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正是高考學子收獲自己幾年來收獲的時刻,更是自己未來茫茫人生路上的一個新的起點。而高考就是這個過程中承上啟下的關鍵點,高考不僅是一場考試,通過試卷考驗學生的知識技能水平,更是一場教導,通過試卷中的文字傳導給學生接下來的人生路上要注意什么。尤其是語文作文,更是對學生三觀和方法論的引導,本文針對2022年新高考Ⅰ卷作文——本手、妙手、俗手的立意提出一些自己的觀點,希望能給將要進入大學的學子們和在看的讀者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思考。
原題目是:
“本手、妙手、俗手”是圍棋的三個術語。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規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從全局看通常會受損的下法。對于初學者而言,應該從本手開始,本手的功夫扎實了,棋力才會提高。一些初學者熱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視更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礎,妙手是創造。一般來說,對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現妙手;否則,難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規下法,為掌握一般分寸的合乎本分之著手,是中庸的一手,不是特別好也不壞,介于不壞和好之間。本手也是適應棋局的基本方法,意味著在博弈的過程中本手能給我們帶來穩健的收益,讓我們在對局中保證自身的基本生存。在生活中,本手象征著基礎知識、基本常識和正常思維。
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意為卓越的一手,可遇不可求,會有很強的針對性和隱蔽性。妙手的出現往往和當局環境有著密切關系,而且能對局勢產生顯著有利地扭轉,所以妙手意味著絕佳的的收益,這種收益之所以能夠發生,是建立在與當下局勢極度適配的前提下(不然也不會“可遇不可求”了),妙手使得我們在對局中能擁有斬獲勝利的決定優勢。在生活中,妙手象征著高深知識、遠大眼界、靈動且合乎實務的思維。
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從全局看通常會受損的下法,即庸俗的一手。俗手說白了就是表面是看不出害處,但卻不利于我們的下法,。在生活中,俗手象征著對知識的錯誤認知和利用、不明事理以及思維混亂。
出題者通過“本手、妙手、俗手”這三個圍棋的術語去說明基礎與創新之間的的關系。從第一句“本手、妙手、俗手”是圍棋的三個術語的解釋入手,命題者著重引導考生關注“本手”和“妙手”。通過“對于初學者而言,應該從本手開始,本手的功夫扎實了,棋力才會提高?!?“一些初學者熱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視更為常用的本手?!备嬷忌炎陨砘A打牢固,不要急于追求妙手而忽視根基的牢固。最后通過“本手是基礎,妙手是創造。一般來說,對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現妙手;否則,難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币龑W生打好堅實基礎、錘煉意志、奮發創新。啟示我們基本功不是知識的簡單記憶和機械訓練,而是對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掌握融通,也闡明遠大目標和磨礪功夫、基礎扎實和創新創造之間的辯證關系。引導學生遵循獲取知識和養成能力素養的基本規律,筑牢根本,守正而后創新。
基于考試題目的解析我們可以發現“本手、妙手、俗手”是對知識掌握和應用的三種境界——基礎、創新、基礎不牢下的貿然拔高。立意是讓我們扎實基本功,在強化基本能力的同時還要學會不斷創新,做到熟練本手并能在關鍵時刻靈活創新下出妙手。
