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得到專欄《寧向東的清華管理學課》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因為自己時間安排上的關系,并沒有認真的去踐行提到的各種管理方法。雖然訂閱這個專欄的初衷是向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自認為自己在帶團隊過程中有很多問題,不夠自信、魄力小,創新不多,很多問題,但就是沒有邁出實踐這個步子。今天的最新文章標題是《一個提高影響力的極簡工具》,為我們推薦了一個關于如何提高個人在團隊領導上的影響力的管理工具。如果掌握了這個工具的用法,并能舉一反三的話,管理功力將會得到大幅提高。
我們就來看看這個管理工具講的什么?
追隨者表格。
從字面上看,大家都知道追隨者是什么,在管理中,一般有領導者和追隨者兩個角色,而對應于領導者還可以定義為管理者,這是因為管理的層次不同導致的。應該說所有的管理者都想成為領導者,有一群忠實的追隨者,無論到了哪里,都可以快速的拉起一個隊伍,干成一件事情。
這個工具的起源在1992年,管理學家凱利在做了大量的采訪后,按照追隨者是否積極,是否與具有獨立性和批判性思維,將追隨者分為了五類。
有效的追隨者、循規蹈矩者、不合群的追隨者、使用主義的生存者、被動的追隨者。
領導者最喜歡的人是“有效的追隨者”,最想干掉的人是“被動的追隨者”,有些麻煩的是“不合群的追隨者”,有點雞肋的是“循規蹈矩”的追隨者,最糾結的是“實用主義的追隨者”,這類人是我們常說的“墻頭草”類型,哪邊有利哪邊倒。
對于追隨者分類有了大致的了解,我們就可以利用這個工具對下屬進行定位了,看看他們是在坐標的哪個象限上。我們先來看一個比較實用的表格工具,如何給你的下屬打分,用分數去確定他(她)可能在哪個象限,屬于哪一類的追隨者。我們把積極性和批判性思維這兩個維度分別定義為從0-10分,分別對應到兩個坐標軸上,然后根據你個人對于兩個維度的定義,細分出各個打分分項,給每個分項分配一定的權重。接下來就用這個標準的表格給下屬打分,如果為了避免打分太主觀,可以請第三方打或者被評價者本人大,最后的加總得分對應到坐標軸上,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到這個下屬落在哪個象限上。
當你看到你的下屬都落在了你的坐標象限上時,就要開始問問題了,寧老師在文章中提到:
管理學的工具價值全部都在追問之中。
他在文章給出了一系列的追問問題模板,我們要問為什么這個下屬會在這個象限?給他(她)的打分是基于什么樣的考慮?評分表中最低的是哪一項?為什么我會給他這樣的打分,基于什么樣的理由?如果要提高這一項的評分,作為領導者可以幫助他去做哪些改善?如果只做出一項改善,應該先從哪一個開始?這樣不斷的去追問自己,找出可以把這個人往“有效的追隨者”遷移的措施,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再來對團隊進行評價的時候,會發現處于“有效追隨者”象限的人就會越來越多。
當我們是一個在不斷成長的環境中,也是一個致力于成長的領導者,在將下屬往好的方向上帶的過程中,還可以進行總結,處于“有效的追隨者”象限的人,都有哪些共性讓他們處于這個象限,是因為自己做了什么樣的關鍵管理動作導致了大家往這個象限移動。找出這個關鍵動作,就可以一次解決多個人的改善問題。
今天的得到
讀了今天的文章,對管理學有了不一樣的認識,原來認為管理學就是一堆概念,如果真要用到實際的工作中,難度還是蠻大的。原來是自己沒有聽過大師怎么講管理學,不禁要給老師打個小廣告,雖然自己文章的閱讀量不會有多少,但是是自己真實的表達。
寧老師的文章中說到要不斷的提問題,剛好得到專欄李笑來老師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本周的主題也是如何提出一個好問題,難道是約好的么。判斷一個好問題的原則是:能用搜索引擎的就別提問,要知道自己提問的目的,要方便別人回答。提出一個好問題,其實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因為你的問題足夠好的話,一定是經過你的理性思考的,提出問題的過程就是一個初步的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是第二個收獲。
舉一反三的能力是鍛煉管理能力的好辦法。今天的“追隨者表格”,除了用在管理上,還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呢?很多人會說我也不是管理者,也用不上這個,其實是更需要這個表格,看清自己在什么地方,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會更有利,你知道了怎么去“討好”老板。在生活中是否有應用的場景呢?也是有的。比如,作為007的行動者,寫文章需要去找讀者吧,讀者粉絲其實也像管理下屬一樣,我們希望忠實的粉絲要多一些,想把忠實的穩定住,把搖擺變成忠實的。那我們就可以去分析,那些忠實的粉絲為什么追隨我們,他們有哪些共性?我的文章是因為什么吸引到他們的,哪些文章需要改進去贏得他們的擁躉。簡單分析之后,我們就可以更好的確定寫作的方向,怎么更好的服務我們的讀者。這個例子一定是正確的,但是我想是自己的一個思路。類似的如朋友圈的維護,社會交往圈的維護都可以用到今天的工具進行分析。
以上轉述來自于得到訂閱專欄《寧向東的清華管理學課》第30講:《有效追隨|一個提高影響力的極簡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