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同樣是一天24小時,有些人能把一天當兩天用呢?這里就涉及到我們該如何去規劃和利用時間的問題了。到目前為止我讀過一些關于時間管理的書籍。品讀完這些書給我的感覺是換個視角看世界。
時間管理書籍:
1,把時間當做朋友
2,奇特的一生
3,拖延心理學
4,GTD|Getting Things Done
5,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6,精力管理
7,番茄工作法圖解
8,你一年的8760小時
9,自控力
10,小強升職記
今天總結下GTD|Getting Things Done(盡管去做)這本書。
盡管去做(Getting Things Done/GTD),是一種行為管理的方法,也是戴維·艾倫寫的一本書的書名。GTD的主要原則在于一個人需要通過記錄的方式把頭腦中的各種任務移出來。通過這樣的方式,頭腦可以不用塞滿各種需要完成的事情,而集中精力在正在完成的事情。
一 :原理
* ?不是設置任務的優先級,而是各種環境下的任務列表;
* ?弄清楚要達到什么目標,還有什么措施需要完成,避免前期計劃不足;
* ?把“下一步行動”根據場景分類存放在“可信的系統”中,獲取正確時間的正確提醒;
“把所有事情都從你的腦袋里弄出來。在事情出現,而不是在事情爆發的時候,就做好相關行動的一系列決定。以合適的類別組織好你的項目的各種提醒以及下一步的行動。保持你的系統更新和完整,充分地檢查,使你在任何時候都能信任你的對于你正在做(或者不做)的事情直覺的選擇。”
二: 搜集
把任何你需要跟蹤或者記住或者做的事情記在Allen稱之為‘水桶’的地方:一個收件箱,電子郵箱,磁帶,筆記本,PDA,或者它們的組合。把你腦子里的任何東西都拿出來放到你的搜集設備里,準備好做下一步的處理。每星期所有的水桶都應該被至少清空一次。
三 :處理你的收件箱要遵循一個嚴格的工作流程
a, 從最上面開始;
b, 一次處理一項;
c, 不把任何東西放回收件箱;
d, 如果任何一項需要做:
* ?做(如果花的時間少于兩分鐘)
* ?委托別人完成,或者
* ?把它延期。
e, 否則
* ?把它存檔以便查詢,
* ?把它扔掉,或者
* ?使它成熟以便下一步的處理
【兩分鐘原則】:任何事情如果花的時間少于兩分鐘,那么馬上就去做。兩分鐘是一個分水嶺,這樣的時間和正式地推遲一個動作所花的時間差不多。
四:內容
a,下一步行動(Next actions)--對于每個需要你關注的事項,定好什么是你可以實際采取的下一步行動。
b, 方案(Projects)- 跟從以及周期性回顧來確保每一個方案都有下一個行動。
c, 等待(Waiting for)- 當你已經指派了一個事項給別人或者在項目進行下去之前需要等待下去的外部事件。
d, 將來/可能(Someday/Maybe)- 這些事情你需要在某個時間點去做,但不是馬上去做的事情。
五:檢查
如果你不至少每天或者只要你有時間就回顧檢查,那么你的行動和提醒的列表將會變的毫無用處。以你當時擁有的精力,資源和時間,決定什么是對你來說最重要的事情,然后做。如果你傾向于拖延,你可能會老是做最容易的事情,避免那些難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你可以一個接一個地做列表上的事情,按照它們的順序,就像你處理你的收件箱一樣。
至少以星期為周期,GTD要求你回顧所有你比較主要的“行動”,“項目”和“等待”的事項,確保所有的新任務或者即將到來的事件都進入你的系統,而且所有的事情都更新到符合最新的情況。Allen建議制作一個難題檔案來幫助你更新你關于主要行動的記憶。
六:做
如果你把你的時間都花在組織工作,而不是做它們,那么所有的GTD系統都是不好用的!David Allen的觀點是,如果你可以把必須做的事情,讓它變得簡單、容易、有趣的話,那你就比較不會拖延、或者被太多的“開放性回路”所壓倒。
七:工具和技巧
一個Allen推薦的工具是難題文件夾,用來組織你的GTD的文字工作(也被稱為‘43文件夾’).12個文件夾用來表示每一個月,另外的31個文件夾用來表示每一天。這些文件夾用來幫助提醒你當天的活動。每天你打開表達當天的文件夾。你把所有的事項都拿出文件夾,然后把空文件夾放進下一個月里。這種處理允許你為自己保存提醒的硬拷貝。
八: 如何實踐GTD
* GTD的清單系統不同于普通的待辦事項清單,后者只是前者的一部分。GTD系統的設計,必須具有兩個部分:收集籃、待辦事項。
* 為什么是兩個部分,而不是一個待辦事項就完事了呢?這就涉及到GTD的一個理念:當事情可以在兩分鐘之內完成時,馬上去做。
* 具體流程:收集要做的事,放進收集籃。完成后檢查收集籃里面的項目,如果事情是兩分鐘內可以搞定,就搞定它,如果不行就把事情放入待辦事項清單。保證了頭腦中不會充斥著很多事。清空了頭腦,達到一時一事。而通過其他清空,讓非兩分鐘項目可以在適合的時間完成,達到對時對事。
九:建立自己的GTD系統——“3+1”清單系統
收集籃
收集籃顧名思義就是收集我們的想法的地方。可以收集什么?可以收集平時生活中迸發的靈感,以便實施。對于這個清單,我們要做到的是每日清空。
經過我們對收集籃里面項目的思考(也就是孵化),那些事項要被趕出收集籃,那么它們將何去何從?有3個歸屬。
將來某時/也許清單
這里面的事項都不是可以在短期內實行的,或許未來也不會去做的一些事。(如果長時間不去做,就刪掉)因此一般而言,這里放的都是既不緊急又不重要的事。
待辦事項清單
不言而喻,放在里面的事都是要去做的事。這里的事屬于重要不緊急的事,但要好好安排一個時間去完成。需要注意的是,這里面的事要是能執行的,也就是說屬于“下一步行動”的事,如“查收電子郵件”,而“制定新產品銷售策略”就不是了。
項目清單
其實這個清單也算是待辦事項清單,只不過,這里的事依然重要,卻更不緊急。因此,這里面的清單還需孵化,把項目分解成一個個“下一步行動”。上面提到的“制定新產品銷售策略”就可以作為一個項目,分解為:“針對產品做市場調研”、“調查同類產品的銷售策略”等的子項目,然后子項目再分解出具體的“下一步行動”。
十:高效Todo——四象限法則
所謂“四象限法則”,是由著名管理學家史蒂芬·科維(Stephen R. Covey)提出的一個時間管理理論,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方面的不同程度進行劃分,基本上可以分為四個象限:重要而且緊急、重要但不緊急、不重要但緊急、不重要而且不緊急。
配合GTD系統,第一象限的事不進入收集籃和清單,馬上去做。第二象限的事,應該進入項目清單。第三象限的事,先檢查能否委托他人,如果不行只有自己去做。第四象限的事,用調劑生活,可做可不做,切不可沉迷。
補充一點,遇到緊急的事要中斷當前工作時,一定要保存當前工作的進度,如馬上記下思路等。
四象限原則的時間管理軟件:
1,先完成“緊急重要”事情
2,其次完成“重要不緊急”事情
3,再次完成“緊急不重要”事情
4,最后完成“不緊急不重要”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