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已在其他平臺發(fā)布)
司馬門事件,使曹植徹底失去了曹操對他的信任。幾個月后,曹丕不出意外的被立為太子,而曹植也增加了5000戶的食邑,成為名副其實的萬戶侯,這是曹操對他的安慰,也是對曹丕實力的一種平衡。他知道兩個兒子為儲位之爭而形同水火,而失敗者最后的結局往往很悲慘,所以他在世時要保護曹植,增加他的影響力,以免曹植在日后的權力斗爭中被無情傾軋。
為此,曹操還做了另外一件出人意料的事。
三、出征之謀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夏,劉備占領漢中,關羽也從荊州開始北伐。他一路氣勢如虹,圍曹仁、斬龐德、生于禁、淹七軍,天下震動。曹魏的南方防線兵敗如山倒,急需有人挺身而出,穩(wěn)住陣腳。
而這個被曹操委以重任的人,竟然不是太子曹丕,而是曹植。曹操任命曹植為南中郎將、征虜將軍,即刻率師南下救援曹仁。
這回該曹丕感到緊張了,曹植成了父親眼中力挽狂瀾的中流砥柱,而將舉國命運交付于他。曹植即刻手握重兵,這讓曹丕原本有利的局勢有了很多變數(shù)。而曹植一旦得勝回朝,眾望所歸,很多事情就不是他曹丕能掌握的了,他必須阻止這件事情發(fā)生。
于是在出征的前夜,曹丕設宴款待曹植。歡飲半宵,曹植爛醉如泥,竟然耽誤了第二天出師的時間,這讓曹操又大大地吃了一驚。曹植在國家危難之際肩負重任,為何這樣不識大體,沒有分寸?真相到底又是怎樣的呢?
《三國志》對這件事記載只有只言片語,無法看出其中的端倪,但裴松之在注三國志時引用了《魏氏春秋》中的內容,上面明確記載曹丕設宴款待曹植,逼迫曹植喝酒。曹植架不住曹丕的殷勤相勸,也擱不下拳拳的兄弟情深。曹植又一次爛醉如泥,葬送了自己人生最后翻盤的機會。
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這應該是曹丕的詭計,還有人猜測曹丕在酒中下了藥。陰險隱忍的他略施小計就讓純粹質樸的曹植束手就擒。
曹植失去了曹操給他最后的機會。曹操力排眾議,費盡心思要讓他在魏國建立功勛,積累資本,以便日后在曹丕的重壓下也能在魏國立足。可他的苦心終究化為了泡影。在曹操一聲嘆息的背后,曹植后半生坎坷多舛的命運早已注定。
四、洛水之神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去世,曹植失去了庇佑。曹丕繼位不久,逼迫漢獻帝禪位,自己自立為帝,建立魏朝,定都洛陽。他上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清除政敵,而曾經對他威脅最大的曹植自然首當其沖。很快,曹植的幕僚和支持者丁儀、丁廙、兄弟和孔桂等人被滿門抄斬。看著自己的好友和支持者身首異處、血流成河。曹植見識了哥哥陰險狡詐后的無情冷酷。他知道自己今后的命運就如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了。
接著,成為孤家寡人的曹植和一眾藩王被趕出洛陽,勒令回到藩國。但他們回去也不得安寧。皇帝安排的監(jiān)國謁業(yè)者如影隨形,諸王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皇帝的掌握中。一向灑脫無羈的曹植哪受得了這種約束,他憂憤至極,只能在酒精中醉生夢死。由于酒后言行放縱,對謁者不敬。被謁者以“劫持使者”之罪上告曹丕。
很快,曹植便被押至洛陽問罪。短短一年多,他從魏國最有權勢的王侯變成了階下囚。哥哥對他的打擊和報復竟然來得如此之快。
曹丕從來就沒有打算放過這個同父同母的第弟。罪名坐實后,曹植被囚禁。曹丕一想到這個素有名望、才華橫溢的兄弟,就如同魚梗在喉,芒刺在背,幾次起了殺心。但由于母親卞太后的以死相逼,曹植才得以死里逃生。
魏黃初三年(公元222年4月),曹植終于得以釋放,返回鄄城。看著明麗的山水、迎著自由的清風,曹植仿若隔世。清風明月、自由馳騁,對所有人來說都不是奢求,可對他來說是多么的不容易。
他的身份、地位、才氣都成為套在他脖子上的枷鎖,他如同犯人一樣被監(jiān)視著、被管制著,就像一只被天羅地網籠罩的鳥兒,再沒有它振翅的天空,而只能蜷縮在籠底茍且偷生罷了。
想到這些,他不禁悲從中來,這該是怎樣一種悲慘絕望的人生啊!他后悔生在帝王家,他后悔自己早年的鋒芒畢露,才氣逼人,現(xiàn)在連做一個普通人的資格也沒有了,未來他不敢去想,如果生命還能有什么意義和光彩,那也只能渴望奇跡了。
恍惚間,曹植拿來到洛水河邊。此時正值夕陽西下,霞光萬道。金燦燦的山、閃亮亮的水,美得那么神奇,仿佛一個虛幻的世界。他停車放馬,信步前行,去享受這那短暫的難得的美麗。
朦朧間,他看到一個女子,一個他從來沒有見到的堪稱完美的女子,就好像一陣風將她送到了曹植的面前。那樣飄渺的令人難以置信,卻又如此的真真切切。
她發(fā)髻如云、眉似彎月、明眸皓齒、盼顧生輝;她服飾奇異,披珠帶玉,渾身熠熠發(fā)光;它翩若驚鴻、婉若游龍,動如風花之舞;如此驚為天人的容貌,如此嫵媚優(yōu)雅的身姿,渾身上下都散發(fā)著迷人的光芒,她一定不是人,而是神!
