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可供較多人數進行會議、舉辦晚會的地方并不多,除了露天的,這破舊的禮堂是唯一一個能擋點雨的開會場所,閑暇時這里是鋪展著兩片羽毛球場的供教師打球的教工球館。一到學校需要舉辦會議、晚會時便會撤去羽毛球網重新裝扮一下變為禮堂。不知是這數次的角色轉換讓這禮堂承受不住,還是時間的作用漸漸剝蝕了禮堂的抹灰層,如今的禮堂已破敗不堪了。
這天還未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郭劼所在的學校對于高三學子已經開學一個星期了。這一星期里,校方組織了一次測驗,這是年前就已經放出風聲的,其目的很顯然:是為了檢驗這些快要步入高考殿堂的孩子們在這有史以來最短的寒假里(不到十天),是否把所學的忘得一干二凈了。
正月十四下午,刺耳的鈴聲打響了這一周的最后一節課的下課鈴,一中的教學樓即刻傳來了震耳的聲響,十八個班上千名學生從教室中蜂擁而出,呼喊聲,嘆息聲。。。中夾雜著凳子的碰撞聲。上千名學生手持屬于自己的凳子,溪水般朝目的地——禮堂涌去。
郭劼、宇軒眾人夾雜在這浩大的涌流中,探討著明天如何度過。學校已答應正月十五元宵節即明天放假一天,好讓大家在元宵佳節得以和家人團聚。然而這一天的放假對郭劼這些家住里學校很遠的寄宿生是沒有太大意義的。家是回不了的,只能考慮在學校如何度過了。
人群奔涌著匯集到了禮堂。大家來到會場,一如往常開會式的一片混亂,好不容易坐下之后又讓領導前后左右給轉移了好幾次。
終于開始了,郭劼終于算是見了一面可敬的校長了。校長激情澎湃的講話讓他贊嘆不已,這也許他到如今都還覺得很好的發言。不禁感嘆校長大人不愧是留過洋的,竟能寫出這等文字,而他又是理工科專業畢業的。此種仰慕之情一直到有次語文老師說校長的演講稿是學校全體語文組的老師合力的作品,這之后才不得不對校長“刮目相看”了。
之后便是各位“代表”的發言了。其中最不堪入耳的是一位英語老師。平日里樹立起來的無比“偉岸高大”的形象在這次她的發言中徹底毀滅。當時生秀正看著手中的雜志,忽然間被一青春少女嬌氣的聲音吸引。猛抬頭一看,瞬間被自己視覺與聽覺所產生的落差震到,思想整整停頓了一秒鐘,所幸一秒鐘后大腦重新工作,發出了一個較為正確的指令:繼續看他的雜志。這樣會好一些。生秀環顧四周,同學們的表情五花八門、五彩繽紛。
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自然是那位家長代表。穿著極盡樸素之能事,可發言又極盡夸張,感染力極強。讓人聽過極像打了雞血。會后宇軒回到班級半小時后,才發現自己竟然莫名其妙連飯都不吃,在這背半個小時英語單詞。后因“校內人人網”的人肉搜索才得知此人系此城內某局局長,這讓他第一次感受到:當官的確實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隨著會議的流程,該是大家唱歌、宣誓的時候了。當天唱的是<明天會更好>,就歌曲而言這是一首優秀的歌曲,歌詞不錯曲調優美,給人以希望。最后是整個“百日誓師大會”的高潮部分:全體起立進行百日誓師的宣誓環節。
宣誓的“主辦方”目的往往是“洗腦”,可往往不能達到目的,因為宣誓的人中有:有自己的思想的和沒有自己思想的,有自己思想的不會被洗腦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沒自己思想的也不會被洗腦因為他們沒思想也往往對那些無關自己的事不聞不問,當然也有會被洗腦的,處于有思想和沒思想之間的那類人就是要被洗、刷掉的。而大部分宣誓的人群目的往往是敷衍這子虛烏有的宣誓,有些出于上頭的需要有的出于自身的利益。
半年后郭劼進入大學,參加了學生會的新聞中心,這事要是發生在半年后,郭劼會這么描寫它的盛況:
