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任命潞沁節度使王思禮兼太原尹,并充任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
當初,潼關之敗,王思禮的馬中箭而死,有一個騎兵、盩厔人張光晟即刻下馬,把自己的馬讓給他,問其姓名,不告而去。王思禮暗中記住他的相貌,但是一直找不到。后來到了河東,有人進讒言指控代州刺史、河西人辛云京,王思禮憤怒,辛云京恐懼,不知道該怎么辦。張光晟當時在辛云京麾下,說:“我曾經有德于王公,但是一直不敢說出來,是恥于以此取賞而已。如今使君有急,請讓我去見王公,必定為使君解除危難。”辛云京喜悅,即刻派他去。張光晟謁見王思禮,還未說話,王思禮認出他,說:“噫!這不是故人嗎?為什么這么晚才相見!”張光晟告以實情,王思禮大喜,拉著他的手,流淚說:“我之所以有今日,都是你的緣故,我找你找了很久了。”引他同榻而坐,約為兄弟。張光晟乘勢從容談起辛云京的冤枉。王思禮說:“云京的過失也不小,今天我特意為故人赦免他。”即日擢升張光晟為兵馬使,贈送金帛田宅,非常豐厚。
23、
七月二十七日,任命朔方節度副使、殿中監仆固懷恩兼太常卿,進爵為大寧郡王。仆固懷恩跟從郭子儀為前鋒,勇冠三軍,前后戰功居多,所以賞賜他。
24、
八月十二日,襄州將領康楚元、張嘉延占據本州作亂,刺史王政逃奔荊州。康楚元自稱南楚霸王。
25、
回紇因為寧國公主沒有兒子,允許她回國;八月二十三日,抵達京師。
26、
八月二十五日,皇上派將軍曹日升前往襄州慰諭康楚元,貶王政為饒州長史,任命司農少卿張光奇為襄州刺史;康楚元不從。
27、
八月二十九日,任命李光弼為幽州長史、河北節度使。
28、
九月,甲午,張嘉延襲破荊州,荊南節度使杜鴻漸棄城逃走,澧州、朗州、郢州、峽州、歸州等州官吏聽聞,爭相逃竄山谷。
29、
九月五日,又下令絳州鑄造乾元重寶大錢,加以雙重輪廓,一錢當五十錢;在京百官,之前因為戰亂,都沒有俸祿,現在新錢給他們發放冬季俸祿。
30、
九月二十四日,任命太子少保崔光遠為荊州、襄州招討使,充任山南東道處置兵馬都使;任命陳州、潁州、亳州、申州節度使王仲升為申州、沔州等五州節度使,統領淮南西道行軍兵馬。
31、
史思明派他的兒子史朝清守范陽,命諸郡太守各自將兵三千跟從自己向河南挺進,分為四道,派他的部將令狐彰將兵五千從黎陽渡黃河取滑州,史思明從濮陽,史朝義從白皋,周摯從胡良渡河,在汴州會合。
李光弼正巡視黃河沿岸諸營,聽到消息,回到汴州城,對汴滑節度使許叔冀說:“你能守汴州十五日,我就將兵來救。”許叔冀許諾。李光弼回到東京。史思明抵達汴州,許叔冀與他交戰,不勝,于是與濮州刺史董秦及其部將梁浦、劉從諫、田神功等一起投降。史思明任命許叔冀為中書令,與他的部將李詳一起鎮守汴州;厚待董秦,把他的妻子兒女送到長蘆做人質;派他率領南德信與梁浦、劉從諫、田神功等數十人攻略江淮地區。田神功,是南宮人,史思明任命他為平盧兵馬使。不久,田神功襲擊南德信,將他斬首。劉從諫脫身逃走。田神功率領部眾降唐。
史思明乘勝向西攻打鄭州。李光弼整軍緩緩前行,抵達洛陽,對留守韋陟說:“賊乘勝而來;我軍利在按兵不動,不利于速戰。洛城不可守,您有什么主意?”韋陟建議留兵于陜郡,退守潼關,占據險要地勢,以挫敵軍銳氣。李光弼說:“兩敵相當,貴在進攻,不宜撤退,如今無故拋棄五百里土地,那賊軍氣勢就更大了。不如移軍河陽,北連澤潞,利則進取,不利則退守,表里相應,使賊軍不敢西侵,這是猿臂之勢。要論朝廷之禮,我不如您;論軍旅之事,您不如我。”韋陟無言以對。判官韋損說:“東京是皇宮所在,侍中為何不守?”李光弼說:“要守,則汜水、崿嶺、龍門都應該布署軍隊,你是兵馬判官,你看守得住嗎?”于是下文書命留守韋陟率東京官屬向西進入潼關,命河南尹李若幽率官吏人民出城避賊,空城。李光弼率軍士運油、鐵等物資到河陽準備守城,李光弼親自率五百騎兵殿后。當時史思明游兵已經抵達石橋,諸將請示問:“現在是從洛陽城北繞過去呢,還是直接從石橋通過呢?”李光弼說:“就從石橋通過。”到了日暮時分,李光弼燃起火炬,緩緩前行,部曲嚴整,賊軍引兵跟在后面,但是不敢逼近。李光弼夜里抵達河陽,有兵二萬人,糧食只夠吃十天。李光弼檢閱守備,布署士卒,無不嚴辦。
二十七日,史思明進入洛陽,城空,一無所得,畏懼李光弼攻他身后,不敢入宮,退屯白馬寺南,筑月城于河陽南以拒李光弼。于是鄭州、滑州等州相繼陷落,韋陟、李若幽都寓居于陜郡。
32、
冬,十月四日,皇帝下制,要親征史思明;群臣上表勸諫,于是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