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穆旦其人
穆旦,原名查良錚,與查良鏞(金庸)同屬海寧查氏大家族,他倆都是良字輩,錚為玉音,鏞乃樂器。穆旦,查字拆分然后諧音轉化而來,穆旦是他發表詩作時所用的筆名,其譯著則用本名查良錚。顯然,筆名金庸也是鏞字拆分而來,哥倆的筆名與古代士大夫長大后取字有異曲同工之味,皆有不忘本之意。
穆旦出身海寧望族,家學深厚,11歲入天津南開中學,在校期間就在校刊上發表了十幾首新詩。17歲考入清華大學,抗戰爆發后,輾轉至西南聯大外文系就讀,是校內最知名的青年詩人。22歲(1940年)畢業后留校任外文系助教,2年后自愿應征加入國軍入緬遠征作戰,任杜聿明將軍的中校翻譯官,經歷慘烈的野人山戰役,九死一生逃出絕境回到國內。31歲自費赴美國芝加哥大學攻讀碩士學位,34歲畢業回到天津,任南開大學副教授。40歲時(1958年)被定性為歷史反革命,59歲去世,兩年后(1979年)獲得平反。臨終前,穆旦賦詩曰:“如今突然面對墳墓,我冷眼向過去稍稍回顧,只見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亙古的荒漠。”
少年英才一腔熱血,寫詩譯書冠冕世紀,一生坎坷心痛猝亡,臨終獨白悲喜荒漠。
02?《詩八章》
《詩八章》完稿于一九四二年二月,恰在穆旦遠征緬甸之際。大學畢業留校任教這年,穆旦與蕭珊(后為巴金夫人)相識,他們之間是否發生了情感碰撞,專家們從來都是含糊其辭,卻煞有介事地把穆蕭相識時間和詩作創作時間前后排列,個中意味各自聯想。從有助于理解《詩八章》的角度,我們不妨假想穆蕭之間有過一段熾烈的初戀,至少對穆旦是這樣。
巴金發表了激流三部曲以后,俘獲了很多年輕讀者的心,蕭珊就是仰慕者之一。與眾不同的是,一九三六年,19歲的蕭珊主動邀請32歲的巴金餐敘。一見面,蕭珊就說:“李先生(巴金本名李堯棠),您比我猜想的可年輕多了。”巴金答曰:“你比我想象的還像個娃娃呀!”兩人從此步入八年戀愛之旅,一九四四年巴蕭在貴陽終成眷屬。
在穆旦被迫害的艱難歲月里,蕭珊作為上海一家出版社的編輯,排除干擾,堅持為穆旦出書,他們書信往來頻繁,人謂兩人語氣親密。蕭珊常和巴金提起穆旦,并無避諱。
孫玉石教授,曾任北大中文系主任,他稱贊穆旦為中國近現代詩壇第一人,成就可能在艾青之上。孫教授將《詩八章》稱為“一曲充滿哲理的愛的交響”,可與杜甫《秋興八首》、白居易《長恨歌》、勃朗寧十四行詩相提并論,從五四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在愛情這個題材上的創作,從詩情的創造性、藝術結構的完整,以至于意象的探索、情感的表述、哲理的思考等方面,都還沒有超過這首詩的。”
我對詩歌,無論是傳統詩詞,還是現代詩,其實一竅不通,卻對詩歌有一種向往,翹首窺探之心難禁,無奈從情緒和才能來講,詩歌于我而言還是一個圣潔的殿堂,哪一天我若能涂鴉幾行,也許人生就到了新境界了。但這不妨礙我作為讀者,試著去品味欣賞美妙的詩歌吧?
穆旦的《詩八章》,后人常稱為《詩八首》,我覺得章字更好,因為雖然是新詩,總體來看,卻有傳統詩歌起承轉合的完整結構,第一第二起-初戀,第三第四承-熱戀,第五第六轉-沉思,第七第八合-升華。孫玉石教授說,《詩八首》是一部愛情的交響曲。
03 初戀的烈火:火遇見水
你的眼睛看見一場火災,
你看不見我,雖然我為你點燃;
唉,那燃燒著的不過是成熟的年代,
你的,我的,我們相隔如重山!
