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八章
文/穆旦
一
你底眼睛看見這一場火災,
你看不見我,雖然我為你點燃,
哎,那燃燒的不過是成熟的年代,
你底,我底,我們相隔如重山!
從這自然底蛻變程序里,
我卻愛上了一個暫時的你。
即使我哭泣,變灰,變灰又新生,
姑娘,那只是上帝在玩弄它自己。
《詩八章》是一組現代詩,一共有八章,此處為第一章。作者為現代詩人穆旦,穆旦本名查良錚,浙江海寧人,他出自書香門第,接受了最頂尖的中西教育,是著名武俠小說家金庸的表兄。他是風靡四十年代詩壇的九葉詩派的代表詩人。若要試圖讀懂《詩八章》,則不可不了解九葉詩派。九葉詩派的藝術主張,通俗來講就是堅持現代主義創作傾向的詩歌流派,他們主張詩歌要表現現代人的精神世界,拒絕功利性的文學,也拒絕浮華虛無的矯飾,他們熱衷于探究生命的本真。九葉詩派其余的代表詩人有鄭敏,陳敬容,王辛笛等。
我們來讀《詩八章》其一。顯而易見,這是一首愛情詩,在古代,詩人有借情詩來寄托自己政治理想的傳統。但這首詩會是一首單純的愛情詩嗎?這是首情詩,講的是愛情,也是生命。這正契合了九葉詩派的主張。
首先,穆旦選取了一個“火災”的意象來類比愛情。這個意象選得好,火災首先會給人一種感知與想象上的雙重沖擊。火象征著光和熱,象征著青春勃發和激情四射,但同時也意味著災難和毀滅。這與愛情這種不可言說的東西很是相似,就如同馬爾克斯在小說《霍亂時期的愛情》中將愛情比作肆虐的霍亂疾病,會遺傳,會傳染,會致人死亡,但也會退熱痊愈。也許你瞬間會覺得驚悚,但轉瞬便會認同這種絕妙的比喻。“你的眼睛看見這一場火災”,你邂逅了愛情,而且是濃烈到像火災一樣隨時會噴發的愛情。“你看不見我,雖然我為你點燃”,愛情的濃烈往往讓人眩暈,以致人們常常淪陷在愛情的氛圍中而忘記了人的存在,你只記得愛情降臨時心中的那股燃燒著的喜悅,但卻看不到那個為你點燃的那顆心。青春年少時,人們在意的,往往是愛情本身,而不是愛人個體。“哎,那燃燒的不過是成熟的年代”,是的,這就是青春的本質,每個人生命的必經之地,每個人都免不了邂逅那一場火災,但未必每個人都有智慧在火災中保全自身。兩個人相愛了,愛得死去活來,百轉千回,燃燒的是他們的青春氣息,是他們旺盛的荷爾蒙,而不是他們沉淀下來的那顆最本真的心。然而很多人沉浸在這荷爾蒙的香氣中無法自拔,誤以為這青春的一場感冒就要用一生來償還。這是命運給我們的饋贈,禮物的名字叫做青春。
“我們相隔如重山”,我們來自不同的鄉土,向往不一樣的天堂,會墮入不一樣的地獄,我們的過去一片朦朧,無人參與其中。我們相遇的時候,彼此坦誠,卻又各自帶著截然不同的過去。我們靈魂獨立,各自糾結。在成長過程中漸漸分離,無法交織,甚至無法平行。愛情的甜蜜曾使我們靈魂交織,但不幸的是我們發現,這世界上根本不可能有另外一個你。
“從這自然的蛻變程序里,我卻愛上了一個暫時的你”,彼時,你最喜歡純真的我,而隨著年歲日長,我變得越來越成熟,甚至物質現實,我被歲月磨去了棱角,我身上不再有吸引你的光芒,你便不再愛我,離我而去。你指責我變了,卻忽視了,也許我只是成長了,這是自然的蛻變程序。愛,都是暫時的,有時的。永恒很美好,但成長更值得追逐。因為,世界的永恒,在于它不斷發展,不斷變化。人,也一樣。
“即使我哭泣,變灰,變灰又新生/姑娘,那只是上帝在玩弄它自己”,失戀會帶來痛苦,帶來哭泣,讓人原本熊熊燃燒著的心化成了一捧沒有生命的灰,自暴自棄。每一次失戀都是一次成長,曾經你會為了去取悅某一個人去探索很多新的技能,去解鎖新的生活方式,你們一起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彼此共同陪伴,共同成長。你失去了一段不成熟的愛情,但你收獲了全新的自己。盡管你會因失戀而傷痕累累,但會成灰,也是一次新生。不破不立,往往傷痛能夠帶來成長。打碎舊的自己,才能重塑新的自己。
無論我們如何總結戀愛的經驗,如何收拾失戀的傷痛,但我們很有可能依舊過不好這一生,談不好下一段戀愛。愛這種東西,其實無跡可尋。人生這種東西,也實在是無從把握,大家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此岸彼岸,都是新手。因為冥冥之中有一種東西叫做“命”,玄之又玄,有時候信,有時候不信。我們既要相信自己,依靠自己的力量用心經營好人生的每一步,也要接受命運時不時的暴擊,接受人力之有限,接受生命的遺憾和不完美!說得再多,都是上帝在做游戲!
愛是個說不清的東西,是個謎,但正是因為它說不清道不明,所以它才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