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的圖書館,坐落于玉臺山慈云公園旁,名為慈云圖書館,是市級公益性圖書館。館內采用現代化管理模式,集閱讀、研究、活動、休閑于一體。她是小城作為城市公共文化設施的主要場所,是小城為人們提供文化知識普及,科學信息傳播,全民終身學習的一個重要場所。
慈云圖書館,2006年10月開館,2011年取得省館先進的自動化集成系統,2012年啟動汕尾市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有一個先進的智能化系統。2013年被文化部定級為“三級圖書館”。2014年啟動數字圖書館建設,少兒圖書館工程,也對全館進行空調設備安裝工程建設。2016年建成數字圖書館并對外服務。2017年建設了RFID智能圖書館管理。據說,目前,館內藏書25萬多冊,期刊200多種,報紙60種,視聽文獻和電子文獻500多種。
何以對這座圖書館的情況,了如指掌。那是因為,我是她多年的忠實粉絲與支持者。這些年來,一路見證到它點點滴滴的變化與發展。
若不是親自經歷見證,都難以相信。經過十多年的蛻變,她從小規模到大規模,從原始化到現代化。當初似丑小鴨的她,今日蛻變成白天鵝這般美麗。
想當初,還是第一批去辦借書證的。那時候館內的書籍少,只開一個閱覽廳。但對于愛讀書的人來說,這里的書籍,遠遠比書店,比自己家收藏的繁多,品別廣。最重要的是,這里的書籍全免費對外開放,提供外借的。這個地方,我喜歡。
因此,每周六日都必來這里看書、借書,有時還帶孩子一起來。
漸漸地,館內的閱覽廳多了,館內的書籍多了,類別廣了,品種豐富,又經常更新著,一些剛上市的書籍也能在這找到。每次去,見到新書,見到喜歡的書,就像找到一件寶物般。那種興奮的心情,一直鼓舞著我,激勵著我。讀書的習慣就這樣悄然無聲的注入我的生活,也讓我看得多,閱得快,讀得歡。后來,養成無書不歡的習慣。更在閱讀中發現樂趣,提升自我。
在這里,經常是從一本書中,發掘到另一些好書。例前幾年讀到韓寒的書,才去看他所提到的余秋雨的書籍。沒想到,一接觸余秋雨的書籍,就一發不可收拾,有些瘋狂般,讀了十幾本他著作的書籍。讀后,感悟也挺多的,他的書對我影響很大,很直接。讓我走出了狹窄、固執,讓我變得豁達樂觀,充滿正能量。
有人說,閱讀有一種無窮無盡,生生不息的魔力。這個圖書館,她有著這魔力。她一直讓我熱愛閱讀,讓我一直有書讀,有好書讀。
有人說,一本好書就是一位好老師、一盞明燈。在這個圖書館,我遇到了很多很多的好老師。
漸漸地,來這看書、借書的人,多了。許多年輕家長都帶著小孩來借書或看書,那色彩斑斕的少兒閱覽室,吸引著許多小朋友。
少兒閱覽室旁的閱覽廳,初初只有幾人,后來有時十多人,有時竟有二三十人,這么多人,把那閱覽廳的椅子都坐滿了。
那是前年夏天的一個周日,與往常那般,去到那個閱覽廳還書。一走入閱覽廳,廳內黑壓壓一片,廳內滿滿的人。在書柜前,在窗戶邊,在桌子旁,有些人捧著書在看,有些學生,在認真的寫作業,溫習課本。雖然這么多人同在一個廳內,格外安靜,無一絲吵鬧。
見到這一幕,初初的反應是驚嚇,隨著是感動。對,是感動。這樣的一幕,多熟悉呀,在大城市中見到的可多。人們在認真看書、學習,歲月靜好的一幕,這樣看似平常的一幕,沒想到,在小城也出現了。
原來,小城的人們,閱讀習慣已悄悄注入日常生活中,這樣的變化多喜人呀。怪不得,小城的人們,精神面貌越發煥新,言行舉止越發文明。
小城的圖書館,為人們營造了一個濃郁書香氛圍,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學習的場所。因此,小城的人們,才越來越愛閱讀,才越來越有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