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是一款音樂創意短視頻社交軟件,是一個專注年輕人的15秒音樂短視頻社區。用戶可以通過這款軟件選擇歌曲,拍攝15秒的音樂短視頻,形成自己的作品。
選擇抖音app的原因是它從2016年9月上線以來上升速度快,目前是app store暢銷榜免費第七名,攝影類第一名。
精準定位
以“抖音”為代表的音樂類短視頻聚焦在年輕人群體,尤其是95后和00后。他們追求酷炫、個性和創意,愛好運動、音樂和舞蹈。這類短視頻可以讓用戶任意選擇歌曲,大多以電音和舞曲為主,節奏感較強。用戶可以配上鬼畜的肢體動作和表情,或動感的舞蹈,或構思精彩的創意情景。
技術:畫質全升級
相對于長視頻賽道對播放清晰度的不斷追求,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更高的畫質這個賣點似乎已經被眾多的短視頻app遺忘。
美拍的選擇就是其中的代表,在2014年推出時,曾經把“高清畫質”作為自己的五大賣點之一。然而此后三年,美拍再也沒有更新過自己的畫質。
這其中的邏輯并不難理解:從產品ROI來看,提升畫質會讓視頻更清晰,但同時,文件會更大,消耗流量會更多,上傳和瀏覽加載時間都會變長;從行業來看,最成功的快手,和畫質好像幾乎沒有什么關系。
抖音率先提出了差異化的定位。在接受36kr采訪時,抖音曾經反復強調,“抖音是市場上唯一一家全屏高清的短視頻產品”。
這也和抖音定位相關,因為認準了高端市場,必然要去選擇更好的呈現效果。
抖音的運營手段
一、內部運營
對內運營的重點在于提高活躍和留存,讓用戶喜歡用產品并形成口碑傳播。
1. 用戶分層
用戶分層在用戶運營里面是個非常重要的手段,抖音在運營時就對用戶進行了分層,并針對不同層級的用戶提供不同的運營策略:
(1)明星
針對明星,推測采用的是多對一邀請制,動用各方資源,花費大成本邀請入駐、使用或公關宣傳。具體細節估計只有內部人士才能知道了 。
(2)外部成名網紅
外部網紅主要是原本入駐在其他平臺的網紅和大V,猜測主要通過三種方式進行:
主動吸引 —— 依賴平臺的名氣和用戶量,吸引部分網紅/大V主動入駐,抖音就依賴這種方式吸引了很多在快手上苦無出頭日、增進困難的小網紅。
邀請 —— 找到其他平臺網紅,然后一對一邀請,以扶植、良好服務、豐厚回報為誘餌;
重金挖 —— 針對非常有名氣的流量大V,依靠大成本去其他地方挖,重金聘請,如2000W從快手挖走天佑。
(3)內部潛力網紅
這一類顧名思義就是抖音的運營從平臺上發掘并培養起來的,針對這一類用戶主要采取扶植和重點維護的策略。比如,建立專群維護、不定時禮物、拍攝幫助、資源傾斜等。
(4)普通用戶
針對產品的普通大眾用戶,最重要的就是提高他們的使用體驗了吧。莫過于老生常談的幾種:維護好用戶群、多建互動渠道、及時跟進反饋、快速更新等。
2. 專題活動
抖音 App 內-社區,運營經常發起挑戰類活動,拍攝視頻發起挑戰,優勝方可以獲得比賽獎勵和視頻曝光的機會。同時,也能豐富 App 的內容:
3. 原創內容
抖音通過多種方式來引導用戶創作:
(1)視頻模板
高質量內容的缺陷就在于持續生產和用戶對相似內容的倦怠,而抖音保持更新模板庫,提供有意思的音樂和拍攝示例,很大程度上預防了這種情況的發生。
(2)教學視頻
網上了解到最開始的時候,抖音還曾專門出了 App 用以視頻教學,現在抖音 App 內,已經引入了抖音小助手,用來引導教學。
(3)社區挑戰
類似 Camera360,抖音短視頻也在產品內的社區策劃挑戰活動,鼓勵用戶參與活動,創作視頻,并將優秀的視頻推薦到首頁。
二、外部運營
對外運營的重點在于獲得傳播和轉化,主要是為了獲得新用戶和品牌塑造。
抖音在進行對外傳播時,采用的內容形式多樣。很多產品傾向于發布公關稿+日常軟文硬廣等形式傳播,成本低、周期長、效果長尾;抖音更專注于自己領域的垂直渠道傳播,具備高成本、短期性、爆發性效果。主要的傳播載體有以下幾種:
1. 明星
抖音的爆紅與明星等大流量主有著密切關聯:
3月13日,岳云鵬在微博轉發帶有抖音水印的視頻,抖音第一次進入公眾視野,開始獲得高速增長。
4月10日左右,胡彥斌攜新單曲《沒有選擇》空降抖音。
7月20日,鹿晗新歌《零界點》登陸抖音。
其他邀請到的明星還有鐘麗緹、杜海濤、李小璐、趙麗穎、大張偉、周筆暢、辰亦儒等。
2. 傳播性 H5
我正式認識抖音就是通過其發布的 H5《世界名畫動動動起來了》,大膽的創意、新穎的內容、魔性的節奏立馬吸引到我,下載后玩到停不下來。當然,能刷爆朋友圈肯定不是單靠運氣那么簡單,后來專門去了解了一下這款 H5 的制作背景:創意有奧美等頂級廣告創意公司,制作有 imad 知名的品牌營銷服務商,發布渠道了解到的有美拍、微博以及可能的微信朋友圈廣告(個人猜測,非確定),制作周期1個月,可見成本。
