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5.20
余映潮老師的《給語文教師的80條建議》是在《語文教學通訊》(B刊)上歷時8年的專欄文章的匯總。是余映潮老師近三千個日日夜夜,每天堅持不停閱讀、反思、寫作、實踐的教學智慧和教學反思。單說這無人能及的“用奮斗定義時光”的堅持和勤奮,令人無比仰慕嘆服!
全書共分為八章,遵循從整體到局部,從課外到課內的“總——分”式的原則,分別從把握治學方法、提升專業能力、細化教材研讀、苦練教學本領、創新閱讀教學、體味好課設計、用好統編教材、探索作文教學八大方面為我們詳盡地指出了賦能語文教師成長的諸多“密碼”。可以說,這本書是語文教師專業成長的指南,也可以稱之為語文教師進階修煉得“寶典”。
一、密碼一:專業閱讀
1.讀課標
第一章《把握治學方法》中探討的問題有“自我認同”,這是專業發展亟需解決的首要問題。當然,作為語文教師,面對我們的語文教學,為什么教,如何教,教什么,我們都需要細細咀嚼新課標的內容,并認真地去落實。
2022年版的新課標是在上一輪課標的基礎上進行螺旋式的提升,它的課程性質是不變的: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抓住這一點,就是抓住了課文課程的“牛鼻子”。
2022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要勇于面對課程實施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和新挑戰,緊緊圍繞課程標準實施和教材使用過程中出現的突出問題,立足學情,因地制宜,以研究的態度探索問題的解決辦法,提高教學研究水平。要注意收集、借鑒優秀課例,在觀摩和反思中增強自己的實踐智慧,提高教學能力。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師要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不斷豐富語言學、文學、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累,提升自身文化修養。”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我們要常讀課標,做到胸中有綱,通過不斷的閱讀和寫作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2.讀學科專業雜志、讀學術著作
余映潮老師在第4條和第5條建議中指出,“語文教師的第一課外讀物應該是學科專業雜志”“要讀透幾本學術著作”。專業雜志中有最前沿的信息,隨時可以用來參考。所以,這些雜志應該成為“自己的枕邊讀物,隨手翻翻,開卷有益”。積累專業雜志上的資料,就相當于建立起自己學術資料的寶庫。余映潮老師以自己為例,從《中學語文教學》和《語文學習》創刊第一期起就開始訂閱,一訂幾十年。閱讀完每一期,他都用最笨拙而又最科學,最辛苦而又最有效,最麻煩而又最精細的方法做讀書卡片,并分門別類地收進各個專題中。這樣的毅力和精神,讓我們汗顏。
此外,余映潮老師指出:語文教師還要讀透幾本學術著作,這里所指的學術著作關乎本體性知識,目的在于接受深刻影響,提高學術水平。余映潮老師以自己讀過的三本著作為例,第一本是1983年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寫作藝術示例》;第二本是1986年山西希望出版社出版的《紅燭集》;第三本是1996年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中學語文卷)》。這三本書在學問上、教學上、思想上給他帶來的深刻影響。
3.讀名師
教師的專業閱讀是站在大師的肩膀上前行。像優秀的教師學習,從名師的倉庫里“淘金”,讓“語文大家們的每一篇文章,都像涓涓細流帶著清脆的叮咚聲淌過我的心扉,浸潤著我,滋養著我。”可以說,我們需要尋找名師,進而尋找自己成長的支點和途徑。
我們可以通過閱讀自己喜歡的有學術地位的某一個名師的書籍,包括名師的教學實錄、教學思考等,來汲取力量,比如,研究余映潮老師、王君老師、王崧舟老師、劉恩樵老師等,我們可以買一系列他們的專著,進而研究他們的思想教學、教學案例、教學風格等,從開始的理解認同、到模仿優化,再到獨立創新,形成自己的風格和理念。
自加入新網師以來,我經常被榜樣導師和學員所打動,他們閱讀時密密麻麻的紅筆批注,甚至遠遠超過原文;我看到了有的優秀學員的打卡像論文一樣,那么規范認真。我從余映潮老師的身上學習這種終身閱讀的精神,不斷學習,廣泛涉獵各種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