有一段時間的增幅非常大,只因為小米MIX10月25日發布后,用戶對于科技的著迷,進入小米商城希望搶到一臺。
但這數據也反映了小米商城現階段,還需要產品對用戶的吸引,帶來較大的新增用戶。
我覺得現階段的小米商城,更多的應該是向科技評測的道路上深耕,獨立出發現這一板塊,做成朋友圈一樣的界面,分享小米的科研成果,把它當成微博來運營。
在發現這一板塊中,版面如下圖所示,有一元活動、小米要聞、開箱曬物,等。好像界面顯得界面太繁瑣,我覺得,在發現弄一個聚合欄,把這些一元活動、互動頻道放進去,需要的用戶可以點進去參加。
把小米要聞、開箱曬物這些內容展示開來,直接顯示文章,不用用戶二次操作。拉下去看到的文章閱讀量其實挺小的,跟微信“小米公司”公眾號10萬+的閱讀量來講。后面發展起來,可以邀請科技大咖進駐,或者邀請科技作者投稿,這樣子多元化的內容有了,自然用戶就把他當成一個科技論壇來看。
-04- 該產品上升期的用戶運營策略可能會有哪些?(包含老用戶的維護、流失用戶的召回、二級三級新用戶的拓展)
在小米MIX發布過后,迎來的新用戶的大幅增長,首頁肯定要放小米Note 2,因為小米MIX是概念機,不量產,小米Note 2 產量會大點,所以放小米Note 2。
然后推出了一個“真心想要”的功能,目的是防止黃牛刷單。
當時的一元活動,應該是放在首頁展示的。大家都搶不到購買資格,用1塊錢玩玩也好,萬一中了呢。等開獎需要一定的時間,這期間,手機周邊,也會在首頁滾動推薦,促進客戶付費,也可以減低客戶搶不到小米MIX而流失。
同時增加幸運大轉盤、每日簽到,讓用戶抽取購買資格。在幸運大轉盤抽到,小米手環2的購買資格,好的商品就這樣讓他觸達了更多的用戶去了解他。
也可以結合小米錢包,讓用戶做分期,用戶可在幸運大轉盤抽取免息券。一些用戶可能是比較追求新產品,推出個以舊換新的活動,當然現在小米商城也有。
最后做一波滿減活動,促進手機周邊的銷量,滿99減10這樣子,現在沒活動期間就是,滿150包郵這樣子。
用戶在商城逛游太久也不好,可能就看不買,最后做這些活動就是要促進用戶付費,老用戶買手機周邊。
在小米商城,發現 那一欄的文章有一個分享功能,分享出去的文章會帶個"小米商城"的小尾巴,在文章頂部有一個下載App的提示,算是用戶引流進來的一個常用的好辦法。
-05- 或者如果你是該產品的活動運營人員,策劃一個活動,目標為促進用戶某個行為活躍(可以是登錄或付費等行為),并形成活動策劃方案。
最近VR挺火的, 我們采用泰國夸張手法,拍一個感人的H5廣告。寫一個獨居老人,有一點老年癡呆,認不出自己的兒子了,每天他的兒子都會打電話回來,叮囑老人蓋好被子,多出去曬曬太陽。有1天,老人的手機壞了,他去中國移動買了個新手機 紅米4。1周后,老人拿著這個手機再次來到營業廳,老人跟營業員說,這手機接不了我兒子的電話。那小伙用座機打了老人的號碼,說這電話沒問題,可能你兒子忙,沒有打電話回家,你打給他唄。老人說,我不會用,小伙就教了他打電話。
這時,頁面要轉成3D重力操作,讓看視頻的用戶點擊手機,教老人撥打兒子電話。
打過去兒子的號碼,沒人接。
又過了一周,老人因不開心,注意力不集中,過馬路時被車撞了,在醫院里面老人傷口包扎好了,面無表情的望出窗外。
這時已小青年進入病房,叫了一聲“爸”。
老人喊:兒子,你為什么不打電話回來,我好想你呀。
這時,兒子說:我其實不是你的兒子,我是騙子,開始想騙你錢的,后來感覺你像我爸,我就每天都打電話給你,和你聊聊家常了,后來我打你電話,一直都是占線中。
這是鏡頭轉向手機來電,原來騙子用的號碼,被小米手機識別出來,攔截了。
鏡頭再轉回老人:“我不管,你就是我的兒子,你就是我的兒子。”
騙子:“爸,我以后再也不騙人了。”
兩人相擁而泣。
最后,彈出小米手機每年為用戶識別,攔截了多少個詐騙電話。
做這個廣告,做成VR就是希望用戶更容易傳播,中間有一環,用戶在重力感應下,代替營業廳小伙,教老人打電話給兒子,這個增加用戶的可玩性,最后一個大團圓的結局,,滿足了用戶的心理,這樣子能傳播出:小米用科技給我們生活帶來美好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