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一年一次的假期總會讓人很期待。假期開始前,便開始計劃著干很多事情:旅游,約會,和朋友喝酒。。。。。
? ? ? ?假期開始,才發現心情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遞減的。內心充滿浮躁,想干的事情不能如愿完成,自己滿心期待的各類計劃也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大部分時間還是同父母一塊度過。假期過半,甚至想著去逃離。假期快要結束前,毫不猶豫地背著行李離開了家。雖然對回到工作崗位不是很期待,但也讓自己輕松不少。
? ? ? ? ?回單位第三天,手機突然看到下午五個未接來電,是母親打過來的,想著確實從出門都還沒給家里打電話。當時手頭里有點活,就盤算著晚點回過去。手機塞抽屜里,再掏出手機已是晚上九點,看到未接來電又多了五個,還是母親打過來的。因為工作特殊性,家里一般不主動給我打電話,總擔心著打電話時機不當會影響我工作,像這種情況還是第一次。
電話撥過去,接通后,話筒里立馬傳來母親哽咽的聲線:仔啊!你倒是還想到起這個家,你以前不是這樣的,出門一個星期了,再不喜歡在家里住,也要報個平安啊。問你爸,你姐都說你出去到現在沒打個電話,你把我急死了。
? ? ? ? 手里拿著手機,眼睛一酸,突然控制不住地淌下了淚水,思緒萬千。26歲,應該是結婚成家,事業小成,有主見,有責任,能夠讓父母慢慢安享晚年的年紀。而我的26歲,抱怨工作,抱怨生活,沒有勇氣去愛,沒有勇氣去承擔,敏感,懦弱,自負。。。。
? ? ? ? ?參加工作后,每次休假在家,母親見我精神狀態不好,總會及其委婉地安慰我:“慢慢來,慢慢來,官可以不當,官可以不當的。有沒有什么政策可以早點回來,不行花點錢回家吧”。26歲,本應該是接過家里的頂梁,成為家里核心的年紀。可是我總會把自己懦弱和慵懶造成的一切,習慣性推脫給了家人,我今天的不如意,都是因為你們,都是因為你們!我把休假在家的享受當成了理所當然,心理還琢磨著這是你們欠我的!不干活,到點吃飯,不干活,到點睡覺,有時候膩煩了還會抱怨下飯菜不合口。是的,26歲的我,一個本科畢業三年的啃老族,選擇了懦弱地逃避一切。我知道父母親年紀大了,血壓高,血糖高,很有可能有一天他們中一個或兩個突然會病倒,讓我措手不及;我知道父母省吃儉用,努力積攢每一分錢,都是為了我,我應該跟他們說,爸媽你們夠了,不用為我再操心了;我知道,26歲的年紀應該多關心父母飲食健康,多督促提醒他們,讓他們感受兒子的愛。
? ? ? ? 所有一切,自己都選擇了懦弱地逃避。恐懼來臨,選擇忽略,選擇沉默,不會溝通,不會交流。
? ? ? ?漸漸意識到:父母親,對于一個二十多歲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棟舊房子,我住在里面,它為你遮風擋雨,給了我溫暖和安全。但房子就是房子,我不會和房子去去說話去溝通去體貼它討好它。搬家具時碰破一個墻角,你也不會說“對不起”。
我料想,難道要等足足20年以后,我才會慢慢回過頭來,開端注目這座沒有聲音的老屋,發現它已殘敗虛弱。
? ? ? ?史鐵生先生在《我與地壇》里說:你所有的痛苦,在父母親那里,都是雙倍的。
? ? ? ? ?我在想,26歲的我,何時能不再懦弱,不再沉默,能勇敢承擔父母的愛,真真切切去好好看看這所老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