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王子娶了鄰國的公主,新婚之夜貌美的公主告訴他,自己受到巫婆詛咒,如果晚上是美麗的公主,白天則就會變成丑陋的老太婆。現在王子可以選擇,決定她白天變成美麗的公主還是丑陋的老太婆,但是到了晚上就會變成另外一個樣子。王子微微一笑說:你想白天或者晚上當公主都行,你自己做決定就好。
公主微微一笑說:“感謝你講這個選擇權還給我,為我破除魔咒,我當然是希望白天和黑夜都是公主。”
這個時候王子也告訴公主,自己同樣受到了魔咒,白天是英俊勇猛的王子,到了晚上就會變成一個邋遢的摳腳大漢。希望公主為他選擇,白天當王子還是摳腳大漢?
公主同樣回答他,希望王子如自己的心愿作出抉擇。這個時候王子哈哈大笑三聲,說:“我當然是希望白天和晚上都可以當扣腳大漢……”
故事可能聽起來有點奇葩,但是它反映的就是我們都希望能做自己命運的掌舵人并且活得真實。
所有女孩都希望自己是美麗的公主,但不見得所有的男生都希望自己是那個為公主披荊斬棘的英勇王子,可能他們想做的只是窩在電腦面前,天天大吉大利今晚吃雞的廢柴摳腳大漢。只是童話故事賦予公主和王子太多美好的期待,而這個多變又充滿壓力的社會,也賦予了我們太多的責任與艱辛。
之前混沌學院分享過一句,如果你現在不覺得一年前的自己是個蠢貨,那說明你這一年沒學到什么東西。
聽起來是一句十分催人奮進的勵志箴言,但細想這也是一句打著時代烙印的痛苦長鞭。
都說現代人太功利,從歡樂頌到宮斗劇無不歌頌那些善于謀略,能夠升級打怪的高智商主角。
可當我們被時代裹挾著不得不發憤圖強,嚴格自律,刻苦上進,努力去爭取一席之地,每天頂著這個時代拋棄你,連招呼都不會打一聲的長鳴警鐘,在焦慮中惴惴不安,將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壓著未來的成績,不如靜下心來想一想,自己到底要什么?
都說人的不快樂,往往是由于想要的太多,要不是能力與野心不匹配,又或者是期待和現實有差距而導致的。
人生苦短,別和自己太過不去,為你送上自我療愈良方《與真實的自己和解》。
這本書是由美國蒂姆斯德斯蒙德所著,他作為一名專業的心理治療臨床醫生,用大量的現實案例來告訴我們,為什么自我同情是撫平痛苦愈合創傷的核心,以及如何將自我同情練習,融入到生活演練場中。
與其說它是一本學術著作,不如說這是一本實事求是,行之有效的自愈指南。
它的可操作性極強,能夠手把手的幫助你進行簡單的練習,還輔助了大量的相關案例,和流程清晰的指導方案。并且書中所包含的練習,已經在嚴格的、隨機的、可控的實驗中進行了研究,科學家們得出結論,每天只需30分鐘,堅持14天,這些自我同情練習就可以在你的,大腦思維和行為方式上,產生明顯并可測量的改變,讓你做到真正的,改變自我。
為什么與真實的自我和解如此重要呢?簡單的說。在如今競爭壓力如此大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會為自己賦予過多的責任對自己提出各種嚴苛要求,看似追求上進,實則往往壓得自己喘不過氣。
只有當我們能夠真正的去愛和接受自己,真正學會自我認同和接納真實的自己,擁有能夠感知真實自我和進行自我同情的內心,才能為我們抗壓修復和內心寧靜打下最堅實的基礎。
幸運的是,通過書中的方法進行練習,每個人都能做到自我同情。
那到底什么才是自我同情呢?字面上的解釋是:對自己充滿同情。但自我同情絕不是自我放縱,也不是自艾自憐,更不是以自我為中心。
