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
葉老師還有一個本領,就是教會大家在10分鐘之內學會游泳。
游泳是一個與跑步并駕齊驅的運動。但游泳與跑步不一樣。跑步是很多人覺得累,所以跑步下去了。游泳則是還沒有開始前,就讓人感到恐懼,所以就不游了。
葉老師曾經10分鐘之內教會了孩子學習游泳,還教會太太學會游泳,此外還在很多培訓機構內部也教會了不少人游泳。這種“會”是指突破對游泳的恐懼,“開始”游泳,也是易效能所提倡的“爛開始”,并不需要完美才開始。
在游泳這件事情上,主要還是恐懼,葉老師在課程里分享過,學習不能待在舒適區,也不能從恐懼區開始,而是要從學習區開始。人就是這樣,太難了,不愿意做,因為趨利避害,太簡單了,也不愿意做,因為不屑于,那就在學習區學習。對于游泳,首先是要克服對水的恐懼,接著再是接受對姿勢的訓練,那么今天說的就是如何克服對水的恐懼。游泳與其他運動不一樣,必須要感受水的浮力,確定水對于你來說是安全的,這樣才敢下水學習游泳的技巧。
之前,葉老師帶兒子游泳,兒子很害怕水,于是葉老師告訴兒子“爸爸來幫助你”。然后一起下水,下水后不要著急,以免讓孩子覺得恐懼。葉老師又對孩子說“爸爸在你身邊,會保護你。”然后用手握住兒子的手,讓他捏著鼻子,閉著眼睛,讓孩子自己慢慢沉入水中,感受水的浮力。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對孩子催眠,不斷告訴他“沒問題,爸爸在保護你,請放心”。經過幾次的練習,孩子就會感覺到水里的安全。然后進入第二步練習,就是不要孩子捏著鼻子,而是屏住呼吸,進入水中。這個過程需要幾分鐘,一定要慢,要陪伴對方,讓他放松,讓他體會水的浮力,整個人趴在水上,所以保護和陪伴很重要。可以讓他帶上防水鏡或游泳鏡,趴在水面,就一定能夠浮起來,告訴他你會保護他。其實屏住呼吸,當然每個人肺活量不太一樣,大概都能堅持30秒,初學者10秒鐘,讓他感受到游泳池是很淺的,你在保護他。整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讓他放心、放松地感受水的浮力,只要他放松,感受水的浮力,這是第三步。第四步就是水面上趴著游,學習泳姿。這些泳姿也跟跑步的姿勢一樣,勤加練習,就能熟練,掌握好規律,這個跟跑步一樣,呼吸、身體的協調性有密切的關系。小孩從小學習游泳,是個好的時機。葉老師身邊做游泳培訓的教練說,在水中訓練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對孩子的睡眠、學習有很大幫助。如果你已經成人了,不會游泳,也可以嘗試一下,游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生存技能。
【感悟】
在這里,想交流一下我學習游泳的感受。記得很小的時候,大概三到六歲吧,我爸媽帶著我到瀏陽河游泳,但一直沒有學會,每次就是拼命劃水,還是浮不起來,還一直憋氣憋得難受。其實我很愛水的,喜歡游泳,但總感覺自己要沉,每次一下水,就很緊張,揪著救生圈或者我爸爸不放。直到上了大學,爸媽覺得游泳必須要學會,這是基本的生存技能,其實我也這么認為,于是在暑假報了個省體委組織的游泳班。現在還記得,前些天,教練讓我們在游泳池上的地面練習手部、腿部動作,然后到游泳池中,手扶著池子邊練習蹬水。好像第三天,就開始一個個趕著下水了。我當時也是卯足了勁,下決心要學會游泳,于是一鼓作氣,閉著眼睛就往水里跳,然后頭也不抬,拼命劃水,但好像還是幾次被教練拉上水面,大口喘氣,那時候,應該是屬于半會半不會的狀態,有那么點感覺了,至少沒有帶救身圈也沒有那么怕了。突破了這一層障礙后,我在水中放松多了,于是慢慢游,突然有了一種像魚兒在水中的感覺,然后就在那么靈光一現時,我游起來了。而且很輕松,頭也保持在水面上,一直可以保持呼吸,非常舒服。這時候,我終于領悟到,是我放下了對水的恐懼,身體就會放松,手、腿會很協調地劃水、蹬水,根本不像之前拼命地同時用手和腿,而是收手、蹬腿、伸手、收腿,一張一弛,非常協調。雖然說后來沒有經常練習游泳,但每一次去游泳或泡溫泉時,都會游,真是一學會后就永遠忘不了了。游泳是個非常好的健身項目,一起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