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治學方法——《余映潮給語文教師的80條建議(1-10)》閱讀感悟

2022.5.14

這兩天閱讀了《余映潮給語文教師的80條建議》中的第一章《把握治學方法》,收獲頗豐。

一、新課標論及的“語文教師”及“語文教學”

自2022年版新課標頒布以來,一直在學習了解新課標帶來的課程新變化,教學新方向,課堂新航程。在自己閱讀與聆聽專家解讀講座的同時,閱讀余映潮老師對義教2011年版課標的解讀,更有收獲和啟示。余老師提煉出課標論及的“語文教師”及“語文教學”的四個要點:

一是新課標確定了語文課程的性質與任務,有力指導我們如何回歸語文教學的真諦。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二是新課標對教師的綜合素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處處是對語文教師教學素養的高標準與嚴要求。比如:教師應認真鉆研教材,正確理解、把握教材內容,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應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重視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啟迪學生智慧,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三是新課標反復強調教師在教學中的指導與引導作用,比如: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語文課程應注重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重視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四是新課標多角度指出要規范教學,克服教學中的流弊。如:提倡多讀多寫,改變機械、粗糙、繁瑣的作業方式;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科學的思維方式;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訓練,讓學生打好扎實的語文基礎;要防止逐字逐句的過深分析和遠離文本的過度發揮。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

跟著余映潮老師學習“新課標”,越發感覺對語文教師而言,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養永遠是神圣而艱巨的任務。

二、理性思考語文教學

關于語文教學,余映潮老師告訴我們,需要思考、知曉如下關鍵內容:

1.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學習語言、打下基礎

語文教學的任務是: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這就提醒我們要明晰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過程要扎實,設計訓練學生語言學用的豐厚的活動,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2.語文教學活動要著眼于實踐

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新課標中提到十幾次,足以說明“實踐”的重要性。課標中提到: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課堂教學的改變之一是組織與開展屬于學生的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當學生有了這樣的體驗,置身于情境中,素養才能提升。

3.語文教學要關注、豐厚學生的積累

新課標中,“積累”二字反復強調,提到20多次,如“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引導學生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等。要想達到豐厚的積累,需要教師深入地研讀教材,精心地提煉與組織教學內容,追求課堂教學效益,積累豐富的知識、精美的語言,優秀的方法。

4.語文教學要非常突出對學生的能力訓練

提升學生終身受用的閱讀和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的任務。課標中明確提出對學生訓練的要求,如:要訓練學生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基本技能訓練;要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要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等。

作為語文老師,我們唯有反復研讀課標,鉆研教材,明確教什么,苦練教學的基本功,提高自身教學的專業水平,才有可能完成如新課標論及的閱讀能力的訓練內容。

三、隨時把學習與思考所得變成文字

劉恩樵老師在課堂上,反復強調:不用文字記錄的語文老師,追求的專業發展都是虛情假意。對于這句話,我深以為然,如果說,閱讀是思維的體操,那么,寫作就是生命的舞蹈。余映潮老師說:語文老師必須堅持學習,善于思考,隨時把學習與思考所得變成文字才能成長。

1.學習隨記

余映潮老師特別善于用文字隨時記錄學習和思考。他說:學習隨記是珍珠,是寶石,長期積累,分類整理后,這些記錄的文字是走向專家道路的基石。余映潮老師為我們列舉了諸多可以隨記的內容,以及隨記的時機。

比如研習名師著作的時候,做好細致的旁批;閱讀專業雜志的時候,隨手摘錄自己珍愛的材料;聽課完畢,將優秀的課例濃縮為資料卡片;參加培訓之后,將具有學術價值的內容整理到專門的文件夾中等等,余映潮老師的諄諄教導讓我們有了實實在在去積累的路徑。

當學習所得變成文字,就能夠沉淀在我們記憶的倉庫里,或引發我們研討的興趣,或給我們以示范、點撥、指導和啟迪。閱讀余映潮老師的隨記,我們看到了他提煉文字的智慧。

2.思想隨記

余映潮老師用一連串的鏡頭為我們定格了思想隨記的樣態,比如:當我們在設計教學的時候、聽課觀摩的時候、參讀資料的時候,上衛生間的時候,在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瞬間,有思想的火花迸發時,及時地用文字把最有價值的思緒、見解、設想、創意留存下來,這些就是思想隨記。思想隨記需要兩樣寶貴的東西:學問和創意。

隨記,看似無意,其實有心。當積累多了可以將它寫成文章、講稿或是課題研究等,特別喜歡余映潮老師文末的那句話:一個用心的人可以由此而漸寫漸多,于是漸行漸深,漸行漸遠。讓我們動起筆來,記錄學習隨記,思想隨記,相信假以時日,我們也能成為一個知識背景豐厚、真正有學問的人。

