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6月6日,南潯鐵路全線正式通車。
地點:
九江
類別:
交通
視頻截圖 圖源:新華社
1916年5月,永修山下渡大橋建成,6月6日,南潯鐵路全線正式通車。
南潯鐵路是連接南昌(南)和九江(?。┑囊欢舞F路,于1904年由商辦江西全省鐵路有限公司集資興建,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幾段省內鐵路之一,也是江西境內第一條提供客運的鐵路。1907年1月開工,1916年5月竣工。南潯鐵路從九江出發,途徑沙河街、黃老門、馬回嶺、德安、楊家嶺、涂家埠、樂化到達南昌牛行站,全長128公里。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2月3日,本系列發布過一篇《南潯鐵路的半通車》 ,講述了這條鐵路修建的故事。南潯鐵路是江西省第一條商用客運鐵路,它極大地改善了贛北的交通運輸,對南昌、九江的經濟發展起到過很重要的作用。
注:江西省第一條鐵路是1905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株萍(湖南株洲到江西萍鄉)鐵路,全長89公里,一半在江西,承擔將萍鄉煤炭輸送至漢陽鐵廠的任務。株萍鐵路是萍鄉煤礦管理的自有、貨運鐵路。
南潯鐵路略圖 《南潯鐵路月刊》1923年3月第一期
首先回顧前一篇故事。20世紀初,全國興起自辦鐵路運動。1904年,南潯鐵路項目啟動,采用商辦公開募股形式,需要從各方面籌措資金,但江西在清末時已是個窮省,籌錢很不容易。除了向私人招股,還向各縣派股。此外江西還特別加了鹽稅,并且強制在出口(向省外輸出)的大米、茶葉和瓷器中抽取一定比例款項。
即便如此,籌款仍達不到建設要求。于是,日資就進入了。
有關南潯鐵路的建設史中,日資是個繞不開的話題,有些文章稱之為“滲透”,有些則直接斥之為“經濟侵略”。本篇就來談談這個問題。
雖然日資貸款最早進行了改頭換面,但其背后自始至終就是日本政府所為。1907年,在建設停工后,日本外務大臣就指示駐華公使設法向南潯鐵路貸款。如今在日本的外務省網站上,筆者仍能查到南潯鐵路的借款合同。
大正八年(1919)南潯鐵路借款合同 圖源:日本外務省網站
日本資金滲透的消息傳出后,輿論嘩然,人們紛紛譴責,要求清退日資。南潯鐵路建設之初,就已經明確排斥國外資金,以“自保利權,杜絕列強覬覦”?,F在董事會居然讓日資進入,顯然是賣國賊行為。
然而,我們說然而,不向外國人借款,鐵路怎么修?
舉個很不恰當的例子。比如很久很久以后的某個國家,極力推動什么帶什么路的,周邊那些窮國,想建高鐵?我們來干!想鋪高速?我們出錢!資金、技術、人員、工程機械、鐵道水泥,咱們統統地給,沒啥要求的,只要把經營權給點,貸款換個方式還也行的。請問,人家老百姓是不是都很開心,覺得遇到了老大哥?我想當然是的。
1906年底,日資熱心地“滲透”來了100萬,超過一年多江西省砸鍋賣鐵到處搞錢的總和。怎么辦?把日資趕出去,那么鐵道就別建了。
1907年,鐵道公司解聘了英國、丹麥工程師,日資帶著日本工程師進入,開始了勘探與施工。1908年5月,九江至德安段53公里動工,1911年5月,九江通車至德安城郊,5月18日開始售票營業。
南潯鐵路九江站 圖源不詳
南潯鐵路分三段建設,其中九江到德安為第一段,德安到永修為第二段,永修到南昌北牛行車站為第三段。其中耗資最多、技術難度最大的就是三座橋:九江的賽城湖大橋、德安大橋和永修大橋。1911年,南潯鐵路第一段完成后,沒錢了。
然后是辛亥革命。1912年,公司再次向日方貸款500萬,但資金仍然不足。于是向國民政府申請資助。我們都知道,孫中山先生有本《建國方略》,其中特別強調了鐵路建設,他將全國鐵路畫得像蜘蛛網一般,天山、昆侖山上都有,不了解的會以為是飛機航線圖。國父特別回函,對南潯鐵路的建設精神表示大加贊賞,并希望各位好好努力,資金問題你們一定會自己解決的,加油啊!
1913年,李烈鈞領導的二次革命在九江打響,主戰場就在九江到德安之間,南潯鐵路遭受重創。無奈,公司再次向日方借款250萬。1915年初,全部鐵道鋪完,三座大橋卻還沒完工。在公司股東和南昌、九江兩地百姓的強烈要求下,2月3日,南潯鐵路公司舉行了通車典禮(見《歷史上的今天 · 2月3日 · 南潯鐵路的半通車》)。通車后的南潯鐵路,從九江出發只能先坐車到永修,再坐船過修河轉另一趟接應的列車到昌北,客運及貨運極為不便,公司入不敷出。
南潯鐵路列車時刻表 圖源:《南潯鐵路月刊》1923年7月第五期
仍然是無奈,又是到處籌款,最后搞到了55萬元,在如今永修縣城(那時候的縣城在艾城鎮)的山下渡修建了一座木便橋,至此,南潯鐵路全線竣工。從九江龍開河出發,到昌北牛行車站(在贛江上修大橋是不可能的),全程128公里,共計岔道10.61公里,橋梁83座,涵洞40個。
南潯鐵路合計投入900多萬元,平均每公里7萬余元,創造了中國鐵道修建耗資之最,而且還是在并不復雜的地質條件下。900多萬元中,中國資金只有百萬元左右,這哪里是什么“日資滲透”,就是日本人包辦的,勘測、設計、施工、設備都是日本提供的。自1912起,日方就派駐了兩個監督——財務監督和工程監督,日本人稱為“顧問”。公司每日運營收入,要向經濟顧問匯報,鐵道所有維修工程,需要工程顧問簽字后方可施工。也可以說,這條鐵路還是日本人管理的。
德安縣城內殘存的南潯鐵路 筆者攝于2022年5月
鐵路通車后,連年入不敷出,靠借高利貸過日子,成為全中國唯一一條經營虧損的鐵路。北伐戰爭戰爭后,南潯鐵路商辦告終,1929年1月被收歸國有。日本人血虧到底么?我們以后再聊。
南潯鐵路選擇在1916年6月6日開通運營,三個六,不知是否寓意著六六大順。南潯鐵路又被稱為南潯線,人們說它是創建難、管理難、運輸難的“難行線”。關于它的故事,后面或許還有,敬請期待。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是介紹本地歷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選取有明確史料記載的發生在當日或當月的一個事件,配以相關的照片、新聞圖片和文獻書籍等影像資料,并對事件緣由及產生的影響作出適當的評述。由于筆者水平有限,資料殘缺,必有謬誤及取舍失當之處,誠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