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神的溫柔和迷茫 —《偷書賊》

《偷書賊》講述的是文字創造世界的力量。獲獎作家馬庫斯·祖薩克(Markus Zusak)精雕細琢的作品激情澎湃,給我們帶來了我們這個時代最經久不衰的故事之一。


Markus Zusak

作者信息

Markus Zusak, 1975年出生,著有《我是信使》、《偷書賊》等五本書,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他與妻子和兩個孩子住在悉尼。



The Book Thief



“他打動了我,每次都打動了我,這是他造成的唯一傷害,他踩住了我的心,讓我哭泣” 正像溫柔的死神這樣說魯迪一樣。偷書賊,這樣一本絮叨的故事,在他鄉的孤館里,搖曳的火車上,打動了我,讓我淚流滿面。

——死神講故事

? “這是一個關于文字如何喂養人類靈魂的獨特故事一個撼動死神的故事”

? ? 一個溫柔無比的死神,從巧克力色的天空下走來,說要講個故事給我們聽。關于一個被遺棄的小女孩,幾頁讓靈魂舒展的文字,一個拉手風琴的男人,一個頭發朝與大家相反的方向分、留著一撮小胡子的狂熱德國人,一個終生見不得光的猶太拳擊手。

? 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叫莉塞爾的小小偷書賊。莉塞爾的人生,始于白色的噩夢,納粹抓走了她的父親,生死未卜;她眼看著親生的弟弟,死在被寄養的途中。在那個叫做天堂的小鎮新家里,除了躲避炸彈和忍受饑餓,日子過的似乎也不錯。何況,她饑渴的靈魂,還有書陪伴呢。偷書,是莉塞爾的“光輝”事業。在她總共的14本書中,有6本是偷來的。這些書,救了她的靈魂,也救了她的性命。

——“書,必須是鑿破我們心中冰封的海洋的一把斧子 ”

? ? 那個年代,人人上街,都要喊“萬歲,希特勒”。人們貧窮,恐慌,擔心糧食和面包,擔心轟炸,擔心戰場上的兒子或父親,擔心地下室不夠堅固,擔心鄰居的咒罵和在門框上吐的痰。戰爭中的人,是一群微小的螻蟻,隨時會有生命危險;炸死和餓死,是懸在腦門的兩顆炸彈。

? ? 生存都成為難題,妄談自由的思想和精神。但在一次轟炸中,一片恐慌和嘈亂的鄰居,還靠莉塞爾朗讀的文字,奇跡般地安靜下來,獲得生活的力量和勇氣。

? ? 正像卡夫卡說的,書必須是鑿破我們心中冰封的海洋的一把斧子。文字就這樣鑿破堅冰,喂養著靈魂。絕望的霍茨佩菲爾太太,一度是小莉塞爾最懼怕的人,文字讓她在失去兒子的絕望中存活下來,文字在她和小莉塞爾中建立起奇特的友誼。文字更滋養著莉塞爾,滋養著絕望的鎮長夫人,滋養著避難者馬克斯。馬克斯是一個永遠躲藏在黑暗中、見不著天空是什么顏色的猶太人,他以天才的奇思妙想寫了兩本書送給莉塞爾,一本叫《監視者》,一本叫《擷取文字的人》。他是莉塞爾的精神導師,莉塞爾從她的身上擷取自由思想的種子。

————“他打動了我,每次都打動了我,這是他造成的唯一傷害,他踩住了我的心,讓我哭泣”

? ? 戰爭像強盜和竊賊,還是奪走了這個小鎮的一切。也許從莉塞爾得到的人生第一本書里就可以預見吧——掘墓人手冊,那個狂熱的德國人和他制造的戰爭,活脫脫是個掘墓人,把全世界無數的猶太人、漢密爾這樣普通的小鎮居民,送進了墳墓。

? “戰爭中的人性”,這個題材我們一點都不陌生,肖申克的救贖,辛德勒名單,圣誕快樂,第九連,甚至集結號,安妮日記,戰爭這塊破敗不堪的廢墟上,總是閃耀著光輝溫暖的人性。

? ? 漢密爾街上只有莉塞爾活了下來。小小的莉塞爾,要靠什么去支撐她什么都沒有了的,一片蠻荒的人生?她十三歲那年的那些人和事,在發生的時候并不知道,它會滋養一個被遺棄的女孩一生的回憶吧?總有一些柔軟的生命之花,只綻放過一次,卻溫暖了一生。

比如漢斯爸爸

那個個子高大眼睛里閃著柔和的銀光的男人;

那個在斜陽下拉手風琴的男人;

那個陪著女兒在地下室讀書的男人;

那個把家門的鑰匙巧妙地藏在書里幫助逃亡的猶太人的男人;

那個在刷房子干活時說可以忘記帶油漆,但不可以忘記帶音樂的男人;

那個會為了半支煙替人刷房子的男人;

那個在因給猶太人面包被當眾鞭打的男人;

那個兩次從戰火中逃生卻睡夢中死于轟炸的男人;

那個告訴女兒體會夏天里的香檳酒味道的男人;

那個身上有著天使般光輝的男人。

比如隔壁男孩魯迪,

那個把自己涂成小黑炭像杰西歐文斯一樣在操場上奔跑的男孩;

那個憎恨法西斯卻差點被法西斯當作高標準的下一代培養的男孩;

那個巧妙地把面包屑灑在猶太人必經的路上幫助饑餓的猶太人的男孩;

那個站在齊腰深的冰水里追趕一本書的男孩;

那個把微笑的泰迪熊放在死去的飛行員懷中的男孩

那個在睡夢中、在裁縫店、在偷蘋果的郊外一次次期待并且永生錯過他最愛的女孩子的吻的男孩;

那個青春綻放的兇猛、生命怒放的可愛的男孩。

比如羅莎媽媽

那個掄起木勺就打人,動不動就咆哮怒吼的女人,

那個總是叫人家豬玀的女人,

那個在漆黑的夜里,抱著手風琴懷想丈夫的女人,

那個毫不遲疑地接納猶太人的女人,

那個替女兒藏好精神之書的女人

如果有人要拍電影,請求他,一定一定不要錯過,這些,溫暖的碎片。

? “他打動了我,每次都打動了我,這是他造成的唯一傷害,他踩住了我的心,讓我哭泣” 正像溫柔的死神這樣說魯迪一樣。偷書賊,這樣一本絮叨的故事,在他鄉的孤館里,搖曳的火車上,打動了我,讓我淚流滿面。

——如此光輝 如此邪惡

? 莉塞爾活下來的理由很有象征意義,她在地下室寫作、沉浸在文字的光輝中,才得以逃脫轟炸成為唯一幸存者。文字,可以在納粹手中變成禁錮老百姓思想的鐐銬;文字,拯救了莉塞爾的性命,又可以在莉塞爾手中變成救贖的力量。文字,如此的光輝,又如此的邪惡。

? 講故事的,是個溫柔的死神,他會擁抱死者,他會合上死者的眼睛,他在帶走莉塞爾的親人時,想要對她說對不起………什么樣的慘烈,會讓原本應該冷酷的死神,都如此不忍?撼動死神的,到底是人性的邪惡,還是人性的光輝?

? 我們也不知道,只知道,死神也迷茫了。他喃喃地說,人性,是如此的光輝又邪惡......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