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談和解的姐妹篇,我們的恨,發泄的方向如果不是向外,就會轉過來對著自己。這一篇,讓我們回歸自身,結合《與真實的自己和解》--蒂姆·德斯蒙德這本書,來談談和自己相處的具體辦法。不知道上一篇寫的是神馬的請戳:《快過年了不想吵了,就想和和氣氣地過日子。|談和解》。如果你發現文章太長,是因為文章最后的第4節加了書本的一個詳細案例。
1
黃子華棟篤笑里面有講到一個段子,關于林黛玉的。
黃子華說:林黛玉有“兩少”“一多”。
兩少是指,很少不病,很少不哭。
一多是指,變化多。
無論多開心的事情,到了林黛玉那里,她心理上都會產生四種變化:“喜、驚、悲、嘆”。
譬如說賈寶玉告訴林黛玉,我好喜歡你啊。
林黛玉一聽心想:哎呀,他喜歡我呀,~喜
接著馬上就會起變化了:
在這么多人面前說喜歡我,不怕別人說閑話嗎?~驚(擔心)
接著馬上又會想:他喜歡我就好啦,為什么又有一個薛寶釵呢?~悲
再接著就會想:他是對我好,這很好,但是我身體不好,又能好多久呢?~嘆
~喜~驚~悲~嘆~。
段子固然好笑,卻形象地說出了那些習慣自我批判的群體的模式:
當生活一帆風順時候,開心不到幾秒,馬上就會擔心:
擔心引起別人的嫉妒,
擔心別人發現我其實配不上,
擔心接下來有什么壞事發生,
擔心這種好事一瞬即逝。
當生活舉步維艱的時候,這種自我批判就更加悲壯了。
借用合理情緒療法里面的話,就是絕偏極。三個一聽就覺得很極端的詞。
我絕對要或者絕對不要怎么樣,一旦怎么樣就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絕對化
一件事沒做好,就代表所有的事情都做不好,我是一個失敗的人。~以偏概全(過分概括)
一件事沒做好,就是無法挽回的,我的余生將充滿失望和痛苦。~糟糕至極
如果上面的描述讓你覺得有吻合的,你覺得你相似的程度有多少呢?(1~100%)
2
好事總是漸行漸遠,壞事總是越演越烈。不知道為什么自己會變成這樣。
也許有的人天生就是這樣,有的人不是。但是只要網上查一下,你就會發現跟你同樣狀況的人不在少數,還不斷增加。讓你不得不承認后天環境對人的強烈影響。
比如說比較常見的抑郁癥,據數據顯示,在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有抑郁癥;每年有80萬人因自殺死亡,大約每40秒就有一人選擇輕生。但全球只有不足一半的患者(在許多國家中僅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有效治療。
或許你出生于一個不太理想的環境,養育你的人本身也不懂得,以致于讓你一直處于糟糕的處境不知所措。
于是你逐漸形成了自我批判的模式:父母不愛我,一定是我不夠好。自小就習慣了自我批判,強制自己迎合社會的標準和他人的期待,以這樣的方式來存活。
或許你成年后遭遇的挫折和打擊太多,你的自信和自尊被打垮,導致你看事情往往采取了悲觀的態度。
其實,當我們需要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如恐懼,抑郁,憤怒或者孤獨——那些我們苦苦掙扎的時刻,正是我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刻。
然而,我們不能總是指望他人在我們需要的時候立刻出現在身邊。
即便我們有完善的社會支持系統,我們之中的大部分人,仍然難以打開心扉去跟別人談這些。
所以,如果我們能自發式地從自己的內在呈現對自己的深切理解和同情,懂得給內在的自己一個擁抱,與自我和解。下次我們再遇到這樣的境況時,就可以尋求它的幫助。讓它成為我們抗壓、修復和內心寧靜的最堅實的基礎。
3
那么,自我和解,擁抱自己,怎么做?
就像一個母親抱著新生嬰兒那樣,告訴孩子:
無論發生了什么,你是怎么樣,媽媽都在,媽媽都會愛你。
就像你最好的朋友受傷了,你第一反應是維護他,照顧他。
就像你的左手不小心碰到了桌子,很痛很痛,你的右手不會抱怨你的左手,說你怎么那么笨!右手只會捂著左手,希望能減輕它的傷痛。
所以自我和解,就是無條件地支持自己。
不在意自己是好是壞,是否和他人一樣,無論發生什么,以寬容和接納的心態和自己相處。
與自我和解真的有那么多好處嗎?
書中除了列舉了大量的成功案例,還提到了關于自我和解(自我同情)的八大科學發現。
其中包括:
增強大腦中的關懷回路;
減少情緒困擾;
性格顯著地變得積極,產生更多的親社會和利他行為;
增加幸福感、寧靜感;
......