從這自然的蛻變的程序里,我卻愛上了一個暫時的你。
即使我哭泣、變灰,變灰又新生,
姑娘,那只是上帝玩弄他自己。
穆旦創作這組詩的時候,年方二十四,正值氣血旺盛,意氣風發的青春歲月。他點燃了愛情的火焰,她卻視為火災。火災的意象非常傳神貼切,既表現了男主的熾烈情感,又表現出女主猝不及防、恐懼不安,甚或理性拒絕的復雜情緒。
他說,激情不是上帝賦予的嗎?青春就應該燃燒!可上帝為什么又同時創造了理性,他憤怒:那只是上帝玩弄他自己。
04 初戀的執著:豐富而危險
水流山石間沉淀下你我,
而我們成長,在死的子宮里,
在無數個可能里一個變形的生命,
永遠不能完成他自己。
我和你談話,相信你,愛你,
這時候就聽見我的主暗笑,
不斷地他添來另外的你我,
使我們豐富而且危險。
時光流逝,讓我們在青春相遇,青春歲月應該蓬勃生長,像子宮孕育新生命一樣,可是理性卻讓愛情死亡。愛情為什么一定有結果呢,它有無數的可能,愛情的花朵需要我們共同來灌溉。
我們不妨把詩中的她假想為蕭珊,蕭珊進入西南聯大時,已經在上海確立了與巴金的戀愛關系,但“他”不愿意為此放棄,不斷地找“她”傾訴、示愛,試圖說服她。上帝在暗處發笑,那是怎樣的笑呢,捉摸不定。因為上帝不斷地添來另外的你我,與剛相識時不同的你我,兩人之間有了故事,豐富而且危險。
這就是前面說的無數的可能,詩歌的美,愛情的美大概就是這種朦朧、曖昧和不確定吧。
05 熱戀的黑暗:愛是一片草場
你的年齡里的小小野獸,
它和春草一樣的呼吸,
它帶來你的顏色,芳香豐滿,
它要你瘋狂在溫暖的黑暗里。
我越過你大理石的理智的殿堂,
而為它埋葬的生命珍惜;
你我的手的接觸是一片草場,
那里有它的固執,我的驚喜。
春草、大理石、黑暗,三個意象可謂神來之筆。
她青春的激情就像小小野獸一樣爆發,像春草一樣生機勃勃,充滿欲望、憧憬,他們愛得瘋狂,昏天黑地,不知天南地北,這是一場“黑暗”,但他們不管不顧,彼此感到溫暖。
大理石,雖然冷靜,但莊嚴、圣潔,他贊美她的純潔、理性,但又為被理性埋葬的青春惋惜,他必須沖破理性,牽住她的手。“你我的手的接觸是一片草場”,這句實在太美了,一種無法言傳的美妙感受。
理智并沒有完全退場,它依然固執,但他感到驚喜。
06 熱戀的黑暗:在愛中沉迷
靜靜地,我們擁抱在,
用言語所能照明的世界里,
而那未成形的黑暗是可怕的,
那可能和不可能的使我們沉迷。
那窒息著我們的,
是甜蜜的未生即死的言語,
它的幽靈籠罩,使我們游離,
游進混亂的愛的自由和美麗。
靜靜地,他們擁抱在一起,卿卿我我、甜言蜜語、互訴衷腸,世界于他們不存在。“靜靜地”,恰恰反襯出那份熱烈。
在不管不顧的黑暗中,理性又抬頭了,結局會是什么?不確定的結局,或者說只是他們自己不愿面對的確定的結局,讓他們迷茫、窒息,他們寧愿沉靜在甜蜜里,甜蜜同樣使他們窒息,他們欲言又止,那未出口的,是美麗的囈語,還是沒有未來的未來?
