謊言的傷害有多大?我只知道,它能摧毀許多美好。
多年前,我看了電影《贖罪》。
影片開頭非常明媚,如同夏日午后Cecilia 和Briony所躺的那一片生機盎然的青草地。Cecilia和Briony穿著淺色碎花裙,在這個英國小莊園里恣意嬉戲,一切是那么溫暖祥和。
而當年少的Briony看見窗外的Cecilia在Bobbie面前褪下長裙,Briony的內心便發生了巨大變化。
這個敏感、自我的女孩用豐富的想象力臆想出對這一幕的解釋,Bobbie在她心中成為了自私陰險、不可信任的人。但事實卻是,那是兩個相愛卻因為身份與誤會無法表達衷情的兩個年輕人之衍生的磕碰與傷害。
而當Robbie拿著道歉信讓Briony轉交給Cecilia時,她看了那封“污言穢語”的信,更加肯定心里對羅比的“審判”。
兩個人的感情卻因為這封信變得明朗,他們互相表達了對彼此的愛意。壓抑太久的心意在一瞬間得以釋放,一切言語都匯聚在他們的肢體語言當中。他們在昏暗的書房里結合,感性火熱,又那么理所當然。
這一幕被Briony撞見,于是她的印象里那個燥熱的午后,是“Robbie 正要對姐姐下手”。
她曾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試探Bobbie會否救自己,bobbie 很生氣并大罵她“stupid? child”,但是羅比奮不顧身去救她的行為仍然讓她興奮不已。那對她而言便是愛情,Briony最初的愛情。因此,當她發現Bobbie對姐姐的感情,心里的妒忌也在萌芽,沖動與自私將她裹挾,一份美好的愛情也注定被摧毀。
因此書房那隱晦而火熱的一幕,是Robbie和Cecilia愛情的開始,也是Briony罪惡的起源。
最終,Bobbie 和Cecilia 的愛情隨著Briony自以為是地認為并指認Robbie 強暴表姐而終結。
原來的明媚的色調被晦暗代替,對未來的暢想被狠狠扼殺,但Robbie和Cecilia的愛情卻更加堅定決絕。
但戰爭的來臨毀滅了一切殘存的希望,Robbie青澀的面容被胡子替代,他美好的愛情被那個誤會和戰火所牽連,他唯一的寄望就是戰爭結束,回到Cecilia 身邊,去到那個她所說的“白色的墻、漆了藍色的窗欞”的海邊小屋;
Cecilia則因為當年妹妹對愛人的誣陷,斷絕了跟家人的聯系,一心等愛人歸來;
已經長大的18歲的布里奧尼放棄了去劍橋讀書機會,選擇了成為和姐姐一樣的護士,為當年那個誤解贖罪。
當Briony發現真相的時候,她趕去姐姐的小屋和Robbie道歉,Robbie是如此生氣,紅著雙眼的他大聲罵著Briony,一切似乎還可以挽回。
但是老年Briony的出現打破了這個美好。
滿臉皺紋的她殘忍地說出了事實的真相——“1940年6月我沒勇氣去見我姐姐……所以我跟他們懺悔的情節是我想象的,是虛構的……1940年6月1日Robbie在布雷敦死于敗血癥,那是大撤退的最后一天”,而Cecilia 在同年的10月15日因為炸彈爆炸葬身巴勒姆地鐵站。
Briony說出了最殘忍的真相,Robbie和Cecilia在Robbie參加戰爭前在咖啡館見面之后就再也沒有見過彼此,那便是最后一面。
Briony因為兩人的意外過世而導致內心的愧疚更加沉重,她渴望得到救贖,于是她窮盡畢生之力去寫那部《贖罪》,并且在小說中讓羅比和塞西莉亞的愛情得以圓滿。“在小說中,我要把Robbie 和Cecilia 現實中錯過的幸福還給他們,這不是軟弱,也不是逃避,而是一份遲來的仁慈,我把幸福還給了他們。”Briony如是說。
我想,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那個燥熱的午后,美麗而倔強的凱拉 奈特莉的臉在煙霧裊裊中清晰,身邊的詹姆斯 麥卡沃伊也是一副青澀而內斂的模樣,要是這一幕就此定格,那該多好。
又或者,他能回來,找到你,愛著你,娶你,無所畏懼地活下去。
The story can resume.
I will return.
Find you,love you,marry you ,
and live without shame.
——Aton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