那么,自我和解(自我同情)就沒有壞處嗎?
作者給出了肯定答案:沒有。
前提是我們要注意不要混淆下面的一些概念:
自我放縱、自艾自憐、消極被動、自我中心主義。
說了那么多,我們還是不知道怎么做嘛。
下面我們參照書中的一個案例,看看實際的練習是怎么做的吧。
由于篇幅的原因沒有辦法詳細介紹,這里只摘選了比較有代表性的,想要了解詳細的童鞋請去翻書啦!
4
離婚的Cheryl
盡管Cheryl已經離婚4年有余,但每當她思考離婚這個問題時,都充滿了羞愧和自我厭惡感。
她那段失敗的婚姻曾持續了8年多,在那8年多的日子里,她和她的丈夫都對彼此產生了強烈的怨恨。起初,兩人因為無法溝通,三不五時發生小沖突,漸漸地,兩人的矛盾逐漸升級,最終演化為彼此對對方的憤恨和隔離。
最后,她的丈夫提出離婚,她同意了。毫無疑問,在這段婚姻里,他們都令對方倍感折磨。
現在Cheryl偶爾會去約會,但在她內心深處,依然難以抑制曾經的離婚經歷給自己帶來的未解決的痛苦。
這種痛苦會一直阻撓她在一段新的戀情中獲得安全和舒適的感受。她想要治愈這種痛苦,然后,重新開始。
讓我們試著去想象一下Cheryl可能會如何自我批判,如何抱怨她的丈夫,或是自艾自憐,又或者會如何運用自我和解(自我同情)的技能對過往的傷痛進行愈療。
自我批判的回應
Cheryl可能會想:“我一定是有毒的。因為我沒有與對方溝通的能力,就這樣親手毀了一段完美良緣。我整個人由內而外都爛透了。
想都不用想,我一定會像毀了上一段婚姻那樣毀了所有的新戀情。我能作出的最好選擇就是孤獨終老,這樣我就不會把其他男人的人生一并毀了。”
評估一下你自己,在多大程度上會產生與此相似的想法。(0—100%)
批判他人的回應
Cheryl可能會想:“這都是那個臭男人的錯。我沒法相信,他怎么能這么對我。他毀了我們的婚姻,讓我討厭我自己。
他渾身都充滿了負能量,總是對我雞蛋里挑骨頭。我真的煩死他了。”
評估一下你自己,在多大程度上會產生與此相似的想法。(0—100%)
自艾自憐的回應
Cheryl可能會想:“天哪,為什么這一切會發生在我身上?難道我不配得到幸福嗎?我究竟做了些什么,竟然獲得如此可悲的下場?
這世上的每一個人都擁有幸福的婚姻和快樂的家庭,而我卻沒有運氣擁有這樣大多數人都有的幸福。我的人生已經徹底毀了,我永遠也不會再快樂起來了。”
評估一下你自己,在多大程度上會產生與此相似的想法。(0—100%)
自我和解(自我同情)的回應
Cheryl可能會想:“我要寬容自己去釋放情緒,在為自己的失去感到悲傷的同時不去計較究竟誰對誰錯。我也許不太清楚我曾經的婚姻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但我很明白,它讓我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深刻的痛苦。我同樣明白的是,現在的我,極度渴望被愛和同情緊緊包圍。”
Cheryl充分滿足自己所需的靜思時間,去細細體味自己身體中所產生的“悲傷”這種知覺,同時,在此過程中,她并不會因被自己的故事細節絆住而六神無主。當婚姻逐漸走向盡頭的那一幕在眼前重現,Cheryl能清楚地看到,在那一幕婚姻生活場景中的自己,是多么地不被愛著,孤立無援。
她這么對過去的自己說:“我知道你現在強烈地感覺不被愛著,但是我愛你,而且我能看到你是如此特別和可愛。”
她向過去的自己傳遞了濃濃的愛和同情,這都是那時的自己所最需要的一切。在幾周持之以恒的每日練習后,謝麗爾發現自己不再害怕開展一段嶄新的戀情。
評估一下你自己,在多大程度上會產生與此相似的想法。(0—100%)
對謝麗爾來說,自我同情意味著接納自己的感受,而又不被自己的情緒牽著鼻子走。
她充分包容自己身體中產生的悲傷知覺,這使得她不會被自己的故事和判斷帶得偏離正軌。
然后,她練習積極地向自己傳輸同情。她想象在婚姻接近破碎的時候,愛和同情是如何在她的生活中缺席的。
接著,她用視覺化的方式表達了對過去自己的同情:
“我知道你現在強烈地感覺不被愛著,但是我愛你,而且我能看到你是如此特別和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