四、語文教師的第一課外讀物

余映潮老師認為,語文教師的第一課外讀物應該是學科專業雜志。這些刊物上都有前沿的信息,精辟的見解,實用的資料,長期沉浸閱讀,就是學術資料的寶庫。就像李政濤教授所說,作為語文教師,要了解前沿,把握前沿,成為前沿。

余映潮老師堅持幾十年訂閱學術期刊,因為他始終認為:學科專業雜志,它們是那樣堅定無聲地、深厚博大地陪伴我們,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像它們那樣可以持續發展更新的智慧。

余映潮老師做得讀書卡片,內容豐美、劃分細密,令人震撼。比如:綜論、記敘、說明、議論、小說、散文、詩歌、戲劇、文言文、語言、詞語、句義、段落、講讀、自讀、語感、教例、課型等資料目錄,這是多么豐富的教研情報??!他說做讀書卡片是最笨拙最科學的方法,是最辛苦最有用的方法,是最麻煩最精細的方法。

如果我們能夠自覺地重視教學文獻資料的積累與運用,把學科專業雜志當做自己的第一課外讀物,那么我們就擁有了一定的學術意識、文獻意識,有了自己的學習方法和資料倉庫,這是我們語文教師的立身之本。

我們都希望遇到如余映潮老師說的美好境界:當我們的教學青春逐漸消逝時,我們的學問在日漸豐厚。

五、讀透幾本學術著作

余映潮老師認為,語文教師除了長期訂閱一兩份語文專業報紙或雜志,還應該擁有當今國內語文名師的重要教學專著,擁有與自己教學特長相關的業務指導書籍,有新課標規定閱讀的古今中外名著及相關指導性書籍,有與選修課教學相關的各種參考閱讀資料,有系統詳細的中學生作文指導資料等,以此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與專業水平,。

余映潮老師分享了自己曾經細讀過的三本書:1983年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寫作藝術示例》、1986年山西希望出版社出版的《紅燭集》、1996年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中學語文卷)》,這三本書,不僅在學問上、教學上,還是在思想上都給了余映潮老師非常深刻的影響,提高了他的學術水準。

六、在名師的倉庫里淘金

從名師、語文大家的倉庫里淘金是提升自己專業水平有效的方法之一。名師的文字里,有成長的經驗,有精深的理論,有教學的個性,有經典的作品。向他們學習,能夠讓我們明確目標,少走彎路,關注前沿,收獲精華。

余映潮老師曾經用三年的時間跟蹤、精讀陳鐘樑先生的一組文章;精讀研讀、反復品味寧鴻彬老師的十篇文章,提升了自己的教學設計水平,以及觀課評課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完成了長篇論文的寫作,這是長期浸潤和積累的結果,是額外的獎賞。

都說專業閱讀是站在大師的肩膀上攀升,從余映潮老師的目錄索引卡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于漪老師60多篇文章目錄,錢夢龍老師50多篇,寧鴻彬老師50多篇,胡明道老師40多篇。這樣艱苦樂此不疲地向名家淘金取經的過程,讓余映潮老師實踐并創立了“板塊式教學思路”與“主問題教學設計”。

在《經受專項研究的陶冶》的建議中,余映潮老師從專項研究的定義、做法和作用三個方面來分析,并列舉了自己的一項微型話題研究《寫景文開頭段的引用技巧》六段文字,余老師花兩三年的時間積累這六段寫景文開頭材料,為寫論文積累了素材。

在《學會提煉》的建議中,余映潮老師認為,語文教師的第一科研能力是提煉能力,提煉是一種讓我們終身受用的學習方法與研究方法。余映潮老師從八個方面列舉了提煉的操作技能:顯現形式、擷取精華、區分層次、抽象歸納、點示規律、總結做法、命名現象、揭示實質。

余映潮老師在《堅持案例研究》的建議中,從案例研究的做法、作用和種類與方法三個方面進行解說。案例種類與方法主要有:課堂觀察、教例評點、教學反思、案例交流、案例歸納、案例跟蹤、特例評說、美例欣賞。余映潮老師的《中學語文教研品評100篇》,用了將近十年的時間進行案例分析而得,佩服余映潮老師的堅韌和堅持。

余映潮老師說,寫作是一切希望努力提升自己專業水平和業務素養的語文教師的必修課。我們都需要在寫作的歷練中攀登。

閱讀余映潮老師的每一篇文章,都像涓涓細流帶著清脆的叮咚聲淌過我的心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通過簡信或評論聯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