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了鐘杰老師新書《教育讓希望重生》——“班級管理的核心是助力人的成長”。佩服鐘杰老師把“助力人的成長”這個理念作為管理的核心。不管是班級還是學校的管理,現在“管”比“理”多了。班主任和學生成了貓和老鼠,管得太多,產生了大量被動的孩子。
鐘杰老師是如何管理的呢?
一
升旗儀式上,孩子們著裝不當時,班主任詢問。孩子卻振振有詞:“別的班都不整齊。”此時如何處理?“沒錯,其他班級都不整齊,但那是別人的班,不是我的班,也不是你的班呀。”一句話的回應,讓孩子無話可說。
我讀出了自己的味道:不能說別人做的不好,我們做的不好就成了理所當然。我也常這樣引導孩子。我們的目光,多投向優秀的行為,我們的行為多以優秀者為榜樣,這樣才能成長得更好。如果總是看到那些比較差的行為,且以此為自己的行為開脫,那就容易變差。
當然處理著裝不當的問題,這只是一個簡單的對話。改了孩子無所謂的心態。但這樣簡單的言說,孩子們很容易口服心不服。
接下來有組織的班會課——《養心課程》對于孩子的心靈才是一種真正的觸動。就這么一次,孩子們就長記性了嗎?非也非也。看看鐘杰老師為此又做了哪些事吧!
1.全方位提醒:周五放學前、周末班級群、周日校訊通。
2.相機的威懾力。大多數孩子都想給別人好印象,特別是異性同學。
養心課程使同學們認同了這個做法;全方位提醒加深了孩子們的印象;相機的威懾力斷了孩子們無所謂的念頭。有了心靈的開啟和有效的助力,孩子們更容易養成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