曹植只一眼就被吸引了,不僅心旌搖曳。沒有人不會不被這樣的女子吸引,曹植只是個凡夫俗子,他抵擋不住這種絕美的誘惑。他解下身上的玉佩,向女神示愛,女神舉止得體、含情脈脈,指著浩浩的洛水回應……。
這是世間最優(yōu)秀的男子與絕美女神的對話,但曹植仍然感到深深的自卑,他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惆悵油然而生,只能癡癡的望著她。
他沒想到女神也是熱烈多情的,她看見了曹植的猶豫,發(fā)出了悠長的怨嘆。瞬間愁云驟起、山河色變,眾神聞聲而來,紛紛現(xiàn)身。曹植有幸目睹了香水之神——娥皇女英,孑然一身的瓠瓠星,孤獨無偶的牽牛星……。他們都是神仙,卻無一例外不是為情所困,為情所傷,在天上人間延續(xù)著千萬年的孤獨。曹植不覺潸然淚下。
眾神散開,神女也要離去,她依依不舍這驚鴻一瞥的情意,欲言又止、欲走還留,那無盡哀怨的眼神,足以讓人失魂落魄,肝腸寸斷。問世間情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許”,縱是神女仙子,也難逃情劫。但人神有別,這跨界的愛戀終究只是一場虛幻、一抹云煙。
云煙散去,夕陽西沉,只留下曹植呆在原地,不舍離去,不知道剛才那一幕是真的還是夢幻。
這就是曹植筆下的《洛神賦》,那個完美無無瑕的女子,正是洛水之神宓妃。神人相逢,千古奇遇。在洛水之畔,曹植邂逅了天地間最美的女神,也描述出天地間最美的女神。她到底從哪里來?是從遠古的神話走來、從飄渺的仙界而來、還是從曹植的心中而來?只有曹植知道。
但在曹植心中,一定有一個神。在他人生最落魄失望的時刻,他需要一個女神來點亮他的內心,維持他的溫度,留住他的希望。
有人說,女神是他曾經深愛的亡妻,他在困頓失落之際,懷念夫妻恩愛的美好時光;有人說,依文學中“香草美人”的傳統(tǒng),女神是代指他的哥哥——魏文帝曹丕。曹植是借此抒發(fā)被打擊壓迫的怨憤;還有人因為這篇文章原有的題目《感甄賦》而聯(lián)想到女神暗指曹丕的妻子、曹植的嫂嫂——甄氏。這應該是荒唐而無聊的,甄氏雖是當世的大美人,風采絕倫,世人仰慕。但他大曹植十多歲,而且她嫁給曹丕時,曹植還是一個13歲的少年,怎么會有如此怪誕的想法呢?我相信這是后世的人們?yōu)榱俗菲娅C艷編造出來的故事。
洛神到底是現(xiàn)實中的誰,可能不會有答案。他可能是崔氏的影子,對于落魄中的曹植來說,亡妻仍然是生命中唯一的寄托和念想;而神女比喻曹丕則更為合適不過。雖是兄弟,但已君臣有別,仇恨難解,在權力的廝殺中,他們哪里還有半點兄弟的情誼?就如洛水之神女,曹植和她神人永隔。但他們兄弟隔著的,又何止洛水之深;而洛神更可能是曹植自己,是他熱情似火、完美細膩的靈魂。他不甘寂寞、渴望有為,但殘酷的命運硬生生把理想和現(xiàn)實割裂了。他的靈魂是神,在天際翱翔,渴望建功立業(yè);而他寸功難建、生死難料的境遇讓他作普通人都難。這成了曹植最痛苦的矛盾。就像他和洛水女神,永遠不能重合。
王侯的家世,驚世的才華,最后卻成為兄弟猜忌自己的理由、自己成為割裂靈魂和身體的利器,他只能一半為神,一半為鬼,痛苦的生活著。洛神,正是他面對的那個飄渺的自己,這是多么慘痛的悲哀啊!
但悲慘的命運卻促成了冠絕千古的《洛神賦》,它是這個天縱奇才在黑暗中顯現(xiàn)出的最光燦的內心和最唯美的追求。他在那個時代依然是被壓制迫害的那個人,但是在洛水之畔,在中國文學史上,他完成了從人到神的飛躍。而他創(chuàng)造的那個完美女神,已成為千秋萬世的標桿,成為無法逾越的高峰,在漫長的歲月中被人仰慕和欣賞,他留下了比建功立業(yè)的政治家更豐厚的精神財富。
曹丕一定看到了這篇名動天下的《感甄賦》,也一定感受到了曹植的渴望和無奈。但他被權力和權謀填滿了的心,已無暇顧及兄弟情誼。在他眼里,曹植仍然是一個大威脅,他不會對敵人心慈手軟。一年后,他將再次將曹植逼上絕路,也將逼出中國歷史上最驚心動魄的《七步詩》。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