他們被激情籠罩,寧愿陷入黑暗、混亂,因為那里有愛、有美麗、有自由。
07?分離的沉思:渴望永存
夕陽西下,一陣微風吹拂著田野,
是多么久的原因在這里積累。
那移動了的景物移動我的心,
從最古老的開端流向你,安睡。
那形成了樹木和屹立的巖石的,
將使我此時的渴望永存,
一切在它的過程中流露的美,
教我愛你的方法,教我變更。
“是多么久的原因在這里積累”,是前世姻緣未了嗎?他說,為什么又要讓我們分離,我又獨自一人面對著夕陽。寂靜的田野里,我孑然而立,一陣微風吹過 ,再沒有熱烈的黑暗。
時光在走,局勢在變,他的心中不止有她,還有硝煙,他要遠征。但他對她的愛從一開始就是真誠的,希望她安寧、幸福。
此時此刻,他渴望他們的愛永存,像那蔚然成林的樹木,長青、成長;還有那超越時光的屹立的巖石,牢固、堅定。
回憶曾經的愛情,那份美好,使他懂得如何更好地去愛她,使他成熟。
08?分離的沉思:感受絕望
相同和相同溶為怠倦,
在差別間又凝固著陌生。
是一條多么危險的窄路里,
我驅使自己在那上面旅行。
他存在,聽從我的指使,
他保護,而把我留在孤獨里,
他的痛苦是不斷的尋求,
你的秩序,求得了又必須背離。
一路走來,他們的愛情,并不一帆風順。多少年以后,穆旦說,愛情的關系生于兩個性格的交鋒,死于太親熱、太含糊的俯順。
他明明知道她心里有另一個他,但內心驅使他踏上冒險的愛情之旅,上帝的理性臣服在他們的激情之下,上帝的理性又使他孤獨一人。來自上帝的痛苦,是一切都不確定,有可能有不可能。她求得了她心中的秩序,這就意味著,她轉身而去,留他一人在夕陽的田野里。
09?愛情的升華:獨立
風暴,遠路,寂寞的夜晚,
丟失,記憶,永續的時間。
所有科學不能祛除的恐懼,
讓我在你的懷里得到安憩----
呵,在你的不能自主的心上,
你的隨有隨無的美麗的形象,
那里,我看見你孤獨的愛情,
筆立著,和我的平行著生長!
風暴,遠路,寂寞、夜晚,都是沉重的詞語,我認為這是寫實,是他面臨的現實困境,比如殘酷的戰爭前線,在這樣的環境下,過去的事,有的已經忘卻,有的卻頑強地在腦海中泛起,最刻骨銘心的當然是心中的那個她,他曾經深愛的那個她。這是他的永恒的記憶。
理性,不能使他戰勝恐懼,但如果能偎入愛人的懷里,他說他將忘卻恐懼,在心靈上遠離逼近的危險,得到安寧和休憩。
他說,你的心是屬于我的,但命中注定,你的愛情不屬于我,在我的心中,你的形象永遠美麗。你應該擁有獨立的愛情,你有選擇的權利,正如我擁有獨立的人格一樣。
追求心靈的自由獨立,是那一代文人的共同信念。魯迅曾說:“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權利干涉我的權利。”易卜生《人民公敵》中有一句話:“世界上最孤獨的人是最強大的人。”
何謂“筆立”?沈尹默教授的《月夜》可以作為注腳:
霜風呼呼地吹著,
月光明明地照著,
我和一株頂高的樹并排立著,
卻沒有靠著。
10?愛情的升華:永恒
再沒有更近的接近,
所有的偶然在我們間定型。
只有陽光透過繽紛的枝葉,
分在兩片情愿的心上,相同。
等季候一到就要各自飄落,
而賜生我們的巨樹永青。
它對我們的不仁的嘲弄,
(和哭泣)在合一的老根里化為平靜。
兩個人之間的距離,還有什么能比愛情更親近的呢?他說,我們之間發生的一切都是偶然,但是我們的愛情永恒,永遠長青,永遠定格在那份美好上。他堅信,我們的愛情雖然走到了終點,但它永遠不會磨滅。
他默念,我們天各一方,雖有重重枝葉遮擋,但愛情的陽光將始終透過遮蔽,照進我們的心靈,我們以心靈相許,我愿意,你也愿意。生命終將凋零,而上帝賜予我們的偉大的愛情之樹永遠生機盎然。
天地不仁,它勝利了,但命運的嘲弄和情人的悲傷,同樣將歸于最初開始的地方,化為平靜。
11?意境的美
愛情詩美就美在朦朧,似真似幻,具象和抽象交織,有故事也有幻想,很多事情,也許作者本人都說不清道不明,重要的是情緒的表達、情感的抒發。正如愛情本身,有無數的可能,又有無數的不可能,新奇的陌生與熟悉的倦怠交替,理性與激情沖突,愿望與現實相背。
讀《詩八章》,我們完全可以把作者的經歷和當時的政治結合起來,但我覺得如果事事落實,甚至再作更具體的政治升華,便沒了詩意。同時,我們在欣賞的時候,又需要有所依托,以便在具體的事件中,更真切地體會那份情緒,但也僅此而已。
那么,《詩八章》有穆旦自己的身影,但它不是故事,雖不是故事,但讀者可以無限編織自己的故事。《詩八章》更多的是穆旦對理想愛情的勾畫和憧憬,是他對永恒愛情的情緒表達和深切的思考。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