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晚來秋
芒種來臨,農忙時間到了。此時,長江流域的農民尤其忙碌,夏熟的莊稼要收獲,秋收的莊稼要播種,“栽秧割麥兩頭忙”。初夏的山野里,時而可聽見杜鵑鳥的叫聲。它的聲音清脆而短促,富有穿透力,文人聽來是“不如歸去”,農人聽來卻是“布谷布谷”。
杜鵑鳥飛過的地方,盛開杜鵑花。春天的杜鵑花凋謝了,夏天的杜鵑花又綻放。杜鵑花鳥同名,源自杜鵑啼血的傳說。古蜀國望帝杜宇,本是受人愛戴的君王。當時洪水泛濫,一個死而復生的人鱉靈鑿穿巫山,引水流出,立下大功,杜宇禪位于他。
鱉靈施以暴政,杜宇悲憤,化鳥啼鳴,叫聲凄慘,直至啼血。鮮血落地為花,便是鮮紅的杜鵑花。悲苦的傳說引得詩人慨嘆連連。
吳融《送杜鵑花》:“應是蜀冤啼不盡,更憑顏色訴西風。” 韓偓《凈興寺杜鵑一枝繁艷無比》:“蜀魂未歸長滴血,只應偏滴此叢多。”
杜鵑花種類繁多。全世界有近千種杜鵑花,我國有五百余種。歐美國家的杜鵑花大部分由我國引入。英國傅利斯在云南砍倒了一株高達25米的大樹杜鵑,公開陳列在大英博物館,引起了轟動。他曾七八次出入我國深山,采集了三百余杜鵑新種,帶到歐洲后培育出了數不盡的杜鵑新種。杜鵑因種類繁多,不易形成統一的分類標準。當前,人們主要按花期或來源進行分類,互有交叉。
春鵑
主要指一部分由日本引入中國的雜種杜鵑,于四五月開花,被稱為春鵑。春鵑中的大葉大花主要指毛鵑,一部分小葉小花是東鵑。春鵑耐寒,顏色豐富,常用于城市綠化帶。
夏鵑
五六月開花,株形低矮,樹冠豐滿,可以盆栽,也可以在蔽蔭條件下地栽。因其發枝力特強,耐修剪,可以修建為傘形,庭院里的杜鵑花很多都是這個品種。
東鵑
日本石巖杜鵑的變種及雜交后代,植株低矮,花、枝、葉均纖細,開花繁密,幾乎不見枝葉只見花。不耐強光,可露地種植。
西鵑
由歐美雜交的園藝栽培品種,故稱西洋鵑,又稱西鵑。西鵑難養,適應性、抗病性都較差,只適合盆栽,夏季要適當遮蔭,冬季要保暖。葉片大小居春鵑中毛鵑與東鵑之間,葉面毛少。
李時珍《本草綱目》:“杜鵑花,一名紅躑躅,一名山石榴,一名映山紅,一名山躑躅。”將杜鵑稱作山石榴的古詩不少。白居易任江州司馬,從山下移栽了杜鵑花,給元稹寄詩《山石榴寄元九》:“山石榴,一名山躑躅,一名杜鵑花,杜鵑啼時花撲撲。九江三月杜鵑來,一聲催得一枝開。江城上佐閑無事,山下劚得廳前栽。”為了盛贊山石榴的美艷,更拿芙蓉芍藥作對比:“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杜鵑因此得到了“花中西施”的美名。白居易素來愛花,每見一種花都會換著法子夸贊,褒杜鵑而貶芙蓉、芍藥,大約只是他一時興起吧。
杜鵑又被稱為躑躅,意為猶豫徘徊,只因許多種類的杜鵑花都有毒性。黃躑躅毒性最大,可使人畜麻醉、步履蹣跚,傳說中可制成蒙汗藥,用量大了甚至致命。《本草綱目》:“羊食其葉,躑躅而死,曾有人以其根入酒飲,遂至于斃也。”杜鵑花種類繁多,無毒的也不少,嚼著酸甜可口,很受小孩子歡迎。
** 高山杜鵑蔚為壯觀。山中的杜鵑,不是“花中西施”,而是“花中俠士”。**我的家鄉在三峽岸邊的高山上,正是野生杜鵑花的故鄉。那兒的人們忙于生計,少有侍弄花草的雅趣,每年的春光,都是被杜鵑花喚回的。春寒料峭,田野山林間大片杜鵑花蘇醒,紅的、紫的、粉的、白的,先是團團簇簇,繼而鋪天蓋地,宛若抖落的云霞,熱鬧至極,絢爛至極。
杜鵑花期較長。放學后,我們幾個女孩子在花叢中溜達一圈,折上幾枝含苞待放的杜鵑花,養在清水里,接下來的十天半個月,就可靜待花開了。
我曾在一樹高大的白杜鵑下避雨。它的枝椏遒勁有力,仿佛撐起了一個涼亭;花瓣晶瑩透亮,仿佛無數個細小的瓦片。樹下的空氣是濕潤的,更是芬芳的。被雨水淋濕的我,心情是愉悅的。
后來,在城市里看見綠化帶里的杜鵑、盆景里的杜鵑,既覺得親切,又替它們委屈——盆中花猶如籠中鳥,美則美矣,少了生命力。我想,李白寫下《宣城見杜鵑花》時,或有同感吧:“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野生杜鵑的生命力頑強。前段時間,“枯枝開花”在網絡上流行。在網上買來枯枝,將其插在水中,不久便可開花。那“枯枝”實為野生興安杜鵑的休眠枝。野生興安杜鵑生長十分緩慢,一年僅能生長十厘米左右,過度砍伐會對其造成威脅,專家建議大家手下留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