標題:×××××××
××××年×月×日×時×分,×一中的高三學子高考百日誓師大會在學校禮堂勝利召開,大會由×副校長主持,×校長,教務處×主任等領導以及各界代表等協同本屆一千多名應屆畢業生出席會議。
會議的進行第一項是×校長及各界代表的發言。校長的發言中高度的肯定了這一屆應屆畢業班老師的工作,盡心盡責一絲不茍。接下來他以極富感染力的演講極具震撼力的發言激勵著在場的一千多名莘莘學子。為學子們打入了一計強心計,在學子的心中種下了一顆希望的種子、給了學子們一股前進的動力…接下來各界代表的發言同樣震撼人心、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場聽覺的盛宴、思維的大餐。
接下來在×副校長的主持下,全體與會同學在×同學的帶領下起立一同高歌<明天會更好>。如果說這柔美的旋律是同學們對未來的期望,那么接下來全場的百日誓言就是同學們對未來的宣戰。震耳欲聾的宣誓聲把會議推向了高潮。
宣誓結束之后,×副校長做了簡要的總結,他再次鼓勵同學們要不畏艱辛戰勝高考。誓師大會結束了,可同學們的心中依舊回蕩著那些豪邁的誓言。希望這百日之中,同學們能把那誓言化作前進的動力,相信百日之后,同學們心中的誓言全都得以實現。
“宣誓”后的日子確實有了一定的變化,至少在班級的黑板上出現了“距高考還有99天”的倒計時,以此來提醒在座的同學們高考的臨近。但在這倒計時問世之后它就成了眾多老師“批斗”的對象。
英語老師首先走了進來,手中提著一個公文包,邁著方步,走到講臺前,在放下公文包的一剎上課的鈴聲響了。這可不是巧合,是老先生從教四十多年來練就的獨門絕技,就沖這一點,許多父母都希望將自家的孩子送到他的門下。因為他們覺得,現在社會上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能準時的人已經不多了,而像老先生這樣以準時為出名的人就更少了,重要的是老先生能夠準時來是為了給他廣大的學生們授課。況且老先生十幾年如一日,風雨無阻,竟無一日有所差錯,這說明老人家為人教學的嚴謹態度,大家都比較信任他。
在開學的一段時間里,同學們有一個樂此不疲的游戲,就是拿著手表倒計時老先生出現在門口的時間以及把公文包放在桌上的時間,經常分秒無差,讓同學們佩服不已。老花鏡下眼珠一動,一眼瞄見了黑板右上方的倒計時,有所想法,于是頓了頓想法后又頓了頓才說:“上課了,同學們,看看你們現在都成什么樣了。”同學們都一臉疑惑地紛紛望著老師“高考馬上就要到了,我們的課堂還是這么亂哄哄的,成何體統,你們啊!看看你們這寫的是什么:距高考還有99天。你們還有很多時間嗎,英語學不好也就算了,語文學不會將來想待在哪啊?”此時見同學們都在全神貫注聽著他的訓話,想想火也滅差不多了,效果也有了,況且言多必失,恐壞了自己一世英明--“晚節不保”。之后頓了頓說:“好既然同學們都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那我們就開始上課吧。……”
后來又有語文老師認真地給我們講解這“還”與“只、僅”等字的區別,可能是聽到了英語老師的言論懷疑人家說自己教導無方才造成了一個錯誤。最后這“還”字的命運在班主任這里徹底結束了,他看了看皺了皺眉,還以為他又要說那類“我教了這么多年的書從沒見過像你們這樣的學生”的話,最后大手一揮命令班長馬上把字給改了,還算言簡意賅。
一些重大事件包括高考前,人們無數次的說著要輕松面對要給自己減壓,可往往又不斷地給自己加上壓力的砝碼,人們情愿在許多不必要放松的地方放縱自己,而在那些不該有壓力的地方給以自己所謂前進的動力,以至于最后不堪重負,最終倒在了自己的臆想和壓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