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案情況介紹:
小顧是一個平時少言寡語的小女孩,打扮得卻很像一位假小子,非常聽話,上課從來不講話,卻也從不發言。可是有一段時間,我發現她竟然接連好幾天沒做作業,考慮到她性格內向,開始我讓她回家補上就行了,老師不批評。可沒想到平時那么聽話的她竟然只補了一小部分。問她原因,她一句也不回答。我心想:“這孩子怎么了,這可不是一個好兆頭,應該問問家長怎么回事?”于是讓她請家長來一趟,結果等了三天都沒來,而且每一天她都會撒一個在我們成人看來十分可笑的謊。事情更嚴重了,我于是親自在放學時到校門口請其家長來談談。她媽媽到辦公室后,我剛跟她媽媽說了一句:“小顧這幾天作業一直沒有完成。”我話還沒說完,她媽媽就沖上前,“啪”地使勁打了小顧一巴掌,自己馬上也紅了眼眶。
二、原因分析:
我立刻被嚇呆了,從來沒見過這么嚴厲的家長,趕緊上前勸住她,她眼淚馬上流了下來,對我傾訴起來,原來她自己是個文盲,自己深深感受到了沒有知識的苦處。而且因為她生了個女兒,婆家的人有些看不起她,她就更希望女兒能夠成才,能夠勝過妯娌生的兒子,為她爭口氣。因為這位家長這么地望女成鳳,就給孩子過大的壓力,對孩子說只要被老師批評,就絕不饒她。平時只要小顧學習上有退步,就對她不是打就是罵。這次她作業沒完成又害怕媽媽發現會罵她,就只好偷偷躲在衛生間里補,但時間不夠,沒有做完。
三、教育對策:
媽媽對孩子提出了不切實際的過高的期望,這個孩子只要一犯一點小錯誤,媽媽就罵她,甚至打她,“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更何況小顧還只是一個小學生呢。她犯了錯誤自然不敢跟媽媽承認,老師要請她媽媽來,她為了逃避,自然要撒謊,而為了圓之前的那個謊,她又不得不編出更多的謊,這無疑是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我覺得這位媽媽轉變觀念是根本。于是,和她好好地談了一番:先是對她說了她的女兒是很棒的,很聽話,乖巧,學習也很上進。但是小顧始終只是個小學生,總會犯錯誤,要給她改過的機會。學習上、生活上都不能給她太大的壓力,對小顧的要求慢慢地提高,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平時要多和女兒談談心,讓她有什么心里話都可以大膽地和媽媽、老師說。學習上有什么不明白的盡管來問老師,老師會幫助她一起培養小顧的。她的媽媽聽了我的這一番話,也意識到以前對女兒確實太苛刻了,表示以后會注意。
四、指導成效:
那么小顧呢,經過這次事情之后,性格比以前開朗了一些,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