并于本條 H5 發布的同日,抖音團隊還同時發布了另一款 H5《找呀找呀找愛豆》,重點在微博進行了傳播。
3. 廣告
抖音團隊還發布了一個很魔性的品牌廣告,廣告內容全部以抖音內的視頻效果拼湊而成。換句話說,如果你玩的很6,沒準可以復制出這樣一條廣告片。這條廣告片于今年6月中下旬投放到北、上、廣、深共計210個院線,彼時,正是學生們(抖音目標群體)開始放暑假的時機。
同時,《中國有嘻哈》這類音樂節目的播出,抖音買下來視頻播放前的廣告權,為關注新潮文化的群體增加了了解抖音的途徑。
4. 活動
活動是不可避免的,有點遺憾抖音在活動創意上,相較前面的 H5 存在距離。但是與前面的幾種手段相同,舍得花本錢,更重要的是,團隊很用心+強大的執行力,讓抖音的活動也是做的有聲有色,傳播廣泛。這里主要分別列了1個長期活動和一個短期活動。
(1)抖音 idou 夜|長期活動
抖音于 2017 年 9 月 2 號在北京舉辦抖音年度秀場,邀請了 300 位抖音網紅,給熱愛抖音的網紅們,一個利用線下場景,與其他大咖 battle 的舞臺。目前該活動已發展成日常性活動,定期舉辦。
(2)嘻哈音樂共享單車|短期活動
2017 年 9 月 5 號,抖音短視頻聯合摩拜共享單車推出首款音樂共享單車,據稱單車上加裝的碟片有播放音樂的功能,傳說騎的越快,音樂就越嗨。
同類app分析
1.Dubsmash
Dubsmash是一款通訊應用,用戶可以通過它將文字、聲音、視頻等傳送給好友,與微信的“小視頻”類似,提供了背景音樂和臺詞劇本,用戶只需要對嘴型和表演動作就可以合成一段只有十秒的mv視頻。
抖音、musical .ly和小咖秀都被稱為Dubsmash的中國學徒。共同特點就是極具個性和表現力,十幾秒涵蓋的信息量連貫、豐富。
2.muse
在界面和功能上,抖音和Musicl.ly高度相似。唯一略有差別的是,Musical.ly通過和音樂人及音樂平臺的合作,獲得大量版權。相對國內市場上的音樂類短視頻產品,它的備選音樂更齊全。
muse的UI設計相對夸張前衛,用了漸變效果;奶糖比較簡單和基本;抖音有很多帶有個人風格的UI圖標等。
抖音為什么在中國這么火
關鍵詞:算法推薦+去中心化+本地化改造
很長一段時間,明星是所有高端視頻App所必須依賴乃至綁定的重要資源。
TFboys入駐后,很長一段時間里,美拍的每次更新都會和他們進行綁定;15年小咖秀憑借蔣欣和賈乃亮的深度綁定而迅速走紅,依靠微博的強運營和資源,迅速拉攏了大量的明星入駐。小咖秀迅速崛起,又迅速凋零,問題就在于沒有去中心化。
不簽明星網紅,定位普通人,記錄每個人的生活,是宿華在多個場合反復強調的快手策略。這背后透露出的是徹底的去中心化意圖。這與過去大部分產品的習慣背道而馳。如果說快手因為自身定位導致尋找明星合作會有調性上的不合,那么要主攻一二線城市的抖音走紅中最大的意外,可能是明星的缺席。
在抖音所有的對外PR內容中,最強調的是其普通用戶挖掘玩法—官方運營跟進—二次傳播吸引明星的強運營策略。在站內活動發生的同時不斷收集反饋作出修正,使其激發起更多用戶的參與欲望。
至于musical. ly,去中心化倒是做的不錯。可是誰能想到,這款中國人做的產品,在歐美火了以后,卻兩次倒在了進軍中國的路上。問題就出在本地化改造:musical .ly對中國的年輕人,缺少那么一點信心。他們一開始,就避難就易的選擇了美國市場,因為他們覺得美國的音樂文化氛圍更能接受這種炫酷的玩法。后來為了進軍中國,他們的本地化改造和運營也非常失敗。起的名字叫什么音樂地,后來改成了“媽媽咪呀”。
因為表達是有強文化屬性的。本地化改造,非常關鍵。
抖音一開始就深耕中國市場,產品和運營,完全依照中國年輕人的口味來打造。對中國年輕人創意能力的自信,也得到了回報:抖音的很多玩法和挑戰,都是普通用戶開創的。事實證明,中國的年輕人,同樣可以玩轉炫酷的音短,而且創意無限,炫的飛起。
仗著母公司今日頭條的算法優勢,抖音在內容推薦和分發上,讓去中心化更徹底。就算是一個沒有任何粉絲的普通人,只要拍的好,一樣能收割大量關注度。越來越多的普通人愿意在這個地方玩,在這里表達自我。于是抖音火了,火在中國。
抖音起來之后,小咖秀推出了晃咖,musical .ly做了muse,再次殺回中國市場。
為了“每個人都能出名15秒”,在音樂短視頻這塊陣地,誰能真正做到了尊重了中國普通人的表達欲,誰就贏了。
參考:http://www.woshipm.com/operate/813820.html 作者:白啦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272673/answer/168544904 作者:楊大笨子
http://www.sohu.com/a/149326509_141927