本手、妙手、俗手三者分別對應基礎、創新、基礎不牢下的貿然拔高三種境界,這三種境界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這種關系不僅僅體現在從基礎到創新的循序漸進的關系,更重要的是這三種境界之間本質上一致的關系。無論是基礎知識還是靈活運用后的創新,甚至是那些因為掌握不熟練而產生的錯誤,它們都是客觀真理的實際表現,并無區別和隔閡,即使有區別,也應是在物質組成和運行原理上的區別,而不是層次認識以及對錯與否上的區別。換句話說,在宇宙法則面前它們都是平等的,即使是因掌握不熟練而產生的錯誤也是一種不符合限定條件下的真理,當然違背限定條件下的真理就是謬誤,但是它們的本質都是真理本身的體現。
從圍棋本身出發,本手、妙手、俗手是指的不同的下棋手法,背后反映的則是不同的博弈策略。然而圍棋棋盤上,黑子白子在361格的棋盤中的落子方式都是有定數的,共有361!種下法,雖然這個數字極其龐大但它也是有限的。這說明,我們無論在棋局中下出的是什么質量的一手,它們均是這361!種可能中的一種,任意一種可能也都能對應著專屬于它的勝利結果,當然也有專屬于它的失敗的結果。所以本手、妙手、俗手之間只有在特定的條件下才能有相對的優劣,當棋局環境一變,我們認為的本手可能是一種最精妙的下法,也有可能是一發俗手,甚至是引起最終失敗的導火索,妙手和俗手也是一樣。
所以三手之間并無本質的差異,而三手所內涵的基礎、創新、基礎不牢下的貿然拔高這三種境界也是同樣的道理。無論是好手還是臭手,難易度不同的知識,它們均是客觀自然規律本身的體現,都是客觀正確且層次一致的。然而為什么要區分它們呢?雖然它們本質都是自然規律,但是對于我們人類而言,不同的客觀實際在我們眼里的認識程度和難易度是不同的,即我們認識世界時需要循序漸進;同時在我們在認識世界的時候,是要依照一定的規矩和條件,在規矩和條件的前提下去定義事物,所以必定會有對錯,即符合或不符。到現在我們就明白了圍棋三手的不同性是建立在人類認知特點上的,而三手的一致性則是建立在客觀規律本身的性質上的。
那我們應當如何處理它們之間的關系?
三手以及其內涵的東西可以反映到知識、行為以及事實這幾個方面上。然而無論是知識、行為還是事實,均是世界真理的客觀體現。所以要想真正地了解、學會并融會貫通,除了按照認識的過程不斷學習之外,還需要從它們的本質角度上去看待,了解它們究竟為何物,這樣有助于我們更好的去認識并運用知識。
平常的教育中,很多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很淺顯,課本上寫什么,自己只知道死記住就行了,很難做到對知識的靈活應用,究其原因其實就是對知識的掌握并沒有達到一定深度。就像學習文言文的時候,文言文晦澀難懂,學生常常出現“一背就睡”、“一考就忘”的現象,其實就是因為他們只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中國上下五千年,文言文這種寫作規則它永遠沒有改變,而只有掌握了其規則和本質,才可融會貫通。像是理科,許多老師也只是通過讓學生記憶公式以及題海戰術來提高學生的成績,對于考試而言這有顯著的作用,但是學生們往往會像機器一般只知道套用,不會從中創新和發現科學問題。在學習的時候多問幾個為什么,主動去探究。任何事物在生成和發展過程中,都有來龍去脈,都有前因后果,它們不可能平白無故的來,而這正從是本質角度上去學習、去看待問題。
同樣,在易學的學習中,也需要對本質進行探索和研究。了解何為陰陽?何為卦?何為五行?天干地支的本質以及來源等等?,F在很多人對易學的研究和應用,思想淵源多來自于取象的本身,然而象是規律的一種合適比擬,因為法則本身是抽象的,所以我們通過取象使我們更好理解世界的運行法則。但是法則和象是兩回事,即使再完美的比擬也終究是比擬,不是本身更不是本質。所以我們更需要以本質為出發點思考,而不是以象為出發點思考。這個本質就是本文一直在強調的客觀規律。
結語:
作為高考作文考題,它的意義不僅是考驗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更是學生以后在思想境界、發展道路、三觀以及方法論上的指路燈。2022年新高考Ⅰ卷作文題——本手、妙手、俗手,就是通“本手、妙手、俗手”這三個圍棋的術語去說明基礎與創新之間的的關系,引導學生在以后的生活遵循獲取知識和養成能力素養的基本規律,筑牢根本,守正而后創新。然而守正與創新之間并不是存在不可逾越的隔閡的,無論什么都是建立在客觀規律本身上的,所以二者之間的本質是一致的,我們只有從著眼客觀規律本身以及事物本身的發展特點的角度和心態上去認識并改造世界才能達到真正的守正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