其實它更像是能夠時刻認識和覺察真實自我的狀態,并且能像自己的靈魂導師一樣,積極的指導自我享受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同時也能在遭受痛苦和遇到困難時,認清自身的局限,幫助自己以一種支持和積極的心態應對。
書中有非常多的實例來列舉和指導我們進行自我同情。
比如書中分享的自我同情的故事:離婚的謝麗爾
盡管謝麗爾( Cheryl)已經離婚4年有余,但每當她思考離婚這個問題時,都充滿了羞愧和自我厭惡感。她那段失敗的婚曾持續了8年多,在那8年多的日子里,她和她的丈夫都對使此產生了強烈的怨恨。起初,兩人因無法溝通,三不五時發生小沖突,漸漸地,兩人的矛盾逐漸升級,最終演化為彼此對對方的憤恨和隔離。最后,她的丈夫提出離婚,她同意了。毫無疑問在這段婚姻里,他們都令對方倍感折磨。
現在謝麗爾偶爾會去約會,但在她內心深處,依然難以抑制曾經的離婚經歷給自己帶來的未解決的痛苦。這種痛苦會一直阻撓她在一段新的戀情中獲得安全和舒適的感受。她想要治愈這種痛苦,然后,重新開始。
接著作者用不同的視角陳述了謝麗爾對于自己婚姻不幸的回應。
自我批判的回應
當謝莉爾站在自我批判的角度,會覺得所有不幸都是因為自己,自己注定配不上一段美好的婚姻,自己會毀了所有的戀情注定孤獨終老。
批判他人的回應
謝麗爾可能會想:“這都是那個臭男人的錯。我沒法相信他怎么能這么對我。他毀了我們的婚姻,讓我討厭我自己。他渾身都充滿了負能量,總是對我雞蛋里挑骨頭。我真的煩死他了。”
自艾自憐的回應
謝麗爾可能會想:“天哪,為什么這一切會發生在我身上?難道我不配得到幸福嗎?我究竟做了些什么,竟然獲得如此可惠的下場?這世上的每一個人都擁有幸福的婚姻和快樂的家庭,而我卻沒有運氣擁有這樣大多數人都有的幸福。我的人生已經底毀了,我永遠也不會再快樂起來了。”
然后請你結合謝麗爾的例子,設想下如果故事的主人公是你,你的回應會更接近于哪種情況呢?
如果謝麗爾學會了自我同情,她又會怎樣做呢?
首先,自我同情意味著要寬容自己去釋放情緒。
其次,不再計較已經發生且不可改變的事實。
謝麗爾不僅痛快的釋放了自己的情緒,還在為自己感到悲傷的同時不去計較究竟誰對誰錯,畢竟離婚的事實已經發生。
跟著,理解自身情緒的來源找到自己的需求。
謝莉爾明白了自己在此時極度渴望的是被愛和同情,在她充分滿足自己所需靜思的時間后,回顧婚姻種種,她看到了自己在婚姻生活場景中的孤立無援和不被愛和關懷的種種生活細節。
最后,不斷給予自己認可和支持。
謝麗爾在老師的指導下,對過去的自己說:“我知道你現在強烈地感覺不被愛著,但是我愛你,而且我能看到你是如此特別和可愛”她向過去的自己傳遞了濃濃的愛和同情,這都是那時的自己所最需要的一切,并且堅持每日練習后,謝麗爾不再懼怕新的戀情。
都說世上最容易的是給他人提意見,最難的卻是認識自我。自我同情從某種程度上就是接納自我和認識自我的第一步。以上分享只是針對謝麗爾的故事給予的自我同情方案,在書中還介紹了更加系統和有針對性的練習方案,需要大家花時間去學習與練習。
我們會花很大的精力在和別人的關系上,卻忽略了和自己的關系,跟自己過不去是很多人痛苦的根源。希望這本《與真實的自己和解》可以讓你全然接納和善待自己。助你在了解自我,發展自我的道路上,開啟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